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83|回復: 1

[气功] 对矢气的刍议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5-12-24 15: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读了郭冰能的《谨防练功漏气》一文,觉得对“真气宜藏聚运养,不可泻漏败损”的原理,分析的很有道理,但对文中所说的“矢气是真气走漏”—论,实不敢苟同.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笔者练历时一年有半,先练蔡龙云的“桩功”,后练力簌声的“气功功法”,受益匪浅。自练功以来.自觉精力充沛.食欲增加,且矢气增多。初亦认为矢气是真气走漏,于是在练功时采取捉肛闭气等方法来阻止。不料这股气流就在腹中不停地冲撞,令人头昏眼花,浑身不舒服,以后一练功即陷入着相、恐慌的困境。不得已写信求教于《健身》咨询站,从中了解到矢气是练功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并且笔者也体会到练功中矢气或打膈后,人脑马上感到清新,同时丹田部位气感加强,隐约地还不时呈现出气团或热团,内气充盈起来,感到无比轻松舒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患感冒,腹痛等病时,练功后每排出臭气,病情便随之减轻,痊愈。因此,笔者认为,矢气乃是浊气下降,清气上升的必须过程,既不是真气走漏,也不属于偏差,无需提肛闭气来“纠偏”了。我觉得练气功首先要打破对气功的神秘感,认真地按气功功法中的要领,坚持练,不要握固着相,顺其自然,水到而渠成,就决不会出偏的。
愚山老鬼 發表於 2025-4-8 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气功修习中矢气之本质与功用刍议》

拜读郭冰能先生《谨防练功漏气》一文,深觉其论真气藏聚之理甚为精当,然于矢气属真气走漏之说,确有商榷必要。今不揣浅陋,试从传统养生学理法与实践体证两端,析论如次。

一、气机升降之生理本然
《黄帝内经》有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中奥义,正合矢气乃浊阴下降之自然现象。吾辈修习气功,旨在调理阴阳二气,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矢气之生,实为脾胃运化、三焦通利之征候,非但不属漏气,反为气机畅达之佳兆。明代医家张景岳《类经》注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习功者当知,矢气乃地气上升后之浊阴归位,恰合天道循环之理。

二、实践体证之三重境界
观来函所述练功体验,正暗合传统气修三要:
其一,初阶排浊。如来信所言"矢气增多",此乃体内陈积浊邪外排之象,《诸病源候论》谓之"邪气得泄"。笔者昔年参访终南山隐士,得闻"百日筑基"之说,其中即有"浊气下趋三百度"之要诀。

其二,中阶调衡。所述"矢气后神清气爽",实为阳明经气通畅之验。《周易参同契》云:"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此正与练功后病情减轻互为印证,盖因六腑以通为用也。

三、执中守正之修习要诀
来信提及提肛闭气之弊,深契古训。晋代葛洪《抱朴子》早有告诫:"行气不当,令人气结。"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更明言:"气贵流通而恶郁滞。"今人习功,当遵"勿忘勿助"之旨,若强加抑制,反违《庄子》"缘督以为经"之自然法则。

要之,矢气现象当从三方面认知:
1. 生理层面属六腑传化之常
2. 功境层面为气机调达之兆
3. 养生层面乃祛病延年之机

习功之道,贵在明理而笃行。诚如来函末段所言,破除神秘之见,顺应自然之理,方是正道。昔孔子言"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戒之在斗;及其老也,戒之在得。"吾辈修习气功,亦当戒除执着,以中和之道养浩然之气,则何偏之有?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