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13|回復: 0

[大成拳(意拳)] 浅析意拳站桩中的“放松”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放松”顾名思义,“放”是指调整的过程、阶段,“松”则是效果。“松”是针对“紧”而言的,没有“松”就无所谓什么是“紧”,同样没有“紧”又何谈“松”呢?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这一矛盾需要练功的人去揣摩,去调整,才能统一。

站桩时应当怎样体会“放松”呢?简单概括地讲,就是在保持“间架”的状态下,从少使劲调整到不使劲。(“间架”就是身体占据空间的架子)当站桩进入到不使劲状态中时,身体的内部,会明确地感觉到充满了活力,自身与外界的空气有了密切的联系,好像是本体与空气统一了,此时的身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之中,“不使力而有力自在”。

身体的“平衡”状态,可用商店里的盘秤来举例说明。盘秤是用来衡量物质重量的,秤盘上在不加任何物质的时候,秤砣就必须放在“定盘星”上,才能使其平衡,如果往秤盘上放五公斤的重物,那么秤砣就必须调整到五公斤刻度的位置上,才能使秤“平衡”。这时如果秤的两端,无论哪一方面稍微差了一点点,秤都不会是“平衡”的。如是便产生了一个调整负荷的问题,其把握的标准就是一一平衡原理(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反作用力=O,其作用力是秤盘上所加物质的重量,其反作用力是秤砣在秤杆上的可变量。当矛盾力调整到一致时,就产生了“平衡”的效果,  所以,“平衡”是检验矛盾对立统一的标准之一。站桩时,身体松静平衡的调整状态,与此理颇为相同。

如站“扶按桩’时,应体会自身“百会”与“涌泉”的矛盾争力是否得零;双臂及整体与所假借之物的矛盾争力是否得零。如果这样去理解,我们在认识“放松”的“平衡’状态时,就有了一定的规律可循,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自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意拳的练功法,是以思想意识为先的,所以首先得明白拳理,才能在练功时构思设计出适合于自身条件的意念假借。而后才能够产生切实的“意感”,这些均要用心揣摩,细细品味,才能渐渐的加深体认,从身体上真正理解拳理的精奥,提高自己的功力。这是意拳长功夫的关键。意拳站桩,虽然方法和注意事项很多,但笔者认为.有三项内容甚为重要。

一、调整呼吸

站桩时,应以供氧充分的腹式呼吸法为主,要求横隔膜“放松”,身体可以“带脉”为界,“带脉”以上部分为上半身。“带脉”以下部分为下半身。呼吸时要求上空虚,下沉实,匀静、畅通,自然,小腹在“常圆”的状态下做到“松圆”。对于初习者,如感到呼吸不适,这时可以调整呼吸,口鼻同时慢慢的平静吸气,然后用口徐徐的将腹内浊气吹出,内意下沉:经过几次调整,呼吸使可恢复到正确的状态之中,然后就不要再想呼吸了,否则将会执着于呼吸。我体会,站桩时如果呼吸错了,横隔膜就会发紧,身体就不会处在松静平衡状态之中。

二、调整身体

站桩时,就那么一站,看着很简单,其实身体的“间架”是非常讲究的,身体的各部位都充满了“矛盾争力”,如:头与脚,头与手,头与肘…,膝与脚,膝与胯,膝与腰…,左手与右手,左脚与右脚,左膝与右膝等等,头绪太多,不是笔端可以表达的,必须得有老师言传心教,才能真正明理,才能体会到松静平衡。调整身体的状态是应越调越细、越填密。

三,自身与外界的把握

站桩时生怕身体的“间架”有错误,顾虑重重,如:我的头对不对?肩对不对?肘对不对?……,同时能有几十个对不对,需要照顾的事情大多了,反而不知如何解决了,这正是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执着己身永无是处”。

其实,站桩时明白了身体的‘矛盾争力”就可以了,抓住这条主线,多动脑筋,仔细品味,坚持练功,身体的“间架”问题,就会一点点的逐步解决,这不是着急的事情,欲速则不达。

站桩时,只有在身体放松的前提下,才能产生自身与外界的矛盾争力,产生种种功能与效应,包括“宇宙力波”、“精神笼罩”等。但是,又不能离开自己的身体,心猿意马的幻想太空中的诸般事情,执着己身不对,离开己身也不对,王芗斋先生说:“离开已身无物可求”。

会站桩的人都有体会,身体“放松’后的感受,真是“妙不可言”。本来,天与地的“结点”在我脚下,天地有个明确的‘临界’,通过站桩,身体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周围的空气相对变的凝重了,以自身本体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产生了一个密度的顺坡差,即,本体的密度最大,成半径向外交得渐渐稀薄,半径越大越稀薄,“持阴抱阳”协调天地,并应以此为基础,感应天地合一的宇宙状态,最终达到“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的浑圆统一的境界。

“放松”的过程就是这样,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正是“假做真时真能有,无为有时有才真”。

如上所谈,均是本人的练功体会,实属“一家之谈”,难免会有谬误,愿意同道之友指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