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51|回復: 0

[國學觀點] 汉朝文化生态 全力抢救『文化遗产』造就百年浓郁学风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6-4-10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汉朝文化生态 全力抢救『文化遗产』造就百年浓郁学风

汉朝文化生态 全力抢救『文化遗产』造就百年浓郁学风

四川渠县赵家村汉阙

汉朝文化生态 全力抢救『文化遗产』造就百年浓郁学风

汉朝文化生态 全力抢救『文化遗产』造就百年浓郁学风

西汉长信宫灯

汉朝文化生态 全力抢救『文化遗产』造就百年浓郁学风

汉朝文化生态 全力抢救『文化遗产』造就百年浓郁学风

汉书

汉代的文化生态不是一时之功,而是累朝积淀而成的。东汉著名史家班固曾总结西汉的文化生态为: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 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从汉武帝到汉平帝,百余年形成的浓郁的文风和学风,政府起到了推动功用。本文作者对于汉代文化生态正反两面的考述,或许能让我们以史为鉴。

五经:汉代的大众读物

五经成为汉代的普及读本,与四书是明清两朝的普及读本一个原理,因为科举和仕途的需要。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不仅仅是国家人才的成长道路,还是穷门小户的希望之光和生活出路,底层人家的孩子,通过苦读书,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汉代还没有科举考试,是察举制,也就是推荐制。汉武帝时期的推荐标准是,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推荐对象是有好文学,指读书出众的。汉代,文学一词比今天含意厚实,有写作的一面,但更多指读书,且能从中读出学问的。政审标准是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发现这样的人才后,令相长丞(县令、侯相、县长、县丞)要上报给二千石。二千石是以级别工资代指郡守及诸王相。二千石考察通过后,要带着考生及具体的推荐者赴京城长安,到太常处报到。太常是九卿之首,掌管国家礼仪、宗律、天地祭祀,还分管文化教育。入门太常后,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结业时严格考试,读通一经以上(一艺指一经,汉代六艺指诗书礼易春秋,再加上乐经),补文学掌故缺。文学和掌故均是官职,也相当于资格学位,文学是学官,掌故是史官。学业突出的直选为郎中,汉代的官职中,带中字的都是中央机关干部。太常籍奏,指进入国管后备干部序列。既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中特别突出的,直接奏报皇上,告示天下。这是汉代选拔人才的机制,同时还有退出机制,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连一本经都读不通的,劝退,再递补另选。汉代读书讲究读通读透。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汉代的公务员有读书风气,因为书读好了可以仕进。公孙弘是汉武帝时的丞相,也是〖春秋〗研究专家,还是人才选拔和退出机制的顶层设计者。

汉代的文化生态不是一时之功,而是累朝积淀而成的。汉武帝在国家人才选拔主渠道外,还设置有更高层面的学术机构,设置博士官,相当于今天的社会科学院。博士官招研究生,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博士弟子不是一般的研究生,要精通五经的。复其身是很高的待遇,一般官员都享受不到,终生免税赋。武帝之后,汉昭帝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之,汉宣帝增倍之,是二百人。汉元帝时增为一千人,而且能通一经者皆复,通一经,就可以终生免税赋。到了汉成帝时期,增弟子员三千人。读通一门经,就可以光耀门第,还可以终身免税赋,这对普通人家是多么具体的诱惑和鼓励。

我们今天读到的五经,是经由汉代抢救文化遗产重新整理的,整理工作难度极大,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几乎毁绝了民间存书,仅有〖易〗因民卜之用侥幸逃过劫难。更致命的是,项羽攻入咸阳城燃烧了三个月的那场火,使皇宫的国家藏本荡然无存。所谓的整理工作,是依靠老读书人的文化记忆,说白了就是背书而得。后来在孔子老宅夹墙里发现了部分善本,但也由此有了经学的新旧之争。

汉代的经学研究,守着夫子不以空言说经的方法,下踏实的笨功夫,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汉书艺文志〗)。汉代经学研究最大的亮点是允许各抒己见,也允许各持己见,形成了多家学派,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凡〖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汉书艺文志〗)。汉代的经学研究,是中国文化的旷世功德,是在废墟之上重整旗鼓,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和再出发。

班固对西汉文化生态是这么总结的: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汉平帝年号引者注),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从汉武帝到汉平帝,百余年形成的浓郁的文风和学风,在于禄利之路然也,是政府的禄和利起的推动功用。如今倡导全民阅读,是天大的好事,但全民阅读仅仅倡导是不够的,形成踏实的读书风气,还需要政府跟进实际的作为。

董仲舒的一次历险

公元前135年,发生了两场火灾,火情不太大,但起火的地方要紧,(建元)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上素服五日。汉高祖刘邦山崩后,朝廷颁令,各郡国均建庙以纪念,这些庙统称高庙。高园指刘邦的陵园长陵,便殿不是主殿,相当于贵宾休息室。两次火灾后,武帝刘彻素服五日。中国的皇帝以年号纪元自汉武帝开始,在位54年,用了11个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建元六年是执政的第六个年头,这一年刘彻22岁。

刘彻16岁即位,执政的前两个纪元内天灾连连,28岁之前的汉武帝,坐皇位比坐针毡还难受

(建元)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黄河泛滥,人吃人。

四年夏,有风赤如血。六月,旱。汉代版的沙尘暴。大旱。

秋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彗星出现东方天空,拖着长尾巴,直至天边。

元光二年,春,单于入塞。匈奴犯边境。

三年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渤海。黄河改道。

夏五月,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黄河泛滥。

四年夏四月,陨霜杀草。孟夏飞雪,庄稼遭殃。

五月,地震。天灾,地震。

五年,秋七月,大风拔木。天灾,飓风。

八月,螟。大面积虫灾。

六年夏,大旱,蝗。蝗灾。

秋,匈奴盗边。冬,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匈奴犯边境。上谷,今北京地区。

公元前134年,武帝在全国诏征高端文化人才,当年的话叫贤良文学,和今天的德艺双馨差不多,但贤良文学不是荣誉称号,有实际待遇,还是皇帝的文化顾问,要以书面形式回答皇帝的不时垂问。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于是,就有了汉武帝与董仲舒著名的天人三策答对。

汉武帝提问的均不是一时之策,而着眼于求解国家兴亡,长治久安之道。比如,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董仲舒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他的成名作,先后以三篇对策主要阐述了四个观点:一、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中国人纪元,每年的一月叫正月,也是得于王道之端的起因。二、尊尚儒学,以接通因秦朝而断裂的中国文脉。三、兴太学,置明师,给国家养人才;改革干部选拔制度,以能任职,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四、提出天人感应说。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不仅被汉武帝赞誉,也入史家法眼,全文收录〖汉书董仲舒传〗。后来董仲舒把其中的天人感应论点单列成文,写成〖灾异记〗,而支撑论点的论据,就是公元前135年发生的那两场火灾。但这个文章犯了皇颜,汉武帝大怒,先降死罪,后又下诏特赦,再之后,董仲舒回到河北衡水老家,以修学著书为事。汉武帝刘彻是大帝,对饱学的人内心尊敬,有了问题,仍派专人不远千里去征求意见,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3年)七月,长安城里下了场冰雹,汉武帝派一个叫鲍敞的人去请教董仲舒,此事记载于〖西京杂记〗里:雹何物也,何气而生之。阴气胁阳气,天地之气,阴阳相半,和气周回,朝夕不息。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阴德用事,则和气皆阴,建亥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阴之月。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於无阳,故谓之阳月。诗人所谓日月阳止者也。四月阳虽用事,而阳不独存,此月纯阳,疑於无阴,故亦谓之阴月。自十月以后,阳气始生於地下,渐冉流散,故言息也。阴气转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四月纯阳用事。自四月以后,阴气始生於天下,渐冉流散,故云息也。阳气转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十月纯阴用事。二月八月,阴阳正等,无多少也。以此推移,无有差慝,运动抑扬,更相动薄,则熏蒿蒸,而风雨云雾,雷电雪雹生焉。气上薄为雨,不薄为雾,风其噫也,云其气也。雷其相击之声也,电其相击之光也。二气之初蒸也,若有若无,若实若虚,若方若圆,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其寒月则雨凝於上,体尚轻微,而因风相袭,故成雪焉。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则上合为大雨,下凝为冰,霰雪是也。雹霰之至也,阴气暴上,雨则凝结成雹焉。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眩目,宣示光耀而已。雾不寒望,浸淫被洎而已。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云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露则结味而成甘,结润而成膏。此圣人之在上,则阴阳和气雨时也。政多纰缪,则阴阳不调风发屋,雨溢河,雪至牛目,电杀驴马,此皆阴阳相荡而为祲沴之妖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鲍敞问:冰雹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气生成的?董仲舒答:冰雹是阴气胁迫阳气形成的。天地间的气,阴阳各占一半,二者和合,轮回运行。农历四月是正阳之月,阳气主导。十月是正阴之月,阴气主导。二月和八月阴阳二气势均力敌,相互激荡,运动抑扬,更相动薄。风雨云雾雷电雪雹就这样产生了。气向上升腾为雨,向下笼罩为雾。风是呼出的气,云是气雾。雷是阴阳气相搏发生的声音,电是相互撞击闪烁的火光。阴阳二气开始蒸腾的时候,若有若无,若实若虚,若方若圆。二气凝结,攒聚相合,达到一定重量,就形成雨降落下来。寒冷的月份,雨滴初凝的时候,还轻还小,被风吹袭,飘散为雪。冰雹是雪珠一类的东西,阴气突兀上升,才会形成雹灾。(如果)太平盛世,刮风不会使树枝噼啪乱响,使种子开壳植物萌芽而已。下雨不会击破土壤,滋润植物的叶和茎而已。雷声不惊怵恐怖,发号令使人启发而已。闪电不刺眼,宣示光耀而已。雾不妨碍远望,使大地沉浸在水汽里而已。雪不压迫树枝,消灭毒物害虫而已。云呈五彩祥瑞。露珠味甘,滋润肥沃土地。这是因为圣人治理国家,阴阳和谐相合。(如果)政治腐败,阴阳失和,风破房屋,暴雨冲破河湖泛滥成灾,大雪塞堵牛眼,闪电冰雹砸死驴马。此为阴阳二气相互激荡带来的不祥妖气。

汉武帝执政的前12年历经坎坷,是历险,因为历险,才有了大汉的盛世。董仲舒直言获罪,也是历险,书生意气散尽后,成就一代大儒。这一对君臣,在历险中各自的人性都得到了弘扬和进步。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是具体的。

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大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九月经立。〖公羊传解诂〗里的这句话,交代了孔子作〖春秋〗的背景。端门即国之正门,孔子秉周天子之命,以120诸侯国史料为基础撰成。今天的史家讲战国时期约为120个国家,也来自这句话。称约为120个诸侯国,是不敢肯定子夏等人有没有疏漏。

〖春秋〗一万八千言,以鲁国12位君主为编年序,覆盖120个诸侯国。董仲舒概括〖春秋〗的价值有两句话:仲尼之作〖春秋〗也,上探天端,正王公之位,万民之所欲,下明得失,起贤才,以待后圣理往事,正是非。

〖春秋〗笔法有两个要点:

记衰世之事。孔子记衰世,〖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36位君王被杀,其中君不君,臣不臣的症结在哪里?52个国家亡其国,一个好端端的国家,是怎么走向下坡路,甚至灭亡的?中国以前的历史有两个功能,一是以史制君君史两立,而且有硬性规定,当朝君王不能审看史官记录的历史。史是用来制约君王的,天子为一国之君,是老大,当朝没有人管得了。以史记之,把他说的话和做的事记录下来,留待后人点评。再就是启迪后来者,以古为鉴。在古人的认识里,史就是历史,是国家的经历。称史官为太史。到了唐朝,李世民改史官制度为史馆制度,以史制君调整为以史鉴今,历史不再由一位史官撰写,而是集体创作。领班大臣总知其务,重要的还有一点,书成进御,皇帝要知道历史是怎么落笔的。李世民是皇帝不能做当朝历史读者这一史书传统的终结者。

〖春秋〗记录所见,所闻,所传闻。所见,指孔子亲身经历的年代,所闻,听亲历者讲述的年代,所传闻,凭资料解读的年代,相当于今天说的当代、近代、古代。于所见,微其辞;于所闻,痛其祸;于传闻,杀其恩。微其辞,是委婉地提出批评。痛其祸是直言不讳,并且加入感情判断。杀其恩,因为年代久远了,用事实说话,不因感情用事。

中国旧的史书,给人开窍,也给人大的方向感。中国的历史研究,在汉代实现了第一个高峰,仅〖春秋〗这部书,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汉书艺文志〗)。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部书的卓越见识以及研究方法,对今天的历史研究而言,仍属凤毛麟角。

脏唐臭汉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贾蓉自晒家风里的淫失之行,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有风流事,别讨我说出来。连那边大老爷这么利害,琏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凤婶子那样刚强,瑞叔还想他的账。哪一件瞒了我!〖红楼梦〗讲脏唐臭汉,指的是朝廷及权贵人物的淫失之行。

我列举大汉雄风腋下的几桩汉臭:

(汉惠帝)四年冬十月壬寅,立皇后张氏。(〖汉书惠帝纪〗)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汉书高后纪〗)两句史话指的是同一件事,汉惠帝刘盈娶的是外甥女。刘盈的胞姐鲁元公主,下嫁赵王张敖,生女张嫣,吕后做主,把外孙女嫁给儿子。

孝武陈皇后,长公主嫖女也。(〖汉书外戚传〗)汉武帝刘彻的首位皇后陈阿娇,是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刘嫖是汉文帝女儿,汉景帝胞姐,武帝刘彻的亲姑姑,封馆陶公主,下嫁堂邑侯陈午,生女乳名阿娇(金屋藏娇一词即源于此)。刘盈娶外甥女,刘彻娶表妹,均无后。

(武)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出则执辔,入则侍内。(〖汉书东方朔传〗)馆陶公主刘嫖豢养董偃,从13岁起,至18岁圆房收为内侍,武帝刘彻去看望姑姑兼岳母,称呼董偃叫主人翁,今天主人翁一词是人民群众,在汉朝专指长公主的小鲜肉。后数岁,窦太主卒,与董君会葬于霸陵。(同上)董偃因舆论压力,30岁郁郁早逝。刘嫖弃丈夫,与董偃合葬,且葬于父皇汉文帝霸陵,属于入祖坟。刘嫖也算敢为天下先的女子。

元朔中,偃言齐王内有淫失之行,上拜偃为齐相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恐效燕王论死,乃自杀。(〖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元朔是汉武帝年号之一,由公元前128年到公元前123年。偃是主父偃,武帝刘彻的大臣,他向武帝告发齐王与胞姐有淫乱行为,并由此出任齐相,到齐赴任后,让人捎话给齐王,说皇上已知奸情。齐王在极度恐惧中自杀。因为此前不久,燕王才因为乱伦被处死。主父偃有政治才华,但人品差,爱告黑状,下场很惨,乃遂族偃,被诛杀全族。

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后汉书孝灵帝纪〗)东汉汉灵帝刘宏是亡国皇帝,也是无耻荒淫衰君,在位21年。12岁即位那一年,即在宦官操盘下发动文化大清洗(党锢之祸),杀捕文化贤臣数千人。刘宏偏好一出市场经济的后宫游戏,在后宫建商业一条街,宫女依柜台俏卖,他装扮成商人沿街选购,随兴淫乐。还有更恶劣的,给狗穿上官服,佩上印绶,出入宫殿,狗官一词由此而起。他业余时间在后宫搞自驾游,驾四驴车。范晔给刘宏的史评是,灵帝负乘,委体宦孽。征亡备兆,〖小雅〗尽缺。

清代学者顾炎武有一名言,士大夫无耻,是谓国耻,用今天的话来表述,国家重要的公务员无耻,是国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