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49|回復: 0

吴越文化的历史轨迹与当代意义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09-12-26 02: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09-12-25江苏省吴越文化研究会专家组人民网-理论频道
  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吴越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区域文化,创造出许许多多为世人瞩目、令今人骄傲的优秀文化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独有贡献。今天,在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吴越文化的历史轨迹与当代意义,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吴越文化的起源

  所谓吴越文化,由吴文化和越文化构成。吴文化,主要指以江苏无锡梅里为核心的环太湖区域的吴地文化;越文化,主要指以浙江绍兴为核心区域的越地文化。

  越文化的兴起要早于吴文化,它的前身是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越文化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先越文化阶段,即旧石器时代末到新石器时代的以绍兴会稽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并沿着海岸向南向北发展,沿着长江水系向西、西南、西北发展。二是中越文化阶段,这是长江下游文明时代的开始阶段,以4000多年前大禹在绍兴会稽召集诸国大会、以先越文化中最先进的“越”部落为基础建立“夏后之国”为标志。三是后越文化阶段,即春秋时代的越文化。

  吴文化较之越文化,发展相对较晚。河姆渡文化繁衍稳定于越地,少有北移。后来的良渚文化才越过钱塘,抵达长江。3000多年前,太湖流域仍以渔猎为主、农耕为辅。后来泰伯奔吴,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化荆蛮之方,与华夏同风”,从而使吴地超过了越地。历史上,越国一直比较弱小,在数百年中基本上为吴国所控制。这期间历经争斗,终以勾践灭吴改变了格局。但当时吴文化毕竟在总体上高于越文化,所以不久吴强越弱的态势又复萌。到了汉代,“吴越”已经基本上是连称而不分彼此。三国时期,东吴割据江东,与魏蜀成鼎足之势,越地是其稳定的后方。

  吴文化和越文化同属江南文化,除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在政治上相对立外,更多的是相统一,共性大于个性。它们同宗同源,具有很大的相容性。这种相容性既体现在两地相通的吴语体系,又体现在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相近的社会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吴文化与越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统一,从而形成吴越文化这一区域文化,并成为江南文化的主体。在五代十国时期,这里正式成立了以钱镠为国王的吴越国,从而实现了吴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一体化。

历史上的繁盛

  如果说中华各地的区域文化是一群兄弟姊妹,那么,吴越文化则更像是一对双胞胎。几千年来,吴越文化推动着江南发展,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在历史上,吴越两地的文化出现了几次大的融汇,并在融汇中兴盛繁荣。

  东晋、南朝时期的繁盛。东晋时期,大批北人涌入江南,中原文化遍洒吴越。随着人口的繁衍,吴越两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凸显,必须精耕细作才能收获足够的粮食和物产。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渗透于吴越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催生出心思的细密、技术的精巧。在心灵手巧的吴越人中,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能工巧匠,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比肩而立,群星璀璨。

唐、宋时期的繁盛。唐宋两朝,吴越两地文风鼎盛、人文荟萃。在初唐与盛唐之间,吴越涌现出一批风流倜傥、个性不羁、有名士风采的文人,以文词俊逸扬名于京城的“吴中四士”——贺知章、包融、张旭和张若虚是他们中的代表。到盛唐、中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几度流连忘返于金陵、浙东一带。从钱塘江畔的渡口西行,穿越浙东运河,经萧山到绍兴鉴湖;顺浙东运河向东至上虞,南入曹娥江、剡中,再到天姥山、天台山,有600多位唐代诗人行吟其间,留下1000多首诗。唐诗之后的宋词,又为吴越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秦观、柳永、辛弃疾、姜夔、吴文英、陆游、王安石、苏轼等诗词大家,咏足了吴越山水的秀美,也尽显了吴越人的刚毅慷慨与柔情缠绵。

  元、明、清时期的繁盛。这一时期,吴越文化已比北方文化更为兴盛繁荣,并开始向北方汩汩渗透。这种渗透已不是吴人或越人的分别行为,而是以吴越作为一个整体向北方辐射的。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等方面,还包含了科学、哲学、经济学等元素。“东南财富地,江浙人文薮”。从南宋到元明清,科举考试的主体也是吴越人。吴越在当时俨然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块高地。明代中叶以后,西学东渐,吴越得风气之先,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萌芽几乎同时在吴越两地发生。

  近代以后的繁盛。近代以来,吴越两地文化多在上海交汇,且北承京津、南通港粤、西接巴蜀,广纳湘鄂、齐鲁诸路名流英才,兼收东洋日本、西洋欧美的新思潮。吴越文化在嬗变中提升,在兼容并蓄中走向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吴越文化在曲折中发展。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迅速崛起,使吴越文化重焕青春。

当前研究的意义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吴越文化,促进吴越文化繁荣发展,不仅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吴越文化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竞争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吴越文化传统中有许多极具生命力的精华,在当前有助于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比如,企业可以借鉴吴越文化中不畏艰险、开发荆蛮的开拓精神,敢于开拓创新,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借鉴吴越文化中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树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信念,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借鉴吴越文化中招贤纳士、食客盈门的经验,在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上下功夫;借鉴吴越文化中长于用计、讲究谋略的经验,重视智库建设和决策咨询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决策管理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总之,可以发掘和利用吴越文化中的精华,使之成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思想动力和智慧源泉。

  研究吴越文化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有其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因素,更有文化方面的因素。成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往往植根于文化的共性。长三角地区分属浙江、江苏和上海三个省级行政区,是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吴越地域占据长三角的核心地带,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交流融合,具有共同的语言习俗和文化特征,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同质内涵的特色文化,在我国区域文化中独树一帜。共同拥有吴越文化的长三角地区,正是由于文化的相容性而在今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上展现出勃勃生机。进一步加强吴越文化研究,可以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重要的文化基础。

研究吴越文化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大力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吴越文化中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大禹为百姓利益而奋不顾身、公而忘私的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东林党人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精神,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常州学派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讲究经世致用的精神,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人的置业办厂、实业救国精神等等,均体现出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关注民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另外,吴越文化中相互谦让的“至德”精神,对于今天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也有重要意义。

(执笔:杜亮 黄胜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