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11|回復: 0

[气功] 论《淮南子》的形神观与练功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5-12-24 16: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系西汉淮南王主持,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论著。该书以黄老学说为本,有涉及养生之处.研究其形神观,对于练功有一定的启发。

《淮南子》认为,形体是生命的外表形式,气是生命的内容,神则是生命的主宰。形、气、神配合得好,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反之,则形毁,气泄、神昏。故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原道训》)。结合练功而论,练功者的姿式(形)、呼吸(气)、和心理情绪(神),三者息息相关,故应协调一致。

该书又说“血气者,人之华也。而五藏者,人之精也。夫血气能专于五藏而不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腹充而嗜欲省,则耳目清,听视达矣。”故形体安位、精神旺盛、气不散失,则“以视无不见也,以听无不闻也,以为无不成也”(《精神训》)。中松静,呼吸、意守是练功要领,需靠“三调”(调息.调心、调身)来实现。“调”乃调整之义,在调身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调整了心、神。所以有些功法不强调意守之理也在于此。穴位相对的架式与动作亦能加强气感,自然入静,使全身气血充盈,处处不守而处处得守。某些行家甚至认为,架式动作比入静、呼吸、意守丹田等更为重要。

反过来说,《淮南子》又非常重视神的作用。如要以神制形,应以养神为主,故说“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衰。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大冲。”(《诠言训》)。一个精神正常的人,能够分黑白、视丑美,别同异、明是非,而精神不专一的人,则会对眼前的一切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神失所守所致。再结合到练功方面来说,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达到谰心的目的,从而调息与调身也无从谈起,甚至还会出偏差。故练气功一定要聚精会神,切忌神不守舍。不少气功家要求练功者不能搞得精疲力尽(如各种站桩功等),原因之一,是为了使练功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龙圭 發表於 2025-4-1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淮南子》形神观与练功要旨刍议

《淮南子》作为西汉黄老学说集大成之作,其形神观深契养生三昧。书中"形为生舍、气为生充、神为生制"的论述(《原道训》),实为传统练功理论之圭臬。三者失位则俱伤的要旨,揭示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与后世"性命双修"的修炼体系遥相呼应。

考其精微,形体安位实为练功基础。《精神训》谓"血气专于五脏而不外越",恰合现代气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之理。书中强调的胸腹充实、嗜欲简省状态,正是调身得宜所产生的生理效应。这种通过形体调控以达"耳目清、听视达"的路径,与道家"正形以摄神"的修炼传统一脉相承。

至若调息与调心之要,《淮南子》虽未明言具体功法,然"以为无不成"的境界描述,已暗含"形神相守"的深层机理。现代研究表明,特定体势确能引发相应气机变化,此即古人所谓"形正气顺"之妙。故某些功法不刻意强调意守,实因调身本身即具调心之功,此中精义,正与《淮南子》"一失位则三者伤"的警示互为表里。

要之,《淮南子》形神观为传统练功提供了理论范式,其强调的整体协调思想,至今仍为气功修炼的核心准则。学者若能参透形气神相济之妙,于三调实践中自可事半功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