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63|回復: 1

[医药临床] 《本经》:恶疮败疽 白及来医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5-1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白及“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本经》)

    白及味苦甘微寒,肉质肥厚,富有粘汁,笔者用白及,未将其视为收敛止血药,而遵经旨将其视为主痈肿恶疮败疽之药,用于肺脓疡、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内科常见疾病中。

    肺脓疡早期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浊痰,或脓血相兼,因其系风寒停留胸中,蕴发痰热脓毒,当以清热解毒,排脓化瘀之法,不当收敛补涩。然若持续咳嗽,咯吐脓血或鲜血,低热汗出,形体消瘦,已为慢性者,贵州名医石玉书先生有排脓养肺汤(生白及、炒冬瓜仁、泡参、天冬、地骨皮、金石斛、苦参、天麻)颇为实用。笔者用此方时常酌加万年荞30克(或鱼腥草30克),以增清肺解毒之功能;若食欲不振,便溏,加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

    大黄白及甘草汤用于消化道出血证已经数十年,为各地所常用之成熟验方。考虑到消化道溃疡之形成,多因气血虚寒,故平时胃痛隐隐,得温而散,然其骤然出血之直接原因则多系辛辣厚味灼伤血络所致,故用大黄清胃泻火,白及在此非仅收敛止血,实能愈合破损之伤口及血络而止血。

    若吐血便血缠绵不止,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者,笔者常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加白及治之,若脾胃虚寒之便血,则用黄土汤加白及治之。

    若消化性溃疡长期不愈,疼痛不适,属败疽、死肌之类也,则以黄芪建中汤加白及治之,因知其可敛疮疡之久溃。

    一般慢性胃炎,胃镜视之,多有胃粘膜糜烂及出血病灶,笔者认为其病理也类痈疮,常以炒地榆与白及治之。若糜烂较明显,炒地榆用量较多;若出血病灶较大,则白及用量较多。坚持服用月余,每有良效。

    胃之阴疽者,害莫大于恶性肿瘤,笔者用白及、云南白药及焙干之刺猬皮研末,每日服之,有一定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虽属慢性病变,亦需清热解毒,祛湿敛疮之法为基础。笔者认为此病结肠局部之溃疡必属败疽死肌之类,常拟下方治之有效。处方为:白芍、赤芍、炒地榆、生白及、木香、槟榔、马齿苋、当归、焦术、熟军、厚朴。

九天云中龙 發表於 2025-3-30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经》论白及主治刍议

《神农本草经》将白及列为"主痈肿恶疮败疽"要药,实具深意。白及味苦甘而性微寒,其质润多脂,得坤土之精而具敛疮生肌之效。观历代医家运用,其功实不止于收敛止血,乃外科生肌敛疮之圣品,内治脏腑溃烂之良药。

肺痈一证,初期多属风热壅肺,当以千金苇茎汤清泄为要;及至溃脓期,石玉书先生排脓养肺汤取白配合冬瓜仁、天冬等品,正合"败疽伤阴"之经旨。白及在此方中非徒止血,实能修复肺络损伤,与《本经》"主死肌"之说暗合。余临证加万年荞、鱼腥草者,乃宗《日华子》"消痈疖"之训,取其解毒排脓之功。

至若大黄白及甘草汤治消化道出血,尤见配伍之妙。白及质粘性涩,能形成保护膜以护创面;大黄苦寒降泄,导瘀热下行。二者相伍,一敛一泄,共奏止血生肌之效。此正合《本草求真》"白及涩中有散,补中有破"之论。

今人用白及多囿于止血,而忽其"主痈肿"之本功。观溃疡性结肠炎之久溃不愈、胃黏膜之糜烂损伤,皆可视为"内痈"之属。白及修复黏膜之功,实本于《本经》"生肌"之旨。然需注意:痈疽初起属实证者忌用,此《本草经集注》早有明训。

要之,白及之用,当以《本经》为纲,参合后世发挥。其性虽敛而不滞,能入血分以生肌,入气分以敛疮,诚内外兼治之良药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壬寅日|黃帝4722年三月初六日丑時| 2025/4/3/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