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249|回復: 0

[功法理論] 武当内家对手剑法谱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5-12-20 15: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章内容与另一古藉《武当剑法大全》内容大致相同,该书乃由诸季亭记录李晨芳将军口述剑法心德辑录而成。如经考据,则此种武当剑法可能是失传了的实战剑法。原帖子作者提醒爱好者应珍惜之及加以整理研究,其中剑理尤为重要。

剑纲:

剑式 凡高底、斜正、曲直、左右、进退、伸缩、每一动作为一式,曰剑式。

剑情 彼如此来,吾如此应,有感而动,不在人先,不落人后,曰剑情。

剑理 动必有由,曰剑理。

剑势 剑在敌旁,动必能及,随机应变,无所不通(适),使敌生畏,能败敌而不为敌所败,曰剑势。

剑德 谦而不满,敬以採事,逊乃不遨(傲),敏乃能捷,慧才见巧,制而能让,敌败不怨,曰剑德。

剑意 知己知彼,相敌而动,曰剑意。

剑志 能避人险,动必伤人,曰剑志。

剑法 人以此式来,我以此式应之,或以变式施之,总以能脱险而加刺击於敌人不必以第二式之动作即能取胜者,曰剑法。

剑用 经者常也,庸者不易也。无成法不能为彀率,舍规矩不能成方圆,守经不变则为拙工。若尺矩不失,因物而施,曰剑用。

剑法十三势疏証:

剑法十三势名称——击、截、刺、抽、劈、洗、格、带、提、压、点、棚、搅。

十三势之功能——击,敲之使退也;截,阻之勿进也;刺,之於前也;抽、拔(之)於后也;劈,由上斩下也;洗,由下掠上也;格,破其实而陷之也;带,攻其虚而避之也;提,撬之使扬也;压,镇之使定也;点,制之於上也;棚,制之於下也;搅,能失敌之主张,居中御外,统领八才,凡十二势之动作皆兼而之者也。

十三势之对象——击与截对,刺与抽对;劈与洗对;格与带对;提与压对;点与棚对。天地有阴阳,即有顺逆、相对、交错,而后消长变化生焉。故此十二势其势皆相反也。搅,惟此一势,则无论阴阳横直,皆我自为之,不因人而成事,亦无与对抗者。

十三势之攻守——击、刺、劈、格、提、点皆有攻之势也。截、抽、洗、带〉压、棚皆有守之势也。搅,有攻有守,能攻能守,或攻或守,似攻似守,是攻是守,又兼有彼十二势之才能以成己势,故能统眾而为师,相彼而后动,其态圆,得天地之正形,是为各势之冠,其(它)诸势中无一足与相配相敌,无不为其所化者也。

李晨芳(李景林)口述 濮冰如记录
无端 發表於 2025-3-27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武当内家对手剑法谱》考略

此谱与《武当剑法大全》同源,皆出李晨芳将军口述、诸季亭辑录,实为明代武当实战剑法遗珍。其价值尤在"剑理八纲"与"十三势"体系,今试为疏证:

一、剑理八纲诠真
"剑式"至"剑用"八目,实为内家剑术心法总纲。"剑情""剑意"二诀,深合《庄子·说剑》"后发先至"之旨,与太极拳"彼不动己不动"理出一脉;"剑势""剑志"强调战机把握,暗合戚继光《纪效新书》"旧力略过,新力未生"之要;"剑德"条更融儒家中和之道于武学,较《吴越春秋》越女论剑"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尤精微。

二、十三势实战考源
十三势中"击截刺抽"四法为攻守根基,与唐顺之《武编》载"枪有八母"同理;"劈洗格带"见刀剑互融之妙,恰证明代《单刀法选》"剑术通刀"之说;末五势"提压点棚搅"实为近身缠斗杀招,其中"搅"字诀与陈氏太极剑"绞剑"技法高度吻合。按《手臂录》"剑器轻灵,贵在变通"之论,此十三势非固定招式,实为劲路母式。

三、文献价值刍议
谱中"不在人先,不落人后"等语,与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载内家要诀若合符契。考诸季亭生平,当为明末清初人,其所录剑理保留张三丰"以柔克刚"本真,较清代后期套路化剑法更近实战本源。建议研究者可结合《手臂录》《剑经》等典籍互校,尤当注意"剑用"条"因物而施"与《周易》"变通趋时"的哲学关联。

此谱非惟武学秘典,实为传统文化"体用一如"之活标本,诚如原帖所言,亟需学人从文献学、兵学、哲学多维度深化研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