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887|回復: 1

[气功] “食气”源流考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5-12-28 17: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食气”是一种用口进行呼吸的特殊调息法。本文仅从有关典籍考其源流,以时为序,加以汇集,以供同道参考。

《·遗篇刺法论》:“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律令无数。”这里“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明白指出是用口吞咽,使气直入于胃。这是将“食气”与“闭气”结合,以治“肾有久病者”。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庄子集解》成元英注: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可以自悬,类鸟飞空而伸其脚也。可知“吹呴”也是呼吸,且是用口呼吸,而“食气”却正是“吹呴”。

《》:“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食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楚辞补注》:“远弃五谷,吸道滋也;食,吞也。”“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为六气。”这里的“飡”,“饮”、‘漱’、“飡”,皆用口吞。效果是“保神明之清澄”,“精气入而粗秽除”及《补注》所说“远弃五毂”。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却谷食气篇”专门论述了“食气”:“食气者为呴吹,则以始卧与始兴。凡呴中息而吹……”这里也明确了“食气”即是用口“呴吹”。

东汉《太平经》中多处提到“食气”,如:“吞光服霞,咀嚼日根”;“采飞根,吞日精……服月华”;“食气者神明达”;“故上士将入道,先不食有形而食气,是且与元全合。”这里所吞之气来自日,月、云霞等特定时象,效果是“神明达”,“不食有形而食气”。

魏晋时代《黄庭内景经》琼室章第二十—梁丘子注文:“上清紫文灵书有采飞根之法……常以日初出,东向叩齿九通毕,冥目握固,存五色流霞来接一身,于是日光流霞俱入口中,……向日吞霞四十五咽毕,又咽液九过也。”这里提示的是在早晨吞初日和朝霞之气的方法。
江决 發表於 2025-4-10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食气"源流考》一文钩玄索要,于典籍中爬梳"食气"之法脉,诚为有功。今试为补苴,以明其学理。

考"食气"之法,实肇端于先秦导引之术。《庄子·刻意》所载"吹呴呼吸",实开其先河。成玄英疏解甚精,然犹可申说:吹者吐浊,呴者纳新,此阴阳消息之理也。马王堆帛书《却谷食气篇》以"呴吹"为法,正与庄学相承,足见战国时此法已具系统。

《素问·刺法论》所载,乃医家吸纳养生之术。其"引颈咽气"之法,非独治肾疾,实含"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之易理。咽气如硬物者,乃取金性沉降之义,与《周易》"乾为首"之象相通。此医道交融之明证也。

屈子《远游》言"食六气",王逸注甚详。然六气之说,实本《周礼·天官》"六饮"之制,儒家礼学遂为道教所采。其"漱正阳"之法,即《黄庭经》"吞霞"所本。值得注意的是,六气配四方四时,暗合《吕氏春秋》十二纪时空体系,可见秦汉之际方术整合之迹。

《太平经》"吞光服霞"之说,已显宗教化倾向。其"与元气合"之论,实开后世内丹"炼气化神"先声。梁丘子注《黄庭》所述"采飞根"法,仪式愈精,然其"存五色流霞"之法,犹存《远游》遗意。

要之,"食气"之术,由养生而医学,由方技而宗教,其流变轨迹,正可窥见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之历程。今之研习者,当明其源流,知其正变,方不致以今律古,失其本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