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3|回復: 1

[气功] 自发五禽戏动功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5-12-20 10: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五禽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时期名医的“五禽之戏”,之后繁衍的流派甚多。功法的侧重点有着眼于“内气”、“内”、“外”、“动”、“静”、“刚柔”、“柔劲”、“导引按摩”等等不同,风格各异。

自发五禽戏动功属于五禽戏派生功法,但在练法上与传统功法有很大的差别,它属于一种“自发运动”(有认为是诱发运动),是经入静、放松、意守丹田等程序后,出现自发动作,如拍打、按摩、点穴,或近似虎、鹿、熊、猿、鸟等五禽的动作。功法具有动静兼备、内外双修的特点.其意守、内视的方法都颇有特色。

一、练功准备

练功前首先要把思想安静下来,消除一切烦恼或未解决的问题干扰,还要排除大、小便,宽衣解带,取掉身上各种硬物,如手表、眠镜、钢笔、硬币等,以免思想分散不能入静以及在“外动”时毁坏或碰压受伤。

二、练功姿势

以自然站式为主,但如身体病弱或不能久站者,应采取平坐或仰卧式,或三者交替轮换,避免久立不能支持而产生头晕现象。

1、自然站式:两脚开立,脚外侧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上体自然伸直,微向前倾。两手下垂,置于体前侧,稍离开大腿.头颈稍向前低,使鼻尖在意念上对着自己肚脐(图1)。

2、平坐式:在高低适当的椅子上正坐,臀部坐于椅前1/3,并使会阴部贴于椅面前缘处,两脚平放触地,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均成90度角。再下肢相距与肩同宽,平行向前,两手垂于大腿两侧.小腿垂直于地面。头颈端正,沉肩松肘(图2)。

3、仰卧式,自然仰卧。

在站、坐、卧三种练功姿势中,采用站式较易放松,因而也较易发动,所以练本功提倡以站式为主。如用坐式则较难发动,卧式更难发动。但选择哪一种姿势,均应以适合练功者的身体状况和习惯为准,如因病情需要,或自己素来已习惯于某种姿势,可随意采用各种适合自己的姿式,如以站式练了一段时间后就感到疲劳,可改为坐式继续练功,即站坐结合,亦可坐卧结合。



三、练功方法

(一)开功程式

1、按压肚脐:摆好姿势后,两目轻闭。用一只手的中指(男左女右)按压肚脐四十九下。按压的力量要适中,以使肚脐有明显的按压感觉为度,但不要按压太重以致压痛了肚脐。按压一下就数一下。按压的速度大约一秒钟一下,按压时要意守和内视着肚脐内一寸的“丹田穴”(圈3),意守即是用意识守住某个穴位或部位。内视即是用眼在里面看着某个穴位或部位,只是想象着好象看见,而实际上是看不见的。同时要想象着气血都集中到内视的部位。以下凡作“内视”均同上述要求。

2、默念口诀(只是心想,不要念出声音):“我心情舒畅,神态从容;我飘飘若仙,如入云中;我气血运行,经络畅通;我意守丹田,静极生动。”此时就好象自己的思想意境已经达到了口诀的要求一样,觉得心情舒杨,精神愉快,身心爽适,神态从容自若,舒松自然,一点也不紧张,有象神仙在蓝天白云上腾云驾雾,飘飘然荡来荡去的自我感觉。气血在全身运行,所有的经络、血管、神经都畅通无阻,意守着丹田部位,守到静下来.静到极点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上述口诀只念一遍就不再念,但练功的整个过程,不管动或不动都要贯彻口诀的意境。当练到能产生外动之后,下次以后的练功就可以省去“按压脐肚”和“默念口诀”这两个程式。当摆好姿势开始练功时,只存思想达到了口诀的意境要求即可,但要注意,下面八个程式则必须做,不能省去,做完下面八个程式才可以任其发动,否则就容易发生偏差。

3、降气放松(三次):意想气血自头顶百会穴(见图4)开始,由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里里外外逐渐向下降至脚底,就好象用一桶水从头顶淋下去。水从头顶向四面八方及渗透到里面往下慢慢倾泻下去一样。随气血下行时,内视气血下降经过身体内外每一部位,包括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关节、经络、血管、神经、五官、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身体所有部位,都被气血流注经过,意想气血每到一个部位,这部位就好象棉花一样的轻松,好象海棉一样的松软,象白云一样的松散,象鸡蛋糕一样的松胀起来,达到了非常放松的思想意境。就这样地反复进行降气血放松三次。但经络敏感而容易产生外动的人,或是练功练到能够产生外动之后,以后练功则只要放松降气一次便可。

4、意守涌泉:上述程式做完后,气血已降至脚底,就想象着气血集注在脚底的“涌泉穴”(图5)上,内视着涌泉,男的默数七下,女的默数六下,稍停。

5、意守祖窍:内视两眼之间鼻梁上的“祖窍穴”(图4)。男的默数三下,女的默数二下,稍停。(注意,意守此穴时不能数多几下,惹数多了,意守时间过长,这就容易引起气血上逆的“走火”出偏差,轻者会头晕头胀,重者会内气乱窜,大动不已,切不可擅自更改默数的次数。) 在做完上述第四个程式接做第五程式时,只是把意守部位直接转换为守上祖窍穴,切忌守完涌泉后就把气血提升上祖窍。在练整套功任何一个程式或收功等过程中,气血只能让它下降,不能让它提升上冲,气血上冲就容易出偏差。所谓“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菏疾不起,是谓得道。”总之,在任何情况下,若有气血上逆的感觉时就要用意念引导其下降到丹田或涌泉,不使其直线上冲。那些平时容易头晕头胀,或是患有高血压旨,或是经络敏感容易外动者,在意守祖窍穴时尤其要注意不能提升气血或是数多了数,男的只数一下,女的一闪而过就做下面的程式。

 樓主| 文强 發表於 2015-12-20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自发五禽戏动功

6、意守肚脐:内视祖窍穴的气血向下降至肚脐(图3),停在脐内意守着它,男的默数七下,女的六下,稍停。

7、肚脐吸气:内视肚脐,然后意想肚脐向后吸气——不是口鼻吸气,而是意想肚脐在吸气。男的分五段(每段数一下,共数五下),女的分六段(数六下),吸到肚脐好象贴住脊骨上的“命门穴”(图6)。以上只是意想肚脐吸气,实际上肚脐并没有吸气或向后收缩,不要在吸气时故意把肚脐向后收,做收腹动作:也不要用口鼻吸气故意配合肚脐的呼吸。初练者不会感到肚脐在吸气,只着重在意想。练功日久,就会觉得肚脐真的有气吸入,五下五段就贴住了命门。练此式时,若肚脐吸气时肚脐不自觉地有点向后收而不是故意收缩肚脐的话,就听其自然。稍停。

8、意守命门:内视肚脐贴住命门不动,气血集注于命门,男的默数七下,女的默数六下,稍停。

9、肚脐呼气:与第七程式相反。意想肚脐向前呼气,男的分五段(数五下),女的分六段,把肚脐呼出来,复回原位。

10、三元归一: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肚脐内,默念与意想着:眼内视肚脐(丹田),耳内听肚脐,脑内想肚脐,使眼、耳、脑这“三元”都归到一个丹田的地方,故称“三元归一”。在“三元归一”的基础上,做到了不注意自己的呼吸,精神集中在肚脐内(丹田),对于来自外界的声音、光线、气味等干扰一点也不去理会它。眼、耳、鼻、口这四道“门户”都好象封闭起来内向着肚脐(丹田)一样,这叫做“四门紧闭”。就这样反反复复地默念、意守,意识始终贯注于肚脐,久久守候,一直练至十五分钟至半小时,如果没有产生“外动”则练至一小时也可以,这时就可作收功法进行收功。若是外动起束,就让其自然地动、初次动起来若是不剧烈,可以动半个小时。练习日久若仍是轻微的动、可视体力而定,体质好而不疲劳者可动至最长的时间(二小时)就要收功,体质一般者则不要练得时间太长,若是剧烈大动者的则应控制,初练剧烈者十五至三十分钟甚或五至十分钟就要收功。以上是指每天只练一次而言,若练两次则要减少每次练功的时间。动的时闻多长,剧烈程度多长,都应根据各人年龄、体质或病情不同而定,总的原则是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不能过度疲劳,同时做到能控制,能收好功才算正确。

(二)收功程式

1、意想收功:练功练到动起束一段时间而想收功的时候,首先在思想上想着要收功,心想:“让我的动作慢下来吧,我停下来吧,我要收功了。”反复这样默想,动作就会慢下来,甚至停下来。

2、降气涌泉,意想着气血下降至涌泉穴,意守着它,配合上述意想收功,这样就会使动作停止。

3、绕脐转圈:做完下述程式后,务必等动作完全停了下来,才作本程式:意想着肚脐内有气,用意想象气自脐部左上角起,向右向下向左向上绕圈成逆时针方向绕着肚脐边转圈,由小圈转到大圈,转三十六圈,绕到最大圈时的范围上不超过肋弓,下不超过骼骨和耻骨,即是限制在腹部的软组织范围内绕圈(图7),绕完三十走圈就反过来转圈,由大到小,顺时针方向转三十六圈,使气归于原左上角部位,然后把气收入肚脐内。以上是男性做的。女性做的则与男性相反,先从右上角起,由小圈到大圈顺时针方向绕三十六圈,反过来由大到小逆时针方向绕三十六圈,最后把气收入脐内(图8)。初练者大多数没有气感,练久了便会产生气感,觉得真正有气在绕圈,甚到会感到气动时会推动肠胃在蠕动。初学者若意念很难想象或跟不上气上绕圈,可以用手掌或手指帮助按上述顺序规定绕脐划圈,使意念跟上绕圈方向和大小。待意念能跟上后就不要用手帮助了。

4、气散全身;当气已收入脐内丹田部位时,就想象着把气由脐内向全身慢慢扩散开来,使气达于头面手足,四肢百骸,觉得手指尖和脚趾尖都有麻胀的气感。

5、搓手擦脸:张开眼睛,搓热两手掌、手背,以手掌从下巴起经面部向头顶至后枕绕环,不停地连续擦三十六次,擦时要整个手掌贴于面、头、后枕各部,不要离开,连耳朵及整个头面都要经过,擦到。

做完上述五个收功程式,如果是站式练功,时间长感到腿部疲劳,可缓缓徐步放松。

本功的“收功”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而是全套的重要组成部分。收与不收,收的正确与否对练功的效果或防治偏差均有影响。如果不按上述方法而草草收功,或中途而止,不作收功,或收功不对,不但会削弱练功的效果,而且还会产生头晕、恶心、胸腹胀闷、气堵翳满、手掌肿胀,以及寒颤、手足发冷,余动不止,或大动不已,或内气乱窜等偏差弊病,这是练功者必须注意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