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芗斋先生强调习拳应明拳理,本文是芗斋先生1940年创立后为使学习者正确认识大成拳依托的武学思想而写的纲要性文章,1944年完稿。
自 志
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情感,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群,固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使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习异拳如饮鸠毒,其害不可胜言也,余素以已立立人为怀,触目痛心,不忍坐视,本四十余年习拳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参以学理,证以体认,祛其敝,发其秘,舍短取长,去伪存真,融会贯通,以发扬而光大之,令成一处特殊拳学,而友人多试之甜密,习之愉快,因佥以大成二字名吾拳,欲却之而无从也,听之而已。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锻炼,统而言之使人与大气相应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为本,养成神圆力方、形曲意直、虚实无定,练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以言其体则无力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即应,以视彼一般拳学家尚形式、重方法、讲蛮力者,故不可相提并论也,诚以一般拳家多因注重形式与方法,而演成各种繁冗、畸形怪状之拳套,更因讲求蛮力之增进而操各项激烈运动,误传误受,自尚以为得意者,殊不知尽是戕生运动,其神经、肢体、器官、筋肉已受其摧残而至颓废,安能望其完成拳道之使命乎?余虽不敢谓本拳为无上之学,若从现代及过去而论,信他所无而我独有也。学术理应一代高一代,否则当无存在之必要矣!余深信拳学适于神经肢体之锻炼,能因而益智,尤适于筋肉之温养,血液之滋荣,更使呼吸舒畅,肺量加大,而本能之力亦随之渐长,而实现一触即发的功能,至于致力之要,用功之法,统于篇内述之,兹不赘述。但此篇原为同志习拳较易而设,非向世之文者比也,盖因余年已老,大家迫求,只得以留鹜鸿爪迹于泥雪之中寻之,仅将平日所学,拉杂记载,留作参考,将来人手一篇,领会较易,但余素以求知为志,果有海内贤达,对本拳予以指正,或进而教之,则尤感焉,以一得之愚,得籍他山之攻,而日有进益,日后望从学诸生虚心博访,一方面尽量问难,一方面尽量向某一方向尽力发挥,倘有心得,希随时共同研究,以求博得精奥,而期福利人群,提高国民体育之水准,实为盼甚,否则毫无价值也,如此提高而不果,是吾辈精神之不逮焉,或智力未符故耳。夫学术本为人类所共有,余亦何人,而敢自秘?所以不揣简陋,努力而成是篇。余不文,对本拳之精微,不能阐发净尽,所写者,仅不过目录而已,实难形容其底蕴,以详吾胸中之事矣,一隅三反,是在学者,余因爱道之诚,情绪之热,遂不免言论之激,失之狂放,知我罪我,笑骂由人。
习拳述要
近世操拳者,多以筋肉之暴露坚硬夸示人前,以为运动家之表现,殊不知此畸形发达之现象纯系病态,既碍卫生,更无他用,最为生理家所忌禁,毫无运动之价值也。近年以来余于报端曾一再指摘其非,虽有一般明理之士咸表同情,而大都仍是庸俗愚昧,忍心害理,尤其信口诋人,此真不齿,故终不免有诸多怨者,大凡从来独抱绝学为人类谋福利者,与极忠诚之士和聪明绝顶者,社会从来鲜有谅解,水准之低亦可概见。余为拳道之永久计,实不敢顾其私,希海内贤达其谅鉴之。
按拳道之由来,原系采禽兽搏斗之长,象其形,会其意,逐渐演进,合精神假借一切法则,始汇成斯技。奈近代拳家,形都不似,更何有益于精神与意感乎?然亦有云“用力则滞,用意则灵”者,询其所以,则又瞠然莫辩,用力则筋肉滞而百骸不灵,且不卫生,此固然矣,然在技击方面言之,用力则是力穷,用法则是术罄,凡有方法,便是局部,便是后天之人造,非本能之学也,而精神便不能统一,用力亦不笃实,更不能假宇宙力之呼应,其精神已受其范围之所限,动作似裹足不前矣,且用力乃是抵抗之变象,抵抗是由畏敌击出而起,如此岂非接受对方之击,则又安得不为人击中乎?用力之害,诚大矣哉!要知用力用意乃同出一气之源,互根为之,用意即是用力,意即力也。然非筋肉凝紧,注血之力谓之力,若非用意支配全身筋肉松和,永不能得伸缩自如遒放致用之活力也。既不能有自然之活力,其养生与运用,吾不知其由何可以得,要知意由神生,力随意转,意为力之帅,力为意之军,所谓意紧力松,筋肉空灵,毛发飞涨,骨生锋棱,非此不能得意中力之自然天趣。本拳在20年前,曾一度有“意拳”之名,举意字以概精神,盖即本拳重意感与精神之义也,原期唤醒同人,使之顾名思义,觉悟其非而正鹄是趋,孰知一般拳家各怀私见,积重难返,多不肯平心静气,舍短取长,研讨是非所在,情甘抱残守阙,奈何?奈何?遂致余愿无由得偿,吁可慨也!余之智力之所及,绝不甘随波逐流,使我拳道真义,永坠沉沦,且尤不时大声疾呼,冀以振其麻痹而发猛醒,此又区区之诚,不能自已者也。
论信条与规守
拳学一道,不仅锻炼肢体,尚有重要深意存焉,就传统而言,首重德性,其应遵守之信条,如尊师敬长、重亲尚友、信义仁爱等皆是也,此外更须有侠骨佛心之热诚,舍已从人之蓄志,苟不具备,则不得谓拳家之上选,至于浑厚深沉之气概,坚忍果决之精神,抒发人类之情感,敏捷英勇之资质,尤为学者所必备之根本条件,否则恐难得传,即传之,亦难得其神髓矣,故先辈每于传人之际,必要再三审慎行之者,盖因人材难得,不肯轻录门墙,至其传授之程序,率皆先以四容五要为本,即头直、身正、神庄、气静,再以恭慎意切和五字诀示之,兹将五字诀歌解列于后,以示其意。
习拳即入门 首要遵师亲 尚友需重义 武德更谨遵
动则如龙虎 静犹古佛心 举止宜恭慎 如同会大宾
恭则神不散 慎如深渊临 假借无穷意 精满混元身
虚无求实切 不失中和均 力感如透电 所学与日深
运声由内转 音韵似龙吟 恭慎意切和 五字秘诀分
见性明理后 反向身外寻 莫被法理拘 更勿终学人
论单双重与不着象
以拳道之原理论,勿论平时练习抑在技击之中,须保持全身之均整,使之毫不偏倚,凡有些微不平衡,即为形着象,力亦破体也,盖神形意力皆不许着象,一着象便是片面,既不卫生且易为人所乘,学者宜谨记之。夫均衡非呆板也,稍板则易犯双重之病,然亦不许过灵,过灵则易趋于华而不实也,须要全体舒展,屈折含蓄,发力时亦不许断续,所谓力不亡者也。盖双重非专指两足部位而言,头手肩肘膝胯以及其它各大小关节上的每一点细微之力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分别,今之拳家大都由片面之单重走向绝对之双重,更由绝对之双重而趋于僵死之途,甚矣单双重之学,愈久而愈湮也,就以今之各家拳谱论,亦都根本失当,其作者尽是露形犯规而大破其体者,所有姿势诚荒天下之唐,麻世人之肉矣,愈习之则愈去拳道之门径而远甚,不着象而成死板,一着象散乱无章,纵然身遇单重之妙,因无能领略,亦无异于双重也,非弄到不自然、不舒服、百骸失正而为止,是以不得不走入刻板方法之途径,永无随机而动,变化无方,发挥良能之日矣。噫!亦诚可怜之甚也。至于神与意之不着象,乃非应用触觉良能之活力,不足以证明之,比如双方决斗,利害当前,间不容发,已接未触之时,尚不知应用者为何,解决之后,复不知适间所用者为何,所谓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又谓极中致和本能力之自动良能者也。
抽象虚实有无体认
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则全在于神形意力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都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形象。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飘摆无定,惟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应合,又如浪中之鱼,起伏无方,纵横往还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要在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如老庄佛释无为而有为,万法皆空即为实象,一切学理多称谨似,又如作画,各以俏逸之笔,孤行天壤,堪并论也。其机其趣完成在于无形神似之间,度其意可以求之,习时有对镜操作之戒者,恐一求形似,则内虚而神败矣。习时须假定三尺之外七尺之内四周如有大刀阔斧之巨敌与猛兽毒蛇蜿蜒而来,与其争生存之情境,须当以大无畏之精神而应付之,以求虚中之实也;如一旦大敌林立,在我如入无人之境以周旋之,则为实中求虚。要在平日操存体认涵蓄修养,总之都是从抽象中得来,所谓神意足不求形骸似,不许存有对象,而解脱一切者是也。切记习时要慢而神宜速,手不空出,意不空回,即些微细小之点力动作亦须具体无微而不应,内外相连,虚实相依,而为一贯,须无时无处不含有应付技击之感,方能练出本能,倘一求速,则一切经过之路径滑然而过,再由何而得其体认之作用乎?是故初学时须以站桩为基础,渐渐体会而后行,总之须神形意力成为一贯,亦须四心相合,顶心、本心、手心、脚心,神经统一,一动无不动,亦更无微而不合,四肢百骸悉在其中,不执着,不停断,再与大气呼应,各点力之松紧互以为用,庶乎可矣。离开已身,无物可求,执着已身,永无是处,旨哉斯言,细心体会,自不难窥拳道之堂奥矣。
总 纲
拳本服膺 推名大成 平易近人 理趣丛生
一法不立 无法不容 拳本无法 有法也空
存理变质 陶冶性情 信义仁勇 悉在其中
不即不离 礼让恭谦 虚灵守默 应感无穷
力任自然 遍体轻灵 收视听内 锻炼神经
静如怒虎 动似蜇龙 神犹雾豹 力若犀行
形松意紧 回复本能 松而不懈 紧而不僵
提挈天地 把握阴阳 独立守神 肌肉若一
吐纳灵源 体认功能 持环得枢 机变无形
离开己身 无物可求 执着己身 永无是处
歌 要
拳道极微细 勿以小道视 开辟首重武 学术始于此 当代多失传 荒唐无边际
本拳基服膺 无长不汇集 切志倡拳学 欲复故元始 铭心究理性 技击乃其次
要知拳真髓 首由站桩起 意在悬空间 体认学试力 百骸撑均衡 曲折有面积
仿佛起云端 呼吸静长细 舒适更悠扬 形象若疯痴 绝缘摒杂念 敛神听微雨
满身空灵意 不容粘毫羽 有形似流水 无形如大气 神绵觉如醉 悠然水中宿
默对向天空 虚灵须定意 洪炉大冶身 陶熔物不计 神机自内变 调息听静嘘
力松意须紧 松紧不滑滞 鹰瞻虎视威 毛发势如戟 筋肉遒欲放 支点力滚丝
螺旋力无形 遍体弹簧似 关节若机轮 揣摩意中力 筋肉似惊蛇 履步风卷席
纵横起巨波 若鲸游旋势 顶上力空灵 身如绳吊系 两目神凝敛 听内耳外闭
小腹应常圆 胸间微含蓄 指端力透电 骨节锋棱起 神活逾猿捷 足踏猫距似
一触即爆发 炸力无断续 学者莫好奇 平易生天趣 身动似山飞 力涨如海溢
返婴寻天籁 躯柔似童孺 勿忘勿助长 升堂渐入室 如或论应敌 拳道微末技
首先力均整 枢纽不偏倚 动静互为根 精神多暗示 路线踏重心 足腕如蹙泥
鹘落与龙潜 浑身尽争力 旋转谨稳准 钩挫互用宜 利钝智或愚 切审对方意
随曲忽就伸 虚实自转移 蓄力如弓满 着敌似电急 蓄意肯忍狠 胆大心要细
劈缠钻裹横 接触揣时机 习之若恒久 不期自然至 变化形无形 周旋意无意
叱咤走风云 包罗小天地 若从迹象比 老庄与佛释 班马古文章 右军钟张字
大李画 玄妙颇相似 造诣何能尔 善养吾浩气 总之尽抽象 精神须切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