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62|回復: 0

寻踪·贵妃荔枝蜀地来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4-27 17: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寻踪·贵妃荔枝蜀地来

20160427_001

20160427_001

“荔枝道”上的摩崖石刻。资料照片

20160427_002

20160427_002

“荔枝道”上的摩崖石刻。资料照片

20160427_003

20160427_003

位于达州市达川区大风乡的高拱桥。资料照片

很多人都知道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过,却很少人知道,“一骑红尘”所奔驶的道路,竟然是唐玄宗为了给杨贵妃运送荔枝专门修建的“荔枝道”。然而,“荔枝道”这一专用交通线具体走向如何,沿线文化遗存保存情况又如何,却至今未能完全掌握。

前不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邀请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对四川达州的古蜀道及其相关文化遗存进行考古调查,行程2000多公里。考古调查首次较完整地勾勒出“荔枝道”的具体走向,发现了大批相关文化遗存,为古蜀道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拨开历史见古道

自古以来,巴蜀虽与中原重山阻隔,但一直不乏交流,保证这种联系的便是穿梭于崇山峻岭中的古蜀道。此次考古调查,便围绕历史记载中在四川达州交汇的“荔枝道”与“米仓道”展开。

“荔枝道”因唐玄宗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而专门开辟的驿道而得名。杨贵妃所食荔枝源于何处?历史上有认为产自岭南、福建。但若产自岭南或福建,则距长安有四五千里之遥,荔枝抵达长安,很难保持新鲜。所以更多学者认为杨贵妃的荔枝来源于涪州,即今重庆涪陵。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赵瑞民认为,杨贵妃所食的荔枝来源于涪陵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依据便是宋时苏轼〖荔枝叹〗:“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此前有专家、学者对“荔枝道”走向进行过研究,推测的“荔枝道”路线为:涪陵—万州—达州—万源—西乡—洋县—子午谷—长安。但这条线路还很粗略,其关键的节点以及道路沿线遗留了哪些文化遗存更是模糊不清。

“米仓道”是由秦入蜀的一条著名古道,因米仓山而得名,起始经行时间约在汉代,甚至更早,唐宋时期一度十分兴盛,是古代沟通川、陕两地的重要交通路线。达州地处川东北,为川渝鄂陕四省市的接合部,是“荔枝道”和“米仓道”沿线的重要节点。

专家们认为:“荔枝道”和“米仓道”是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川东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重要通道。达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平介绍,此次考古调查解决了诸多悬疑及争议问题。一是通过调查,在众多河流、峡谷、悬崖边上发现大量古道、古桥,这些作为道路本体,证实了“荔枝道”和“米仓道”确实存在;二是“荔枝道”和“米仓道”作为官道或者说驿道,其大致走向已经明了。

经过调研和分析,专家们确定的“荔枝道”基本走向为:经重庆涪陵至垫江,经梁平,进入四川大竹、达川区,经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过平昌县、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秦河乡、玉带乡、魏家乡),进入通江县,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抵达镇巴县,共经过10多个县市,最后进入西乡县子午道,到达西安。

“米仓道”大致走向为:汉中—牟家坝—回军坝—天池梁—西河口—碑坝—通江—平昌汉中—黄官—庙坝—蒿坝—龙王坝—响滩子—上两—南江—巴中—平昌—通川区—达川区—大竹—渠县。

“较完整地勾勒出‘荔枝道’走向还是第一次。”王平说,“‘荔枝道’不仅专指一条干道,而是一个网状的,犹如今天的道路,道与道之间相通联,最终通向关中地区。”

古道遗存接荒城

在宣汉县红峰乡,唐家坝摩崖造像分布在一宽约7米,长约9米,高约3米的大青石之上,共一龛,内容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龛外有题记,年代为“大唐天宝五载太岁丙戌”,造像旁为厅房古道。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调查后表示,这是非常难得的天宝年间的摩崖造像,具有盛唐时期的风格特征,为天宝“荔枝道”的走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八庙场驿道同样令专家们震撼。驿道于山坡岩石上錾凿而成,道长274米,约有380步,宽1.1米,步幅0.5至0.7米。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认为,该驿道为我们确认“荔枝道”走向提供了重要佐证。基本可以确定该驿道是东乡县城(今宣汉县城)至达州城的重要官道,应为“荔枝道”的行经之地或重要分支。

此次考古调查,一项重要的成果便是发现了众多的古道文化遗存。专家们除考查了30余处古道遗存外,还新发现了中山寺大殿基址、太平寨遗址、浪洋寺摩崖题刻等遗址,成为古蜀道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铁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认为,此次考察发现的大竹县柏家乡乌桥村千佛岩摩崖造像、宣汉县马渡乡浪洋寺摩崖造像、宣汉县红峰乡唐家坝摩崖造像、红峰乡石佛崖摩崖造像、达川区檀木镇高观音岩摩崖造像、渠县梭罗碥摩崖造像等6处唐宋时期摩崖造像,已经可以连成一条线,勾勒出“荔枝道”的大致走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王婷认为,此次发现的梭罗碥摩崖造像与四川巴中南龛造像非常相似。巴中同类题材有明确记年,为唐中晚期,达州与巴中相邻。因此,梭罗碥摩崖造像虽无题记年款,但基本可确定为盛唐或中晚期造像。

王平介绍,此次调查的很大一部分文物点被确定为“荔枝道”上的重要节点,如一些古桥、古道等道路本体,明清时期修建的宗教寺庙、从古至今发展起来的古镇等等。

在考察中,专家们还发现大量古民居群,一些传统村落保存相当完好。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称,达州民居群,特别是万源市民居群有一定规模,形成片区。核心区达4万平方米,原生态环境保存完整,特别原始古朴,简直就是桃花源,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很罕见,符合申报国家、省传统村落的条件。

古蜀道急需更多保护

专家们提出,两条道路自古就有,“米仓道”是由秦入蜀的一条著名古道,唐宋时期一度十分兴盛,是古代沟通川、陕两地的重要文化、经济、交通路线。而“荔枝道”是唐玄宗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而专门开辟的驿道。当然在开通驿道之前,应该也是可以通行的,只是不同时期其功能不同罢了。“荔枝道”和“米仓道”就像蜀地腹部上左右两侧的“马甲线”,“米仓道”在左,“荔枝道”在右。唐朝之后,“荔枝道”“米仓道”便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

专家介绍,“荔枝道”开通以后,宋元明清直至现今,老百姓一直在利用,享受古道带来的便利,带动了整个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州现今还保留着风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自汉代以来,如果没有道路的开通,不可能形成这么大的聚居点。

“荔枝道”“米仓道”上的这些文物点,总体保存完好,但部分文物受到自然损害和人为损毁。一些石刻和摩崖造像长年在野外,日晒雨淋,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有的甚至逐渐被荒草、淤泥所“淹没”。

王平说,将继续进行调查研究,选取重要文物点进行考古发掘调查,全面完成“荔枝道”“米仓道”的考察,绘就“荔枝道”“米仓道”在达州的具体走向,并对文物点的价值做新的全面评估,尽快提高其保护级别,同时加强传统民居、古村落的保护,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作为培育中国传统村落的候选名单。

王平说,古蜀道的文化遗存分布广,又处偏远的山区,有的人迹罕至,实施适时有效保护与监测难度较大,保护资金缺口大,需要各界更多关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