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所谓“轮轴”就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如同农村井沿上的辘轳,它是一种由周身的拧裹摆动而形成的螺旋运动之力。轮轴力与螺旋力有许多相似之处,螺旋力、滑车力、三角力、定中力和斜面力等劲力内容。轮轴力的训练时,需以人体的头、脚和大椎为枢带动起周身做螺旋状的旋摆运动,其状若轮轴之转动,大椎为启动之摇把,周身为轮轴转动之外环。在轮轴力的训练中,头、脚和大椎是主动的,周身是被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鞭杆和鞭梢的关系;而螺旋力则是大椎与四肢百骸不分主动与被动的同时做螺旋争拧运动,故轮轴力的发力时间与螺旋力相比略有时差变化,螺旋力比轮轴力简捷但离心效果却不如轮轴力强。然而,这些都是基础发力,真正的发力应是浑元发力,即轮轴,螺旋、杠杆、滑车等劲力内容在身体中错综复杂的同时存在。
习练意拳()轮轴力首先要站基础的浑元桩、降龙桩、伏虎桩、托宝桩、扶按桩、推托桩、提插桩等桩法。用笔者的授业恩师王玉芳大师的话来说:“站桩是意拳(大成拳)的立拳之本。”这些桩也是人体周身拧裹螺旋摆动的前提条件。
轮轴力的基础力量通过站桩使身体初步具备以后,还需进行试力训练。
轮轴力的试力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基础的轮轴试力;二、假宇宙力波的综合轮轴试力。
一、基础的轮轴试力:
基础的轮轴试力可分为横向轮轴、纵向轮轴、斜面轮轴、多面轮轴等多种试力形。
1、横向轮轴试力:
将身体由后向前位移可形成前后摆动的滑车力,再由前后的滑车力转换为左右横向的滑车力,使身体在运动中形成螺旋与离心,如此周而复始所产生的螺旋,为基础的横向轮轴力。横向轮轴力,在试力时也可意念为磨磨,磨即过去农村磨面粉时用的磨盘,或由左向右做螺旋转动,或由右向左做螺旋转动。但要注意,不要只用手来摇磨盘,而应用脚来做轮轴旋拧运动,通过脚的拧运动来带动手的运动;也可意念为摇煤球,或往左摇转,或往右摇转,要通过脚与头之争力所形成的上下之枢为主轴,以脚为根基把两臂及手这个环摇志起来。磨磨时的间架可两手平胸,远不过尺,近不欺身,手心朝下;摇煤球时,可手心朝上。
2、纵向轮轴试力:
将身体由后前位移,形成前后的滑车力,再由前后的滑车力转换为由上向下的劈拳劲力,或由前后的滑车力转换为由上向下的劈拳劲力,或由前后的滑四力转换为由下向上的钻拳呼叫力,即由前后力变为上下力,如此周而复始而形成的螺旋,为基础的纵向轮轴力。纵向轮轴试力,在试力时也可意念为摇辘轳,但一定要意,不要只用手摇,而要用脚去摇,也就是用脚的前、后、上下的螺旋、争拧、踩提运动来带动手的运动,脚是主动的,而手是被动的。
3、斜面轮轴试力:
将身体由后向前位移,形成前后的滑车力,再由前后的滑车力转换为斜向的栽拳劲力,或由前后的滑车力转换为斜向的钻拳及炮拳劲力,即由前后力变为斜面力,如此周而复始而形成的螺旋,为基础的斜面轮轴力。
4、多面轮轴试力:
将前后、左右、上下力的转换,综合起来在身体内部发生矛盾争裹,并与外界发生联系,通过人体多角度的三角及杠杆的争拧旋裹,使之形成全方位的多面螺旋轮轴力,它是身体的综合运动,相对于单向的轮轴试力而言,它是轮轴试力的高级形式。
具体讲,轮轴力在试力时要以脚为力源,以头与脚相争的上下之力为枢带动起周身来做螺旋争拧的旋摆运动。
一般人在进行轮轴旋摆的螺旋运动时,习惯上只是转腰,更有不会用力者则只会转膀或转手,而不是转腿和转脚。也就是,习惯上是腰先起动,或是膀先起动,然后力才从腰、膀传导到手和脚,这种运动方式,双脚仅起到了一个支撑身体运动的作用,腰是主动的,而脚是被动的。这样的发力,只是一种局部的轮轴发力,而不是充分调动整体进行轮轴旋摆的整体发力。
意拳(大成拳)正确的轮轴发力,应该是先转脚,由脚的旋转使力量通过小腿、大腿、胯、腰、脊骨,最后传导到臂和手。其身体主干脊骨的旋转,要同手的旋转之意略有时差,这也正是轮轴力中,枢先动而环后动的道理。虽然如此,手的击打力与脚的转动之争力却应相合。初练时,可以不动手臂,只体会脚和小腿的争力旋转变化,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双手放松下垂。把脚转会了,再抬起手来,把手的力量加进去。转脚的时候,如欲使身体往右拧转时,可进行先拧转左脚,接着再拧转右脚的训练,左脚是主动的,而右脚是配合左脚而动的。也就是说,左右脚的拧转,在时间上是有先后传导次序的。然后再进行身体往右拧转时,先拧转右脚再拧转左脚的训练,这时右脚是主动的,而左脚则是配合右脚而动的,同时身体往右转身,但由于左右两脚各自先动的次序不同,所以,争力的感受也不会相同,并且,在实际应用时,左脚、右脚由于转动的先后次序不同,作用在对方身上的打效果也不一样,它们各有各的用途,根据对方的力点变化,有时需要先转右脚,而有时则需要先转左脚,身体往左拧转时,脚的争力转动的方法与向右转身时的训练方法相同。
这种左右两脚的依次传导转动训练,可强化脚的争拧意识,改变轮轴力训练中脚未动而身先动的坏毛病,当两脚平行站立时的争拧转动训练掌握后,可改站为身体重心呈”前三后七”的”丁八步”技击桩间架,在这种间架下所研究的争拧转动的课题,与两脚平行站立时的课题一样,训练的依旧是左脚发力,还是右脚发力的问题,只是区别在于,这时的左右脚变成了前后脚,因此,在轮轴试力及发力时,可以进行先转后脚再转前脚的训练,也可反过来进行先转前脚再转后脚的训练。总之,前后两脚的争拧转动之力应略有时差,要分清谁是主动的谁是被动的,先转前脚的发力,大多是回挂之力,若用于向前放人,虽会发力突然,但却不够浑厚,容易形成局部力;先转后脚的发力,大多是向前放人之力,若用于回挂勾拿,则略显迟缓。后脚发力的优点是,力量整,人体的惯性打击力量大。前后两脚,若用后脚发力,则前脚是准星,后脚是力源;若用前脚发力,是前脚是力源,后脚是准星。在这里,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的是,转脚时不是脚的外形在转,而是脚的内力在转。在外形上,有时常常看不出旋转的痕迹,其旋转的内力,既包括了筋肉骨骼的旋转,更包括含了气血的旋转及人体细胞的吞吐与鼓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