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意拳)作为中华之实战拳学,早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已确立了其科学价值,但时值今日,为何许多学习大成者多年而进步缓慢?杨鸿尘先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当今的大成拳训练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误区,靠放松加意念活动是练不出浑元爆发力的。芗老和早期的弟子均以实战著称于世,是因为他们有形意、八卦的易筋基础,而现在修炼之人就是因为缺少这个基础。针对这种现实,杨先生呕心沥血将自己所得的原传精华写成了《王芗斋拳学》和《武学指要》两部专著,以此来指导修炼内家拳者走入拳学之正轨。为使读者一窥其真貌,本站将详作刊载,以飨武友。
大成拳(意拳)的基本功法由桩法、试力、单操、试声、步法、发力、抖大杆、推手、实作及必不可少的辅助功法所组成。在《王芗斋拳学》一书中已基本阐述,读者朋友们亦有不同的心得和体认,不再赘述。在此仅根据大多数读者提出的疑问,对其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式的重申和补正。
第一节 基本桩
基本功法的核心,其外形虽然只是站立不动,实则内部已是合理的活动状态。而有些人因寻奇好异却忽略了站桩的训练,这是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认所致。芗斋先生说︰“晚近世风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常用功之间,世人多因其近而忽之,道不远人,为之为道而远人。”诚望习者“守平常、莫好奇”。认真进行站桩训练,才能由瞬饺肴瓕W之门。站桩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运动。形(姿式)和意(意念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为作用,不可偏废,其训练是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站桩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则,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气(声)静。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历代有言简意深的歌诀传世︰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忽失中和均。
桩法在形式上虽然有正、侧、左右之分别,但其原则和要领都是相同的,统称为浑元桩,即求取体浑元力的功法。因正面桩的要领较之侧面桩容易掌握,所以学者应从正面桩入门。复因实作时又需以侧面对敌,故在正面桩有了基础之后又需进行侧面桩的训练,正、侧之分不在形式,而在内在要求和目的,即正面练功,侧面技击。
正面桩最基本的站式为撑抱式,此桩也是武学的核心功法,初练可由此桩入门。随着内在质量的提高,学者的功夫亦不断增长,待日久功深后,仍需返过头来学初步。所以,此桩将伴随追求武学真谛者艰苦奋斗,勇猛精进至终生,所有的桩式均依此桩为本,试力、发力诸项训练,也不能违背此桩的原则。一些人急于追求所谓技击桩的窍门是不懂拳之故,至于有人说一个桩就有一个桩的劲儿,则是未谙桩的个中三味,明于此,我们就应该扎扎实实地在基本桩上下功夫,切莫见异思迁,浅尝辄止。
基本桩站法︰
初习基本桩,首先应将整体间架安排正确,在虚灵挺拔的原则下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的放松训练,尤其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更需时时注意。其要求是︰头直目正,气静息平,身端体正,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怀内如抱一个大气球,双手十指撑开如吸抓一球面。拇指位置约与肩平,胸腹放松,腰背正直,膈肌放松,胸虚背圆,双膝顶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地,足心涵空。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虚灵挺拔,曲折玲珑,浑元一体。开始的意念可逐一体察身体各部,有背离要领之处,应及时纠正。有了基础后可用意念诱导怀内大气球不断涨缩,整体亦随之松紧微动。基本桩是入门的基础,若此桩不得法或不精熟,将无法正确进行其它的训练。笔者只能再加赘述,纠正几个常见的通病,希望存在同一错误的习者对照本章的内容及时注意和纠正。
(1)头部
参阅第一章我们就能知道头部是与颈部联系最为紧密的,头部的所有运动都是靠颈部来完成的,所以通常都是把颈部归之于头部叙述。头部必须正直,才能以大脑指挥全身各部神经系统正常运动,而人体的所有运动亦必须由头带动,这就是武学中的常见术语——头领身作。面部松静,鼻息通畅,目光远视,神态庄重的要求一般都会随着功夫的加深而形成本能。我们要注意的是正直,正直是指头部不左右斜歪,更重要的是指不能前低后仰。有的人把“马拉车”的意念理解为向前下方挺直前伸(俗称伸脖);还有的人把放松理解为颈部后仰 (俗称枕脖), 这都已失去中正。纠正的方法是︰在练功中正确理解、掌握和熟练这一要领,有的已养成习惯,错误可请老师和同伴们查看纠正。张恩彤先生曾留下一个方法,试之效果很好,有此不足者可以一试。其方法是︰颈部正直,练功的过程始终使项部(后脖子)贴着上衣后领,项部离开衣领为伸脖,后压衣领为枕脖。
(2)躯干
躯干可分为胸、腹、腰背、脊柱和胸廓构成了躯干的骨架及附于骨架上的各部肌肉群、内脏等。由于脊柱是人体中轴,故身正体端的要求主要取决于脊柱的正直。站桩时应随时体认,脊柱稍有歪斜即应马上纠正。在此还要指出,站桩有“改造生理”的作用,那么从此桩开始就应注意纠正自身存在的生理上的各种缺陷与不足。由于后天的局部劳作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少人身体某部位形成了畸形,如双肩高低不平行、四肢力量不均和平足等,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脊柱的畸形,这是因为脊柱在运动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在站桩时,总是歪斜或前后凹凸,旁人看着是很明显的错误,但他自己反而觉得很正常。如果替他纠正过来,他反而觉得别扭。这就说明他的脊柱一定有病变,脊柱的畸形主要有三种︰前突、驼背、侧突。
如果练功者的脊柱畸形,那就应在站桩时注意纠正,因为“旁观者清”,故可请武友一旁监督。脊柱不正则身不正,身不正则全体皆非。
胸膈肌的要求也是躯干部分至关重要的要诀。自养生桩开始至作拳发力,此处就应力求放松。膈肌发紧的原因是憋气。无论自练和实作,只要是憋气,马上就会造成气阻力滞,全体失练和拙力复犯。大凡操练后天局部拙力者,发力之际,无不是先憋一口气,才能自感力足。 而习练先天整体之力者则最忌双肩和膈肌用力僵紧,切切注意。
(3)肩部
肩部是躯干连结上肢的枢纽,此部位必须松活,若是紧僵,整体力必阻滞此处无法达于梢节。而其与胸窝是最难放松的部位。胸窝、双肩窝的紧张是拙力的最重要体现,欲克服拙力,必须时时留意此三处的放松,而且要将此要求贯穿拳学生涯的始终。同时还要提醒读者,随着功法的深入,此要领的掌握将随之增加难度。习者从基本桩开始,就应引起重视,为深入打下基础。
肩部放松的意念诱导以常用的三种方式最为有效。
a. 意想站于温度适宜的水中,水的浮力将双臂托起。
b. 意想双臂下有一横木,将双臂放于横木上休息。
c. 意想自身上方有一绳系于树上,此绳垂下,自己把肘部置于绳环内,有人拉绳将自己的双臂“吊起”(臂不是举、抬,而是放松后被“拉吊”而成平抱式位置)。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老师和武友的帮助。在站稳桩后,师友可将双手置于习者上臂下方,感觉提示一下。如寒肩(如严冬季缩头耸肩状)试之发飘,下压发重而力滞。放松沉而活,有弹性。习者可意想将双臂放在试者的手上休息(不可重压),注意肘不可垂落,松肩如做对了,自身轻灵。
(4)肘部
肘部自始至终应保持与肩部相平,同时需有外撑之意。
(5)手部
手腕稍内弯(不可折成死弯),十指必须伸直后再作“抓球状”。不少人忽视了腕部的灵活和力量,而作成软腕或折腕。尤其是十指,更不能忽视其撑张的要求。手部是人体梢节,浑元力大多通过此部位发于对手,若是失练,实作时因无强度极易自伤桩的要求是松而不滞,紧而不僵。处于梢节的手与足,从开始就应加强适应冲击重物训练,这就是所谓的“根松梢紧”。
(6)下肢
按通常的习惯,一般把臀部也归于下肢部位。其要求是如坐在一高椅上,然后将高椅撤去,仍保持这个姿式。双胯放松,双膝前顶,双足十趾抓地,足心涵空。足下要如踩着一只小青蛙,不许踩死,也不许它跑掉。从第一章我们就了解到足弓可缓冲体重,并可产生巨大的弹性。有些习武者不了解足弓的重要性,只是随意地一站,久之必然会因长期的体重压迫造成“平足”。这就会严重影响日后的实作。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虎、豹、猫的爪子,它们的爪子下部有肉垫,其运动根本不是全足着地,故而灵活迅猛。习武者的足面也不是全脚掌着地,而是应使脚心虚涵,保持和加强“足弓”的作用。
基本桩在保持合理间架的情况下松静舒适,可使神经系统安定放松,有助于大脑皮层的兴奋点集中,意念的良性诱导可以主动地、内向性地调节修整人体的神意和形体,从而增强中枢神经驾驭形体的能力,习之有得,自然能神清气静,五脏六腹平衡温养各司其职,四肢百骸合理运动,久之则祛病强身,强而益强,本能自然之力亦随之增长,为深入功法打下必备的基础。
第二节 桩的换式
在笔者教学和解答各地读者的来信时,发现很多已认识到站桩训练重要性的读者,又提出了如下的问题︰(1)需要站多长时间基本桩才能学新桩?(2)这么多桩法是否需要一一练习?(3)据说一个桩内含一个劲力,共有多少桩?多少劲力?(4)正面桩站多久,才能站侧面桩和大式桩?(5)这么多桩如何能学得完,学得会?练其它拳种是否可以从站桩中获益吗?……这些疑问是正常的,笔者以前也曾遇到过此类问题,这些疑问是具有共同点的,是不能分开讨论的,下面我们就讲讲桩的换式,搞清了这个问题再解决其它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请读者按下面图示一一试练?
(1)按照要领站好基本桩。
(2)整体要求不变,尤其要注意双肘的位置不能变,将双手上抬,至与眉齐时停下不动,开始训练即为常见的齐眉撑抱式;整体要求不变,双肘亦位置不变(以下换式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不再重复),将双手置于肚脐部相平之处开始训练,则成为所谓提抱式(图40,撑抱式和提抱式)。
(3)双手垂提置于身体两侧为提挟式,继续分争(勿使臂直)练习为分水式(图41,提挟式和分水式)。
(4)分水式不变,抬起一足向前伸出为金鸡式(图42,金鸡式)。
(5)一只手臂扶按,另一只手臂上抬(注意︰初练时肘部不动,功深后肘亦可随臂向上,但需切记,手肘愈高,肩部愈向下松)为斩手式(图43,斩手式)。
(6)整体要求不变,只是稍微变化手腕。手心向前为推托式,手心向下为扶按式(图44,推托式和扶按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