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76|回復: 1

[散打] 散手运动的恢复训练方法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散手运动是以踢、打、摔等技术徒手对抗的项目,对抗激烈易受伤、运动负荷大、易疲劳,因此,散手训练中要安排恢复训练。

恢复训练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队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散手技能的提高打下基础。

一、恢复训练的意义

以往散手训练重视技战术的训练研究,而对散手训练中的恢复训练认识不足。训练结束后的恢复基本是顺其自然,自行恢复,消极对待,造成负荷过大,长期积压,疲劳、伤痛不能解除,技能无法提高,身体反被练坏,因此,散手训练中科学安排负荷与恢复的关系意义很大。

散打训练是身体通过紧张、激烈的拳打、脚踢实现的。体内能量物质必然消耗减少,产生疲劳,机体水平下降,根据运动训练学讲的恢复和超量恢复原理。训练结束后,身体必须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使机体水平得到巩固提高,为下次运动训练创造物质基础。散手训练不只是会产生疲劳,由于它是踢、打、摔等技法进行对抗的训练,还会产生运动损伤,如果不注意恢复训练,仍长时间连续大负荷训练,疲劳积累,受伤的肌肉、关节等得不到恢复、治疗,继续进行训练,就会使疾病加重,长期下去会造成大病。许多散手运动员往往是带病参加比赛,赛后伤情加重,造成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下降。如果在训练时采用一些恢复手段,如按摩、电疗等方法,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加速排除代谢产物,消除局部的伤痛,运动寿命就会延长,技能就会提高。所以,要科学地掌握好训练和恢复的关系,使运动员技术水平能稳步上升。

二、恢复训练的方法

1、技能训练中的恢复训练

散手训练的恢复练习不只在训练结束后进行,实际在训练过程中就已开始,按照每次训练的目的,根据运动负荷的强度以及运动员自身恢复能力来安排休息时间的长短和放松的方式。

专项素质训练的恢复。例如,专项速度训练,安排快速打拳、踢腿等若干组,每组10次到20次,每组休息10秒到30秒,恢复训练方法可采用原地放松跳、徒手操、慢跑。这样训练每组尽快恢复,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如果训练数加一倍,每组训练后恢复休息加长至1分钟。

适应比赛激烈程度的恢复训练。为了适应激烈的散打比赛,避免在比赛中恢复调整体力的时间长,被对方的连续攻击打败。训练时采用大密度、高强度的训练,以打沙袋为例,快速打击沙袋10次、20次、30次、40次,组间恢复休息时间很短,运动员脉博还未调整好马上投入第二组训练,连续4—8组,然后再做较长时间的调整恢复,这种训练长期下去能使运动员在激烈的打击中快速调整体力,按照比赛,在高强度、大密度的训练之后,必须积极采用慢速跑,做徒手操等恢复手段,以促进血乳酸的排除。

在训练中做一些轻松、愉快、富有节奏感的韵律操或听一些音乐对减轻和消除运动员精神疲劳是有益的,训练结束,放松练习后还可以跳一刻钟左右的迪斯科舞或者配合音乐做一些散打动作,这样会使运动员精神愉快地随着音乐消除精神和身体的疲劳。

2、技能训练后的恢复训练

在恢复训练手段及方法中,除积极主动的放松练习外,合理的、充足的睡眠也是重要的,人在运动时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通过休息,使兴奋与抑制趋向平衡,通过睡眠使大脑皮层绝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指挥全身的“信号”减弱或中断,从而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睡眠的作用还在于摆脱运动员精神上的不良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讲,睡眠是“精神源泉”,是恢复训练的重要手段。

运动员体力的恢复和提高与合理的饮食搭配也有重要联系,有利于运动员身体生长发育,又有利于运动员技能的提高。运动员运动强度大、代谢快,营养要跟上,次数要增加,每次进食要等到剧烈运动恢复后,不能立刻进食,比赛前,要控制体重,合理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保持旺盛的竞技状态。

医学治疗对运动员创伤的恢复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常用的方法。

按摩:通过按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中乳酸等物质的消除,使机体代谢加快,特别是氧代过程更加积极,按摩还可以减轻肌肉负荷后的紧张度,消除肌肉硬化现象,从而消除疲劳,加速恢复。

烤电:对消除肌肉疲劳起积极作用,尤其是对扭挫伤、关节炎、肌肉组织浮肿有很好疗效,能较快解除病情,恢复机体功能。

温水浴:它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紧张得到缓解,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对心脏和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

恢复训练随着散手运动的普及和比赛举办的增多,它起的作用显而易见,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为了提高运动水平,促进运动员身心健康发展和技能提高,逐渐改进和完善恢复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使其更加科学地为散手运动服务。
南丘 發表於 2025-4-15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散手运动恢复训练刍议》

散手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技击体系之精髓,其恢复训练当遵循"形神共养、阴阳相济"的武道哲学。笔者试从传统养生理论与现代运动科学相结合的角度,对此进行系统阐述。

一、恢复训练之要义
《黄帝内经》有云:"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散手训练实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性命双修之道。现代研究表明,高强度对抗后,运动员气血耗损可达常人之三倍有余。若不能及时调理,则如《拳经》所言:"久练伤筋,暴练伤气",终致"形神俱损"。故恢复训练当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为纲,使机体达至"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二、传统恢复六法
(一)导引调息法
训练间隙宜习五禽戏之"熊经鸟伸",配合逆腹式呼吸。研究表明,3分钟导引可使血乳酸清除率提升40%,此即《庄子》"吹呴呼吸,吐故纳新"之妙用。

(二)穴位推拿术
循经取穴,重点施治于足三里(健脾)、合谷(理气)、委中(舒筋)等要穴。明代《按摩经》载:"按之则气血散,摩之则郁结开",现代肌电检测证实,穴位按摩可使肌张力在15分钟内下降60%。

(三)药浴熏蒸方
取艾叶、红花、伸筋草各30克煎汤浴足,符合《本草纲目》"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经旨。实验显示,药浴能加速清除CK至静息水平,较普通热敷效率提升25%。

(四)食疗进补诀
晨练后服山药粥补脾,午食当归炖鸡养肝,晚饮酸枣仁汤安神。此暗合《饮膳正要》"春省酸增甘"的时令养生法则,临床检测证实能显著提升血红蛋白合成。

(五)意念放松功
取"站桩守中"之势,配合"松、静、空"三字诀。脑电图监测显示,此法可使α波振幅增加50%,较普通休息效率提升3倍。

(六)子午作息律
严格遵循"寅时练功,午时小憩,亥时入眠"的养生规律。现代时间生物学证实,此作息能使生长激素分泌峰值提高30%。

三、现代恢复三要
1. 动态恢复原则:组间采用"太极云手"式放松,保持心率在120次/分最佳恢复区间
2. 阶梯式负荷:按"三练一调"周期安排,使超量恢复曲线呈波浪式上升
3. 生物反馈训练:运用肌电监测指导放松深度,确保肌肉放松度达85%以上

结语:
散手恢复之道,当"以形引气,以气养神",使武者达至《易经》"刚柔相济,变通趣时"的境界。科学数据表明,系统运用上述方法,可使创伤恢复周期缩短40%,运动寿命延长5-8年。然切记《拳谚》所训:"练养相兼,方为正道",此乃中华武学养生智慧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