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功是傳統的站式練功法,雖強調調身,但也非常注重調整意念和呼吸。『樁』有樹木深根在地,固定不動之意。站樁功是武術氣功的代表功法,但也用於養生和治療。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站樁功形成了紛繁複雜的流派,但總以站立姿勢為其基本練功姿勢,故名站樁功,亦簡稱站樁或樁功。【諸病源候論】中有倚壁、立身等站式名稱。20世紀50年代,站樁功曾作為醫療氣功的主要功法之一在全國推廣應用,40多年的醫療實踐表明,其對多種疾病的治療作用是肯定的。
站樁功的姿勢各家流派雖多,代表樁勢有自然式樁功、三圓式樁功、下按式樁功、混圓式樁功、探馬式樁功、伏虎式樁功、少林劍指樁等。如以其姿勢難度來分,則可分高位站樁、中位站樁和低位站樁三種。高位站樁指站樁架勢高,膝關節微屈,消耗量較小,適合於年老體弱的病人鍛煉,中位站樁是介於高低位之間的一種架式,膝關節夾角約130°,消耗量適中,一般體質較好的病人可使用。低位站樁架式低,膝關節夾角約90°,消耗量較大,適合於無病或身體已基本恢復健康的人鍛煉。
一、功法
1.自然式
(1)調身 以立正姿勢做準備,身體保持自然直立,氣靜神怡。然後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兩腳平行,相距與肩等寬或稍寬於肩。膝關節微屈,松胯收小腹。兩手垂於體側,掌心向內,肘關節微屈。十指分開,指間關節自然微屈,掌心內凹,掌面距身體約15厘米。保持頭正身直,虛靈頂勁,沉肩虛腋,含胸拔背,直腰蓄腹,扣地展膝。兩目微閉或凝視正前方較遠處的某一目標。齒輕合、口稍張、舌微卷、頦內收。面部含似笑非笑之意。
(2)調息 採用自然呼吸為主,逐漸加大呼吸的深度、幅度,向腹式呼吸法過渡。
(3)調心 採用『三線放鬆法』為主,逐漸向意守法過渡,如意守下丹田,意想丹田部發熱,當有溫熱感時逐漸將熱感向整個腹部布散,最後做3個深長呼吸,將意念收回到丹田。
操作提示:以自然呼吸始,逐步過渡到順腹式呼吸。呼吸的頻率可逐漸減慢,但應以不感到憋氣為度。意念訓練可採用『三線放鬆法』,並逐漸向意守法過度。一定要自然而不做作,保持上虛下實,力求軀體穩定。
該樁式是以松靜自然的態勢,將機體調整到相對平衡的狀態下,是氣功、武術、太極拳等最為基礎的入門鍛煉方法。該樁式對神經系統有很好的調整作用,能夠改善緊張狀態,以安神定志。對促進下肢靜脈血的回流有明顯的作用,如對糖尿病微循環障礙、高血壓小動脈痙攣等起到一定康復作用。
2.三圓式
(1)調身 分抱球式和環抱式。抱球式和環抱式主要是根據手臂彎曲程度的大小而分,屈曲較小,稱抱球式,屈曲較大,稱環抱式。抱球式動作,上肢呈半圓形,兩手呈抱球狀,掌心相對,手指相對,高度與胸相平。兩目平視,或稍向前下方。環抱式動作,兩手似抱樹,掌心朝內,置離胸前兩尺左右。目光平視或視向前下方。站立姿勢可按本人情況,取高、中、低位來練習。
(2)調息 呼吸要慢細勻長,隨着姿勢體位從高位向低位過渡,呼吸調整應加深、加長。
(3)調心 意想雙手、雙臂中各有一迴旋的氣球,順時針旋轉36圈,由小到大,再逆時針旋轉36圈,由大到小;雙足踏實,如踏井石,落地生根,不可放鬆。
操作提示:兩手指張開似抱球狀(手圓);兩臂環抱如抱樹狀(臂圓);兩足尖內扣,呈半圓狀(足圓)。呼吸深長,意守之旋轉氣球,用意要松,若有若無,綿綿若存。
該樁式是將身體的姿勢動作,在雙手、兩臂、兩足弓之間擺成三個圓形,同時,根據膝關節的角度分成高、中、低三個體位鍛煉。呼吸方法多採用順腹式呼吸,意守丹田的程度有所加強。所以,該樁式對全身的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調整作用非常明顯,能夠有效提高周圍組織的供血供氧,通過膈肌的升降度變化,調節肺的牽張功能,提高呼吸效率;對調節運動系統的作用是全面的,三圓姿勢促使肩關節、肘關節、腕指關節及髖關節、膝關節、踝趾關節等保持協調,對關節病和脊柱病有很好的療效。同時,也對促進下肢靜脈血的回流有明顯的作用,對糖尿病微循環障礙、高血壓小動脈痙攣等起到康復作用。
3.下按式
(1)調身 兩腳左右分開,間隔與肩同寬,兩臂下垂於體側,兩手指伸直向前,指尖向前,前臂與地面平行,掌心朝下,五指分開,掌心似按向地面。目光平視或視向前下方。其餘同三圓式。
(2)調息、調心 採用順腹式呼吸,並延長呼氣時相,呼氣時用意念引導氣沉丹田,並意守丹田之氣,如霧露蒸騰,瀰漫周身,濡養四肢百骸、五官九竅,最後收氣歸入丹田。
操作提示:手指伸直,前臂儘量與地面平行,掌心下按,足圓、膝關節屈曲。呼吸調暢,意念輕柔緩和,守護丹田,不可丟棄。
該樁式也是根據曲膝的角度分成高、中、低三個體位鍛煉。呼吸方法多採用順腹式呼吸,意守丹田的程度有所加強。該勢對上肢部的鍛煉更加明顯,對機體的作用除具有三圓式作用之外,對上肢部疼痛、肩關節周圍炎、網球肘、腕管綜合徵、指部腱鞘炎等病有很好的康復作用。
4.伏虎式
(1)調身 左腳向左前方跨出一步,右腳在後,站成丁字形,兩腿相距3尺左右,身體往下稍蹲,如騎馬狀;前後兩腿屈成90°角;左手順勢擺在左膝上方約10厘米處,右手豎在右膝上方約10厘米處,左手似按着虎頭,右手似把着虎尾根部,頭仰起,眼向左前方注視;右腿在前時,和上述姿式相反。
(2)調息 呼吸先採用順腹式呼吸方法,逐漸向逆腹式呼吸過渡,呼吸節律、頻率要慢,加大幅度和深度。
(3)調心 兩目前視,意想胯下有猛虎被伏,意氣相合,運氣至雙胯、雙腿、雙足,意想兩手力按虎頭、虎尾。猶如枯樹,落地生根盤根。
操作提示:呼氣展開,手鉗虎頭虎尾,兩膝內扣助手壓制虎身,昂頭注視,神氣充足。意氣相合,注意下盤鍛煉,呼吸要深長而不做作。
該樁式一般適應於青壯年長期鍛煉,能夠有效鍛煉雙下肢骨骼肌力量,尤其對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腓腸肌群等作用明顯。在鍛煉骨骼肌力量的同時,能夠加強肌肉與關節、韌帶、周圍血管、神經等組織的協調性。對促進機體整體的穩定性、協調性有很重要的意義。該樁式適應於腰骶部、下肢部慢性軟組織損傷,如腰椎間盤突出症恢復期、慢性腰肌勞損、骶髂關節紊亂、膝關節和踝關節損傷恢復期有很好的康復作用。
5.少林劍指站樁
(1)調身 左腳向左橫跨半步,兩腳平行,兩腳相距約45厘米。屈膝下蹲,成馬步樁式。在屈膝下蹲的同時,雙臂向正前方緩緩抬起,同時雙掌自然變為劍指,抬到與肩平。指尖向前,掌心向下。兩臂與肩平成一線。上身正直,微收小腹,輕提尾閭,含胸拔背,頭正頸直,下頜後收,使百會穴、會陰穴和兩腳跟聯線的中點成一直線。兩膝自然外開,膝不超過腳尖,膝與腳尖成一直線。兩眼平視,雙目微閉,似看非看。全身放鬆,松而不懈。
(2)調息 採用順腹式呼吸為主,配合逆腹式呼吸方法,氣沉丹田。
(3)調心 意想丹田中有溫熱之氣團,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再意想此氣團循足三陰經,下至足底湧泉穴,落地生根。之後,將意念引回丹田部,使之由大到小,由強到弱,瀰漫周身,濡養神智。
操作要點:兩腳平行,略比肩寬;雙手食指、中指併攏成劍指;兩臂平伸,肩、肘、腕平伸,與肩同寬;膝關節曲屈成高、中、低三個體位。軀幹部要放鬆。呼吸以順腹式呼吸為主,儘量延長呼吸時相和深度,意守的部位要低,以溫熱感為度,並使之循足三陰經上下。
該樁式主要鍛煉全身的骨骼肌、關節、韌帶,尤其對四肢的鍛煉更為明顯。呼吸方式多採用逆腹式呼吸。該樁式能調動全身的經絡氣血的運行,是樁式中對人體影響較為明顯的功法之一。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淋巴循環系統,對加強心臟功能,促進回心血量,提高每博輸出量,改善微循環等方面作用明顯。
6.休息式
(1)調身 站姿同『自然式站樁』。兩掌提至腰後,以腕背部輕置於兩『腰眼』穴處,腕關節微屈,十指自然分開,指間關節微屈,掌心內凹。沉肩、垂肘、虛腋,其餘要求與『自然式站樁』相同。本樁式調心、調息均應以輕柔和緩為原則,如休息之狀,
(2)調息 採用自然呼吸法
(3)調心 可將意念集中到腰部,以腰部發熱為度。
操作要點:掌置於腰部,似休息之狀,呼吸要輕柔、和緩,用意宜輕,似有似無,反覆練習。
該樁式調身、調息、調心均自然有度,介於練功與生活狀態之間,體現休息之意。能夠改善植物神經狀態,提高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雙掌背置於腰眼部,有輔助腰椎恢復正常曲度的作用,且『腰為腎之府』,取強腰補腎之用。
二、應用
站樁功是以站式為主,使軀幹、四肢保持一定的姿勢,而讓肌肉呈持續的靜力性緊張,思想集中。所以,能夠一方面使中樞神經得到休息,提高植物神經的自主性,加強周圍神經的協調性,從而提高整個神經系統的統一協調作用,保持身體機能於一種相對的動態平衡狀態;另一方面,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臟器、周圍組織的供血機制,提高回心血量,能夠明顯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因此,該功法是強壯身體的重要功法。
本功法以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為主要適應症,對潰瘍病、關節病、糖尿病及慢性軟組織損傷性疾病等也有很好的康復治療作用。對老年人或病患、身體虛弱者,在樁式的選擇上,以休息式、自然式和三圓式高位為主。對青壯年人,可以針對個人的情況,在休息式、自然式、下按式和三圓式的基礎上,一方面向低位樁式鍛煉,一方面可以選擇伏虎式或少林劍指站樁進行鍛煉。
在具體訓練時,三調又是融為一體的,即『三調合一』。隨着練功的深入,逐步由重形慢慢過渡到重意,達到『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境界。至於呼吸,在初學階段採用自然呼吸,不要過多地分散注意力,待練習一段時間,有了一定體會之後,則慢慢將呼吸融入意念之中,全神貫注地體會各種練功的意境。
每個人的體質狀況不同,耐受力不同,尤其對於病人而言,尚有虛實之變化,所以,要針對不同的個體制定合理的訓練量。訓練量過大,疏泄太過,易傷正氣,訓練量過小,不足以激發和調動人體正氣,難以達到練功目的。站樁功的訓練量由練功姿勢、練功時間、訓練頻度、持續時間、意念內容與強度等決定。對於初學者而言,可首先選擇一種樁勢練習,時間從15分鐘開始,逐步增加到60分鐘為止,每天練2~3次,連續1~3個月為1個療程,意念宜簡明、輕淡。如無不良反應,可繼續增加訓練量,如有一些練功反應,但尚能堅持練功者,可維持原訓練量;如反應強烈,影響正常生活、工作,或病情惡化者,則應暫時停止練功,查明原因後再決定是否繼續練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