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30|回復: 0

[文化历史] 研究心得绳锯木断重构宋代四万进士档案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5-14 1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研究心得:绳锯木断重构宋代四万进士档案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全书五卷,包括〖隋唐五代登科总录〗〖两宋登科总录〗〖辽西夏金元登科总录〗〖明代登科总录〗〖清代登科总录〗,拟收录自隋唐至清末进士等登科人12万左右,总字数约3750万。目前,〖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的第一份硕果——〖宋代登科总录〗已出版,全书14册,1000万字,重构了宋代4万多进士档案,是迄今为止关于宋代登科人物最大的数据库。

宋代三百多年,共举行了118榜科举考试,各种科目登第人数约11万人(包括特奏名),遗憾的是没有断代的宋登科记,完整保存下来的宋代登科录,只有〖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和〖宝祐四年登科录〗,所载进士分别为330人和601人,这主要得益于朱熹和文天祥的名人效应。除去这二榜,仍缺的116榜登科录或已湮没,或散落在茫茫史籍之中,需从现存宋代典籍及后世相关史料中去寻觅,仿若沙里淘金。十余年来,我们从宋代基本史籍、文集笔记、人物传记、方志、碑刻等大量文献资料中,不懈搜寻宋登科人名录和有关资料,共搜集了41040名登科人,著成〖宋代登科总录〗。

〖宋代登科总录〗所收每位登科人都有一份小传,即凡从现存文献中能辑录到的宋代登科人,按朝代、榜次顺序,列其姓名,姓名下列字号、籍贯、登科年、初授官、所历官(举例)及终任官(或最高官),谥号。小传之下,附书证。书证引用书,写明哪一朝作者、书名、卷次及与小传有关信息的原著引文。书证尽量做到三条以上。举例如下:

李垂,字舜工,博州聊城县人。咸平三年登进士第,初授闻喜县尉。天禧四年,任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同修起居注,仕至知均州。

宋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七〖李公(垂)墓志铭〗:『公讳垂,字舜工。博州聊城人。咸平中举进士,初命解州闻喜尉,换州司法,再调湖州录事参军。召试为崇文院校勘,出知亳、颍、晋、绛、均五州事,年六十九,以明道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疾终于武当。

〖宋史〗卷二九九〖李垂传〗:『李垂字舜工,聊城人,咸平中登进士第。自湖州录事参军召为崇文校勘,累迁著作郎、馆阁校理,出知均州,卒年六十九。』

〖北京图书馆藏拓片墓志〗6489、公孙简〖赵郡李君(筠)墓志铭·天禧四年十二月〗:『君讳筠,字质素,博州聊城……生三男:季曰垂,举登科第。习知官守,今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同修起居注。咸平三年,垂擢进士第。』

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五〖选举志·宋制科〗:『李垂,聊城人,起居注。』

由上可知,小传所提供的登科人信息及书证,需从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获得。为此,我们翻阅了数百种文献,历经了『上穷碧落下黄泉』般搜集资料的磨难。这些已逝的登科人,大都是宋代叱咤风云的精英,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苏辙、王安石、沈括、苏颂、李纲、宗泽、朱熹、文天祥等,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见宋代科举制度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正是在这些登科人的影响和带动下,宋代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最为光彩夺目的文化。

〖宋代登科总录〗的问世,摸清了宋代科举家底。依靠这个大数据,可以统计宋代进士出身与非进士出身的宰相数量、比例及进士出身的翰林学士比例,可以统计北宋前期、后期与南宋时期进士地域分布变化、世官之家与寒门出身进士比例的变化等等,有助于深入研究宋代社会人口上、下和地域的流动性,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官僚队伍选拔与科举制度的关系,贵族与平民社会地位的升降态势等,从而为打开宋代科举研究新思路搭桥铺路。

〖宋代登科总录〗运用的书证资料,均出自第一手文献。传统庋藏古籍与新出土文献,凡涉及宋代登科人资料的,皆力尽所能予以搜集、披阅、爬梳、整理、考辨。宋代科举制度变化比较大,也比较复杂,如宋代载籍中的进士不等于『及第进士』,不像明清,凡文献中提及的进士就是登科进士,如何鉴别宋代及第进士便成了难题。为此,我们边做课题边进行学术研究,一批研究成果如〖宋代及第进士之鉴别〗〖宋代宗室科举考试述论〗〖关于宋代童子科的几个问题〗〖两宋『上舍释褐』考述〗〖北宋徽宗朝『贡士』与『进士』考辨〗等相继问世,并充分反映在〖宋代登科总录〗中。

〖宋代登科总录〗是两宋三百年古代文化精英的传记资料库,有助于开阔扩宋代文史哲研究视野,推进宋代专门史研究的深入。研究中国政治史、思想史、军事史、教育史、文学史、社会史,他们都是绕不过去的人物。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历经近二十个寒暑所执着研究的〖中国历代登科总录〗课题,终于进入了收获的季节。闻着眼前散发书香的〖宋代登科总录〗,想起在与青灯黄卷为伴的漫长岁月里艰难爬梳的岁月,不禁感慨万千:做学问是一种绳断石穿、精益求精的慢功夫,需要甘于寂寞、坚持不懈。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登科总录』首席专家、浙江大学教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