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让幼童进行玩乐学习时,应该在“规划”和“放任”之间取得平衡,给孩子空间去探索新知识。德国汉堡大学教授瑞内尔倡议幼教采取开放式的学前教育,以免错过鼓励孩童掌握一手经验的最佳时机,因为孩童入学后就得根据既定课纲上课。 1 Q! b0 V6 g% a0 W
近年来,不少幼稚园主张让孩童进行有意义的玩乐,学前教育专家认为,教师在设计玩乐学习活动时,应该在“规划”和“放任”之间取得平衡,让幼童有空间去探索新知识。
3 b$ D) ]9 Q, C k* I国立教育学院课程、教学与学习部高级讲师林仲丽博士昨天在一个以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对象的领袖论坛上演讲时,发表上述看法。 # h$ F5 o! q: X9 c# L& `& l" W
这个由新意元教育基金会、新加坡幼儿教师学会、非营利儿童活动组织儿戏轩(Playeum)及台湾政治大学幼儿教育研究所联办的论坛,主题是“有意义的在地化课程——每位教师都是领路人”。 # p+ B3 `" L7 m
“有意义的玩乐”常被误解 6 a6 Q" S, v2 r0 H( w) `% W
林仲丽在谈及幼儿教师在设计课程所扮演的角色时说,教育部在两年多前宣布最新的幼稚园课程框架中,倡导将“有意义的玩乐”(purposeful play)融入教学,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但在实践时,人们经常对这个教育方式存有误解。
2 n4 M& ?5 c1 K- \4 h" W“有些人认为,一个活动要‘有意义’,就必须确保各方面规划完善,也就是教师策划、主导一切,规定孩童应该怎么去玩……但一个有技巧的幼儿教师会懂得如何拿捏其中微妙的平衡,在制造机会让孩童接触新事物的同时,适当地‘退后一步’,让他们自行去探索、学习新知识。” ) p' e) i7 E- l9 ~4 N
她过后受访时,举例儿戏轩在吉门营房(Gillman Barracks)艺术区开设儿童创意中心,为孩童装置一个可供玩具车滑行的斜道(ramp),说明成人可通过一些预设的装置,诱发孩童的学习兴趣。“关键不是告诉孩子他们必须学习什么事物,而是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孩童思考自己观察、学习到了什么,例如为何一些玩具车滑下的速度比较快,而另一些比较慢?” / A& _6 X& p: F( _
林仲丽说,如果希望加强幼童玩乐学习的成效,幼儿教师要细心观察他们的学习过程、选择适当的教材和环境,让教师和幼童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她也说,孩童具备自发学习的能力,家长和教师应该对他们有信心,并把自己当成幼童学习道路上的“伙伴”。 & p* ]( u9 E* i4 Z
从小自发探索 长大更具主见创意 - Z) o8 I( I' t
另一方面,受邀为论坛主宾的德国汉堡大学教授瑞内尔(Rainer Kokemohr),在演讲中也提倡幼儿教师采取开放式的“在地化课程”,即让教师根据本身的判断,因时制宜地让幼儿参与体验式的玩乐活动,累积印象鲜明的“一手经验”,而不是生硬地向孩童灌输知识。
; o3 e" r V4 o- \( X! |0 o% @许多幼儿教师面对时间压力,认为必须让幼童上学前加强数字和生词等学术知识的掌握,无形中忽视了让幼童自由玩乐探索。瑞内尔坦言,这是各国幼教及家长普遍面对的挑战。 ' }; T! o# c4 h- x
“学前教育阶段是鼓励孩童掌握一手经验的最佳时机,因为入学后难免得根据既定的课纲上课。牺牲掉这个机会,反而是浪费了孩童的时间。我相信,让孩子从小自发探索新知识,长远来说,有助他们成为有主见及具创意的成人。” ! j# i" s8 n( F# X
参与论坛的学者也认为,要提高人们对玩乐学习的重视,学前教育中心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宣导工作。
p9 ]: u z5 N8 v C4 {) w: Q昨天发表演讲的学者还包括台湾政治大学幼儿教育研究所所长倪鸣香教授。约300名本地、马来西亚、越南及香港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出席论坛。 9 m6 I2 M; N. M" [
一个有技巧的幼儿教师会懂得如何拿捏其中微妙的平衡,在制造机会让孩童接触新事物的同时,适当地‘退后一步’,让他们自行去探索、学习新知识。关键不是告诉孩子他们必须学习什么事物,而是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孩童思考自己观察、学习到了什么。 / z" W' B# X6 |5 `$ J$ v6 l
——国立教育学院课程、教学与学习部高级讲师林仲丽博士
; P; w7 L( r8 r/ F- g联合早报 许翔宇 2015年10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