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428|回復: 1

[气功] 提肛闭气对身体有害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5-12-26 07: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练功,特别是练站桩功者,初次练功肘,由于深呼吸和意守丹田,引起腹肌收缩,刺激肠壁,肠蠕动增加,功能增强,肠内的产气杆菌繁殖旺盛,使食物发酵而产生的气体较多,颊频从肛门排出体外。正因为如此,练功者常常食欲大增,大便通畅,头脑清醒,精力旺盛。同时排气现象免不了比不练功时来得多。有些人误认为这是真气走漏,为了“纠偏”,采用提肛闭气的方法,把这股气憋回腹内;更有甚者,在提肛闭气无效时,用手帮助肛门收缩,耙气压回腹中。其实这样做税是错误的,对身体有害无益。下面我们来分析其何以有害。

一般肠内产生的气体由硫化氢,吲哚,粪臭素组成。在没有排出之前充满了大肠,由于这种压力,使肛门的括约肌松弛下来,气体便被排出去了,如果由于人为的因素使肛门括约肌收缩,便回逆输入小肠,小肠便被迫扩张,即所谓的“鼓肠状态”,成为各种疾病的原因。首先,气体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到达各个器官和组织,—部分气体从肺脏排出,另一部气体溶解于水,从尿中排出。无论那一种,都会使体内酸硷平衡失调,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起到有害的作用。再说闭气以后,这股气体会在体内乱窜,使人浑身不舒服,影响入静,影响练功效果。请诸君不要盲目闭气纠偏。

那么有没有真气走漏的情况呢?四答是肯定的。尤其是自学练功者在意守会阴时;又不注意提肛,并且排放矢气时意念过重、用力过大时更会产生。为此在练功过程中出现矢气时不要用意,不用力,任其自然,并注意放矢气后提肛,就不会真气走漏。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4-12 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练功排气之自然性与提肛闭气之弊害》

练功过程中出现排气现象,实为气血调和之征候,然今人多有误解,强以人力干预,反致阴阳失衡。余观《黄帝内经》有云:"气者,人之根本也",又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正可为此事作注脚。

一、排气乃气机畅达之象
站桩时腹肌收缩、肠鸣矢气,实为"地气上为云"之象。《周易》谓"天地交而万物通",人身小天地,谷道畅通恰是阴阳交泰之验。昔张景岳《类经》明言:"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今人反欲遏之,岂非违逆天道?此气本为水谷浊气,当循常道而出,若强令其回逆,犹若江河倒流,必致泛滥成灾。

二、闭气逆行之病理机转
《诸病源候论》早有"谷气不行,则腹胀满"之诫。浊气逆入小肠,恰似"否卦"之象(天地不交),致三焦气机壅滞。医理所示,硫化诸毒本应从魄门出,今反渗入营血,正如《伤寒论》所谓"浊邪害清",轻则头目昏沉,重则扰动五脏。现代医学所谓酸碱失衡,正合《内经》"酸苦涌泄为阴,辛甘发散为阳"之失衡状态。

三、真气走漏之正解
会阴失守确可致真气耗散,然非在排气本身。《黄庭经》云:"闭塞三关握固停",当以绵绵若存之意轻轻提挈,非强力闭锁可比。王芗斋先生论站桩时特别强调"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排气时尤当如是。建议习功者:
1. 排气时保持"致虚极守静笃"之心境
2. 气出后以"撮谷道"之法轻提三下
3. 日常可习"升阳法"(晨起叩齿咽津后提肛三十六次)

四、养生之道贵自然
东坡居士《养生论》有言:"务以自适为度",强行闭气实为"助苗长"之举。《庄子》庖丁解牛"依乎天理",习功亦当如是。建议初学站桩者:
1. 饮食遵循"五谷为养"原则,减少产气之物
2. 练功前后可摩腹百转助运化
3. 出现腹胀宜用"六字诀"之"呼"字诀调理

结语:
养生之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排气乃天地之气在人身之升降,强闭之犹塞四渎之口,必致溃决。学者当明"道法自然"之旨,以松静为本,方得养生真谛。若执着于有形之气,反失无形之道,可不慎欤?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