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拳之基础练习,即为站桩。其效用在于能锻炼神经,调整呼吸,通畅血液,舒和筋肉,诚养生益智之学也。亦为优生运动。其次为试力、试声、假想,体认各法则,再次为自卫,与大气之呼应和气浪之松紧,良能之觉察,虚实互为根用之切要。兹将各阶段逐述于后。
(-)站桩
站桩即立稳平均之站立也。初习为基本桩,习时首先将全身之间架配备一,安排妥当,内清虚,而外脱化,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顶坚、神庄、力均,气息平静,意念放大,发挺腰松,周身关节似有微曲之意,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巅顶,虚灵独存,舒适挺拔。自身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其悠扬相依之神情,喻日空气游泳近相似也。然后再体会自身肌肉细胞,动荡之神态,锻炼有得,自然为正常运动。夫所谓正常者,即合乎改造生理之道,能使贫血者,可以生血,血压高者,能使其下降而达于正常。盖因其无论如何运动,都不可使心脏跳动失于常态。然在精神方面,须视此身如大冶洪炉,无物不在陶熔中,但须觉察各项细胞为自然之同时工作,不得有丝毫勉强,更不许有幻想。
如依上述之锻炼,则身体之筋肉,不炼而自炼,神经不养而自养,周身舒畅,气质亦随之而逐渐变化。其本能之自然力,申内而外,自不难渐渐发达。然切记心身切不可用力,否则稍有注白,使失松合,不松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总之,不论站桩试力或技击,只有呼吸一失常态,或横隔膜略一发紧,便是错处,愿学者宜慎行之,万勿忽视。
(二)试力(上)
以上的基本练习,.即有相当基础之后,是一切良能之发展,当日益增强,应继续学试力功夫,体认各项力量及神情,以其真实效用,舒适得力,奇趣横生之境地,否则,不足得拳之妙也。
所试各力之名称甚繁,如蓄力、惊力、开合力,以及重速、定中、缠绵、撑抱、惰性、三角、螺旋、杠杆、轮轴、滑车、斜面等各种力量,亦自然由试而得知。盖全体关节,无微不含曲势,同时亦无节不含放纵与开展,所谓遵放互为,固无节不成纯形三角,且无平面,亦无固定之三角形。然更应须知拳中之力都是精神方面体认而得知,形则微矣。表面观之,形似不动,而三角之螺旋,走自轮转不定,错综不已。要知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X白自身领略之后不能知也。盖螺旋力,以余之体认,非由三角力不得产生,而后有一切力量,都是筋肉动荡与精神假想参与而为,皆有密切连带关系。若分而言之,则又走人方法之门,成为片面耳。所以非口传心授末易有得。更非毫端所能形容,故不必详述也。
(二)试力(下)
总之,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结,周身含蓄,紧密结合,一致而为用。若单独而论,则又成为有形破体机械之拳道,非精神意义之拳也。余据四十余年体会操存之经验,而感各项力量都由混元阔大,空洞无我产生而来,然混元空洞亦都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方能有得。是以吾亦感天地间之一切学术,无一不含矛盾,同时亦感无一不是圆融,然而须得打破圆融,统一矛盾,始能融会贯通,方能利用其分工合作,否则不易明理。
至于用力之法,混元之要,统不在形式之好坏,尤不在姿势之繁简,要在神经支配之大意,即心意之领导与全体内外之工作如何。动作时,形式方面不论单出双回,齐出独进,横走竖撞,正斜互争,浑身之节、点、面、线一切法则,无微不有先后、轻重、松紧之别,但须形不外露,力不出尖,亦无断续,更不许有轻重方向之感。不论试力或发力,须保持身体松和,发力含蓄而有听力,以待其触,神宜内敛,骨宜藏棱,要在身体三尺以内,似有一层罗网包护之,而包罗之内,尽如刀叉钧错,并蓄有万弓待发之势,然却在毛发筋肉伸缩拨转,全身内外无微不有滚珠起棱之感。他如虚无假借种种之力无穷,言之太繁,姑不具论,学者神而明之。
以上各力,果身得之后,切莫以为习拳之道已毕,此不过仅得些资本而已,而始有习拳之可能性。若动则即能“松松紧紧勿过正,实虚虚实得中平”之中枢诀要,则又非久经大敌之实作通家,不易得也。然则需要绝顶天资,过人气度,尤须功力驾纯,方可逐渐不加思索,不烦拟意,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本能触觉之活力也。总之,具体细微之点力,亦须切忌无的放矢之动作,然又非做到全体无的放矢而不可,否则难能得其妙。
(三)试声
试声,为辅助试力细微之不及,其效力在运用声波鼓荡全体之细胞工作。其原意不在威吓,而闻之者则起猝然恐惧之感,实因其声力并发,与徒作喊声,意在威吓者不同。试声口内之气不得外吐,乃运用声由内转功夫。初试求有声,渐以有声变无声,盖人之声各异,试声之声世人皆同,其声如幽谷撞钟。篙辈云:试声如黄钟大吕之本,非笔墨毫端所形容,须使学者,观其神、度其理、闻其声、揣其意,然后以试其力之情态,方能有得。
(四)自卫
自卫,技击也。须知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要知不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譬如机械之轮,或儿童之捻转儿,快到极处,似乎不动,如观之已动,则是将不动,是无力之表现矣。所谓不动之动之动速于动,极速之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根为用。其运用之妙,多在于神经支配,惫念领导与呼吸之弹力,枢纽之稳固,路线之转移,重心之变换。以上诸法,若能用之得机适当,则技击之基础备矣。亦须平日养成,随时随地,一举手一抬足,皆含有应机而发之准备。要在虚灵之中,意感无穷,方是贵也。
然在学者于打法一道,虽无足深究,亦似有必经之过程。如对方呆板紧滞,且时刻表现其重心,路线部位之所在,则无足论。倘动作迅速,身无定位,而活若猿捷,更不必各项力之具备者,就以其运动之速,则亦非一般所能应付。故平日对于打法,亦应加以研究。习时首先锻炼下腹充实,臀部力稳,头手肩肘胯膝足各有打法。至于提打、钩打、按打、挂打、锯打、钻打、搓打、裹打、践打、截打、墙打、摧打、拔打、拂打、叠打、错打、滚打、支力打、得力打、粘力打、圈步打、引步打、进步打、退步打、顺步打、横步打、整步打、半步打、斜面正打、正面叙打、具体之片面打、局部之整体打、上下卷打、左右领打、内外领打、前后旋打、力断意不断,意断神又连,动静已发未发之时机,和一切暗示打法;虽系局部,若非实地练习,亦不易得。然终是下乘功夫,如聪明智慧者,则无需习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