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929|回復: 3

[气功] 武当十二种简易养生技法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5-12-20 09: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梳头: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数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2、鸣鼓:以手掌紧压住双耳数秒,然后迅速脱离,此法可振动耳膜,减缓耳窝退化;闲时也可常按摩耳朵,不论揉、挑、弹各种手法均可,可立即改善头痛、晕车等诸多不适,体质虚弱者常按摩耳朵,还可防止感冒。

3、揉眼:自寻手部柔软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可明目、醒脑,还兼具美容作用。

4、捏鼻:常以两手食指摩擦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或在鼻上搓捏,可促进嗅觉灵敏,减少鼻过敏或呼吸道感染机会。

5、叩齿: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6、吞津:闭口做漱口状数回,然后吞下口水。人的唾液未接触空气氧化时,并不会发生异味,反而有股香甜滋味。唾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酵素与营养成分,常吞津有助消化功能。

7、转颈、耸肩:肩颈部有脊椎及许多通往头部的重要血管,常转动颈部,耸耸肩膀,帮助肌肉活络,年老时发生 脑血管疾病的机率会大幅降低。

8、干擦:用手掌或干毛巾在脸部抹擦数回,胳膊等裸露处也可以用此法抹擦,有助皮表循环,皮肤润泽。

9、拍肩: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

10、转腰:右手顺弯腰之势向左脚尖伸展,起身,换左手向右脚尖伸展,轮替数回。

11、握拳:双手紧握后放松,反复数回,直立或坐姿时均可进行。

12、踩脚尖:右脚跟踩左脚尖,左脚跟踩右脚尖,交替数回。
發表於 2025-3-25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武当养生十二法阐微》

此十二法深合中医导引之理,融汇形神共养之旨。梳头通督脉,鸣鼓启天聪,皆本《内经》“上工治未病”之训。揉眼运肝血,捏鼻开肺窍,暗合五行生克之道。至若叩齿固肾气,吞津润华池,乃道家“玉液还丹”之基。转颈耸肩以疏三阳,干擦皮肤而调营卫,实为导引术之化用。

诸法看似简易,然持之以恒,自见水火既济之功。尤宜晨起为之,顺应阳气生发之机。然需知“形劳而不倦”之理,以微微汗出为度,过则耗气,学者当细辨之。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4-6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武当养生十二法疏义》

武当养生之术,源出道家导引吐纳之法,其要在于"外动内静,形神兼养"。今所述十二法,看似简易,实蕴至理。余不揣浅陋,试为诸君剖陈其要。

一曰"梳头"。发为血之余,头为诸阳之会。《黄帝内经》谓:"阳气者,精则养神。"以指代梳,自前额至脑后,循督脉、膀胱经而行,非独活络头皮,实有升发阳气之功。昔苏东坡夜读必"梳头百余下",即得此法三昧。

二曰"鸣鼓"。肾开窍于耳,此法暗合"鸣天鼓"古法。《圣济总录》载:"天鼓者,耳中声也。"手掌骤离时产生的负压,能震动耳蜗淋巴,犹庄子所谓"天籁"之机。耳鸣眩晕者尤宜习之。

三至五法,皆关窍要。眼周有睛明、攒竹诸穴,揉之可调肝血;鼻旁迎香穴乃手阳明所止,搓之能宣肺气;齿为肾之标,叩齿三十六通,实寓"金津玉液"吞咽之秘。此三者,正合《诸病源候论》"上焦如雾"之喻。

六法"吞津"最见道家本色。《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唾液古称"金津玉液",未氧化时甘如醴泉,内含淀粉酶、溶菌酶等,此即丹家"咽津纳气"功夫之初阶。

七至十二法,重在肢体导引。转颈耸肩活络风池、肩井诸穴,乃预防"大厥"(中风)要诀;干擦皮肤暗合"干沐浴"古法,使卫气周流;拍肩转腰,实导引术"开合"之道;握拳踩尖,则取"松紧相济"之理。此六法看似形动,实遵《庄子》"缘督以为经"之旨。

要之,此十二法贵在"简易而不离根本"。晨起梳头鸣鼓以醒神,夜寐吞津叩齿以安魂,闲时转腰拍肩以活络,皆可随分用力。然须知"形劳而不倦"之戒,倘能持之以恒,自可达《内经》"形与神俱"之境。学者当体会其中动静相兼、内外相应的养生妙谛,勿以其简而忽之。
刘杯 發表於 2025-4-17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武当养生十二法浅诠》

武当养生之术,源出道家"导引"一脉,乃"内以养己,安静虚无"之要诀。今择十二简易法门,虽形似平常,实蕴"外动内静"之玄机,试为诸君剖陈其理。

一、梳头法
《黄庭经》言"泥丸百节皆有神",梳头即通百会之窍。以木梳或十指由前额至项发际,如耕田般徐行,使阳气上达。昔苏东坡"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正得此法三昧。

二、鸣天鼓
《云笈七签》载"击探天鼓"法,以掌心密闭耳廓如鼓,骤然离之,其声如雷。此法震动肾窍,盖肾开窍于耳。每日晨昏各七次,可防"天柱"(颈椎)之惫。

三、运睛术
道家称目为"银海",揉时须闭目运睛,先顺后逆各七转。孙思邈《千金方》特重"目宜常运",谓能除"内障外翳"。今人久视电子屏,此法尤宜。

四、捏鼻通窍
迎香穴乃手阳明经要会,以食指上下推擦三十六次。张景岳言"肺开窍于鼻",此法尤宜雾霾天气行之,如持帚扫庭,使清气入而浊气出。

五、叩齿吞津
《黄庭内景经》云"口为玉池太和宫",晨起叩齿三十六通,待津液满口,分三口咽下,意送丹田。此即道家"玉液还丹"筑基功夫。

六至十二诸法,皆合"流水不腐"之理。转颈如龟引,耸肩似鹤翔,拍肩通膏肓之滞,转腰活命门之火。至若握拳踩尖,实取"握固"古法,令气贯四梢。

此十二法暗合十二时辰气血流注,习时须"形劳而不倦"。如庄子言"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外动肢节而内守中和,方得养生真谛。若能持之有恒,自可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效。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