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71|回復: 3

[政治史学] 大明帝国究竟有多大,及《尼布楚条约》卖国条约考证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6-5-29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长期以来,官方出版的明朝印象,总是暴力、血腥、宫斗、党争等,地图也是北方蒙古、满清等独霸一方,而明朝摇摇欲坠,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真的如通行版那样描述的吗?

一、《明史》的荒谬。《明史》中,把蒙古分裂出来的已经臣服明朝的瓦刺鞑靼以及女真等列入外国传,甚至包括朵颜三卫都被列入外国传,满清这样修史的原因是想混淆视听,否定自己是明朝臣属,建国属于乱臣贼子行为,修进外国传则能与明朝平起平坐。

二、藩国与属国刻意混淆。
藩国通常是处理地方势力和边境民族势力的封建编制,藩国不具备独立主权,而属国有一定独立主权,国标用制也可以不一样,比如年号、历法、度量衡等。

三、羁縻。羁縻或称土司制度,中央朝廷对西南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

四、实际控制与本土说的荒谬。本土说是西方历史引进的一个话题,针对殖民领土而言,而中国自古无本土与非本土之论,只要是法理和制度下,皆为国土。实际控制论也是同样荒谬,导致否认中国明朝对西伯利亚的主权。我有套很大的房子,人只住了一部分房间,另一部分房间长期没人住,难道说这房就不是我的吗?就算暂时租给别人住,那房的所有权难道不是我的吗?

五、《尼布楚条约》卖地卖国。
在尼布楚会议上,清朝代表曾提出以勒拿河至北冰洋为界的第一方案,继而让步提出第二方案,即以外兴安岭的北支(诺斯山)直至亚洲大陆最东北的没入大海深处的诺斯海岬(即楚科奇半岛)为界。但最后因为谈判的清朝代表的能力问题以及要平叛准噶尔的叛乱等原因希望与俄国保持和平而再次让步放弃了第二方案和这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连以贝加尔湖为界的第三方案也放弃了。最后以额尔古纳河至外兴安岭至乌第河为界,西伯利亚那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蒙古族的近亲民族从此成为了俄国的土地和子民。中国在该条约中放弃了从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该条约实际上不利于中国。《尼布楚条约》应算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理由及议论:
⒈外兴安岭附近地区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东北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自唐朝以来,辽朝、金朝、元朝、明朝都对该地区实施了有效统治,明朝还在该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进行管辖。而俄罗斯最初只是一个莫斯科公国,其主要领土在欧洲,外兴安岭附近离俄罗斯本土相距一万公里还远,清初的时候,俄罗斯一些匪徒才流窜到外兴安岭附近殖民。而此时满清正处于某些砖家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俄罗斯此时彼得大帝才刚刚实行改革,一个处于盛世的国家,在家门口打一个远道而来的侵略者,却要死伤数千士兵才攻下只有几百沙俄匪徒占据的雅克萨城。以当时清的国力,本应能够将沙俄侵略者逐出国门,但是最终却牺牲了一部分领土(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土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清军武器落后,满清军队崇尚骑射,废弃了明朝的火炮,因此对抗沙俄侵略者的火炮时死伤惨重。二是满清刚平定中国不久,其殖民统治尚不稳固,故不愿与沙俄消耗。所以就签订了该割让领土的不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的文本以满文和拉丁文签署,唯独没有汉文,显示了两个殖民者互相勾结。这个不平等条约开了很坏的先例,此后满清政府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丧权辱国,就是从所谓的「康乾盛世」开始的。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七子之歌》中就表明了《尼布楚条约》是个不平等条约:「……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邶风》之七子……」

⒉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战胜后还能卖国,这不是康熙开的先例,也不是没有后来的追随者。南宋在岳飞的率领下节节胜利,眼看收复被占领土、直捣黄龙和迎回二帝在望,南宋皇帝反而非要临阵杀将,然后甘为儿皇帝并对金称臣纳贡。尼布楚条约之后就是《越南条约》,越南原本和琉球一样是中国的属国,法国意图殖民越南并引发了中法对抗,却在镇南关一带被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更加出乎意料的是清廷主动叫停止战,同法国人谈判并割让越南,从而让法国获得了通过军事手段无法取得的利益。为啥战胜了还能卖国?宋高宗赵构不想迎回他的父亲和哥哥,目的就是想保住个人的帝位。康熙出让土地是害怕沙皇继续纠缠,从而令满清在西北和东北进行两线作战,那样对满清政权的生存极为不利。清廷丢掉越南也是想苟延残喘,列强早就在本土占领了中华的许多土地,还会在乎中央并不直辖的越南?只要将法国人的注意力困在越南,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骚扰北京,满清朝廷就自以为烧高香。百草止水不由感叹,这些帝王和政权全为自身利益着想,根本就不在乎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因为在他们眼里自身或小集团利益胜过一切,这就是一切专制政权的本质!


















我们可以从上面看到,明朝在那些地方是有驻军并且有驻官军。并且明成祖和太子去那里都是直接车驾去的,具体的看上面的图。

【史料】:
○壬子 车驾次禽胡山 上制铭刻石曰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赐其泉名灵济△以明日 万寿圣节敕免文武群臣贺△瓦剌顺宁王马哈木等遣舒黑的儿等来朝赐宴劳之
  ○甲寅 车驾次广武镇赐其泉名清流 上制铭刻石曰于铄六师用歼丑虏山高水清永彰我武
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实录卷一百三

○丙子 敕前锋都督刘江等曰骑士哨了若遇寇东走即瓦剌之人诣阿鲁台者西走即阿鲁台部下往瓦剌者须并执之盖虏情多诈不可不察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一

○甲辰驻跸双泉海即撒里怯儿之地前锋都督刘江等兵至康哈里孩遇虏与战斩虏数十人驰报 上度虏必大至命江等严哨了下令各营曰虏中亦有能汉语者或夜假言语相通因而劫营当谨备之
  ○乙巳前锋获虏谍言马哈木太平等兵距此百余里 上喜曰朕固知虏不远令诸军秣马以俟早发
  ○丙午车驾发双泉海次三峡口前锋都督刘江等哨见虏众驰报 上率师兼程而进命皇太孙于宝纛同行专以铁骑五百护卫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二

○戊寅 敕前锋都督刘江等曰朕昨夕观气候瓦剌之寇已动尔等尤宜慎重毋或怠忽
  ○辛巳驻跸广武镇遣指挥塔不歹等往觇瓦剌事势是日云南元江等府故土官知府那直男那邦曲靖军民府龙华寺僧志禅等贡象马等物 皇太子命如例宴赐劳
○丁亥 车驾次杀胡城敕成安侯郭亮督馈运赴应昌 命清远侯王友广恩伯刘才以所领将士先赴开平伏息时谍报虏伪知院失乃干溃散西走至广武镇欲率众来降遣指挥廓廓帖木儿等招之仍命王友等途中如遇失乃干降须善抚绥之不降即掩击之 敕尚书吴中都指挥章安督馈运赴禽胡山
○庚子 车驾次永宁戍时清远侯王友等将至禽胡山与失乃干相距一程友等迂道避往应昌致军士乏食者多死 上闻之震怒
○ 敕忻城伯赵彝刑部尚书吴中等督运粮饷赴禽胡山
○命清远侯王友广恩伯刘才统领守营马步官军于饮马河上筑杀胡城驻札 上率将士精锐者循饮马河西北行△都指挥娄鬼力获至虏人口孳畜命送杀胡城仍敕清远侯王友等抚养之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6-5-29 11:54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关于西伯利亚和外东北的考证。

雅库南部与之相邻的辽阳省北部的统军机构征东招讨司,即设在黑龙江入海口处的弩儿哥(即明代的奴儿干),与骨嵬(库页岛)隔海相望。

  雅库地区在辽阳行省极北部,据《开原新志》记载:有一种北山野人(北山即指外兴安岭)乘鹿出入。又据《辽东志》记载:"北山野人"呈给明朝政府的贡品,有海貂皮、海骡皮、海獾皮、殳角(海象牙)鲂须、好剌(诸色鹿),要之大都是北海产品。可推见他们在元朝时居住在自外兴安岭东端的小海(鄂霍次克海),往北到北极圈、北冰洋岸的雅库地区,向元朝政府进贡,受元朝辽阳行省管辖。

  又据《开原新志》记载:"北海之南、大江之西"居住着一种野人,"住平土屋,屋脊开孔,以梯出入。卧以草铺"。据《辽东志》记载:此种野人"与吉里迷为邻",与吉里迷不同类。据《明实录》载:此类土著部落头领,多为"女真野人头目"。野人女真即清之鄂温克即雅库特一种转音,鄂温克,不仅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及外兴安岭,亦生活在外兴安岭以北至北冰洋的雅库地区。从明朝初年永乐等朝《实录》记载:野人女真(鄂温克、雅库特)向明朝政府进贡,即可知野人女真不过因循元朝旧制,即可推见野人女真向元朝政府进贡受辽阳行省管辖。

  (四)明代对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管辖考

  继元之后明代东北地区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奴儿干都司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自永乐元年(1403年)邢枢等招抚建州、海西,野人酋长"悉境来附",奴儿干地区首领把剌答哈来进贡,明朝政府设奴儿干卫,任把剌答哈为指挥同知。此后复增设至一百三十一卫加明初设的兀良哈三卫计,一百三十四卫并设奴儿干指挥使司以辖之。

  奴儿干都司设治于黑龙江下游,距海口一百五十公里的特林明朝政府派驻都司的官兵,少至五百,多达二三千,每二年更换一次。

  自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1411-1433年),明朝政府特派太监亦失哈等多次考察奴儿干地区,并建有永宁寺及《敕修永宁寺记》和重修永宁寺两石碑。
  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广大,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但是也有人认为,奴儿干都司的管辖范围达到外兴安岭以北至北极圈、北冰洋岸的雅库地区,如"北山野人"。北山即外兴安岭南支及外兴安岭北支诺斯山延伸至白令海岬的雅库等广大地区,此种野人乘鹿,以捕海产进贡。《明会典》记载:"野人女真去中国远甚,朝贡不常。"这是说雅库地区的北山野人并非不朝贡,而是朝贡不常。按《明会典》载,建州海西女真一年一贡,三年一贡的应是野人女真,

(五)后金及清前期对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管辖考

  后金及清前期继承明朝旧制,在完成对外兴安岭以南的统一后,进一步加强对东北亚雅库地区的统治。

  对东北亚雅库地区西面的贝加尔湖及叶尼塞河上中游地区,清政府先是招抚,进而进行了统一战争。据《清太宗实录》记载:1637年(崇德二年),索伦领袖叶雷臣属于清后,又率众西逃。皇太极命宁古塔驻军,卦尔察兵、蒙古兵等军队,七百余人追捕。

  《清太宗实录》崇德二年六月辛丑(1637年7月25日)记载:"是日,叙追杀喀木尼汉部落叶雷功。.....尔(俄尔多木)至博穆博果尔处,率博穆博果尔追之,行一月追及......至温多河(勒拿河的支流维提姆河,此处部落向蒙古汗进贡,而蒙古汗向清朝进贡),追获叶雷等,皆杀之。"又据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卷下《征索伦》第二至三页考证:"崇德四年,太宗文皇帝谕曰:叶雷复逃,锡库特追至北海,阅七月始还。知此次追兵直抵北海,其路实由今黑龙江西北,经俄罗斯尼布楚城,至北海温多地方也。......(另一路)当日进兵,应由蒙古恰克图入今俄罗斯,楚库柏兴,经柏海尔湖何尔尔城去伊聂谢柏兴也。时俄人略地尚未至柏海尔湖,故大敌所及,如入无人之境。"

  1639年索伦族领袖博穆博果尔背叛清朝,清军对黑龙江上游再次用兵。
  据《清太宗实录》卷五三载:崇德五年,十二月己未(1641年1月23日):"......与齐洛台地方,获博穆博果尔。"同年十二月庚申(1641年1月24日):"......至甘地,获其弟及家属,又越十四日,至齐洛台(赤塔)地方,遂获博穆博果尔,及其妻子家属,共男妇幼稚九百五十六名口,马牛八百四十四。"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卷下《征索伦》第四页考:"今俄柏尔海(贝加尔湖)西北二千余里,有堪斯克,尼布楚西南数百里有(乞塔)。齐洛台即乞塔转音。锡库特兵自蒙古北边追蹑,越两月十三日,至今堪斯克地,里道颇合。自甘地越十四日,至齐洛台。今堪斯克急行十四日,亦可至乞塔。然则当时追兵,当由蒙古车臣汗北边,向西追至其地,又回而东南追至乞塔也。"据曹廷杰考证,可知清军曾到达贝加尔湖西北二千余里的甘地(堪斯克地方)。这样东北亚雅库地区西边的叶尼塞河中下游地区在沙皇俄国东侵前已由清朝政府所涉足。对雅库地区,清政府进行了招抚,据乾隆元年《盛京通志》卷三四《人物》记载:招抚雅库地区,努山起了很大的作用。"努山,原为长白山东之巴海人,善骑射,勇毅过人,在攻克抚顺时(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夺帜取城,功第一,而让功于他人。后奉使黑龙江,收奇勒里国入版图。"时间约天命初年。奇勒里非黑龙江下游使犬部,而是外兴安岭以北的勒拿河流域到滨大东海鄂霍次克海北部的雅库地区的使鹿部即鄂温克部,也即是明代野人女真之一部。关于使鹿部在外兴安岭以北的勒拿河流域的雅库地区,在《鄂温克人的原始社会形态》一书第53-55页的调查材料中也可得到印证:"根据鄂温克老人们的记忆,他们在勒拿河时总共有十二个氏组,后来游动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仅是其中的四个,即布利拖天氏族、卡尔他昆氏族、索罗共氏族和给利氏族。以后又从勒拿河流域迁来了一个索罗拖斯氏族,从布利拖天氏族中分化出一个新的固德林氏族,从索罗共氏族中分化出玛罗夫、特吉孟、恩快衣、索木孙等四个分支。在离勒拿河游猎到黑龙江时,这四个氏族除了都有自己的氏族长外,还有一个部落长率领着。......关于索罗拖斯氏族的来历就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游猎在漠河一带的一个鄂温克老猎人,带着自己的姑娘,回到了久别的勒拿河故乡,探望自己的亲友。他们在一个索罗拖斯姓的亲友家里做客一个时期,他的姑娘就被这家大孩子深深的恋爱着了。一对年轻的情人,朝夕相处,真是有着说不尽的喜悦和幸福。但是他们从来是把自己的喜悦心情埋藏在心里,不曾在自己的大人面前透露过,而大人们也竟是没有觉察到。不久,老猎人又领着自己的姑娘返回漠河一带了。从勒拿河到漠河,路途相隔是这么遥远,这对于正在热恋着的一对情人来说,是没有比这感到更痛苦的。那年轻人常常为此而坐卧不安,心神不宁。他考虑再三,决定要去亲自找寻那个姑娘。当出发时,他什么也没多带,只带了三根针和筋线,准备修补袜子。他在一路上不知走了多少天,也不知走了多少路,总之,修补袜子的三根针都用断了,全身的力气都使尽了,他才走到额尔古纳河西岸的一个村子。村人们了解到他的情况,都非常同情他,给了他许多援助,才使他得以再一次的振作起精神,渡过额尔古纳河,来到漠河一带,最后找到了他所心爱的那个姑娘。这样在历尽千辛万苦以后的一天,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夫妇,在一起过著幸福的生活了。据说,他们先后共生了四个孩子,这就是以后成为索罗拖斯氏族的最早的四个兄弟。"

  这些材料表明在沙皇俄国东侵前使鹿部(雅库特、鄂温克)分布的范围广大,北起北冰洋、南越外兴安岭南支到黑龙江流域,自由地徜徉往来于东北亚雅库等广大地区美丽壮观的山水之间。

  以上史料、资料都表明后金政府通过招抚,通过统一战争,将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纳入后金管辖。

  据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底至崇德元年(1636年)初,《清太宗实录》记载:"东北滨海之国,率皆效顺";"今东、西、北三方,咸禀声教,无纤芥之可虞,上余明国一路耳"。

  崇德元年二月,后金政府第一次对外宣布:后金国,"东渐于海,西柢汤古忒 ,北至北海,各国归附,"。

  到崇德七年六月,皇太极更详细地总结了以往通过战争、招抚统一东北及东北亚雅库等广大地区。皇太极郑重宣布:"予缵承皇考太祖皇帝之业,嗣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
  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 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
  "使犬、使鹿之邦","产黑狐、黑貂之地",除一部分地域在黑龙江流域外,其它部分在叶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的乌第河北侧的外兴安岭西北支、东北支--诺兹山(深入东西伯利亚海、白令海的金山哈达)。

  综上所述,清代对东北及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的管辖,是历代中央王朝、地方政府,与东北及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部族长期来往,或局部管辖、全部管辖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同时地理发现亦为渐进过程,亦为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模糊到清晰的累进过程。

  这就是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谈判前,及谈判时中方反复提出"以雅为界"的重要历史依据,亦为中方提出"以雅库为界"的根本原因。

【史料】:

东北边防辑要  (清)曹廷杰 撰
恭读康熙二十二年圣祖谕曰,大兵前临雅克萨以朕谕旨,遣人宣布俄罗斯谕之。曰不忍将尔等遽行殄灭尔等欲各安生业共享太平则当即返雅库地方以雅库为界,于彼处捕其貂皮于彼土收其物产勿入我边界恣意妄为,,又曰俄罗斯果能遵旨即回以雅库为界,而我兵驻札爱珲则于雅克萨地方安置哨兵令疆界宁谧。二十四年正月谕曰姑再传旨罗刹尔,不欲相安无事可速回雅库于彼为界,捕貂收赋勿复入内地。二十五年谕大学士勒德洪学士麻尔图曰,日者大兵往征俄罗斯破雅克萨城释俄罗斯不诛赦之使生还,其时不并取尼布楚地者盖以尼布楚画为疆,索使俄罗斯不得越尼布楚界界外听其捕牲也。谨按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圣谕皆言雅库而不言尼布楚,二十五年圣谕则言尼布楚而不言雅库,均系与俄罗斯画界之地考。俄罗斯总记有雅古萨部即雅库,也亦曰亚谷斯科亦曰亚古德斯科亦曰雅谷。内府图所载惹鞠斯归当即其地 【 廷杰谨案一作阿谷即疴哥德斯科又曰郭列穆斯归和屯其地北极高七十三度偏东三度五十分】 二十五年九月察罕汗上疏,引咎圣祖嘉其情词恭顺又悯其属人无栖托之所爰捐尼布楚以畀之,至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俄罗斯因尼布楚口粮议,借黑龙江挽运上谕军机大臣等俄罗斯驿递来人,在理藩院呈递萨纳特文书,内称伊国东北边界居人被灾现造船挽运口粮必由东路尼布楚地方,阴葛达河额尔衮河及黑龙江行走求勿拦阻等语。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6-5-29 11:57 | 顯示全部樓層
瀛环志略会校-卷之四


亚古德斯科(一作牙谷)。在义尔古德之东,南境抵外兴安岭,与黑龙江接壤。康熙年间,议定疆界,立有界碑。其地寒甚,冰雪之消融者,每岁止得三四月。人户稀少,射猎之外无生计。峨人取其所得之皮,以当赋税。
疴哥德斯科(一作阿谷)。在亚古德东北。地尽亚细亚之东北隅,寒冽过于亚古德。土人亦以猎兽为生,峨设官以赋其皮。城建海滨,与海东各岛通商,以收皮货。
  冈札德加(一作甚察加)。在疴哥德之东。东界斜伸入海,形如大刀头。其地终年寒冽,草木稀疏,海鸟翔集如蝇蚋。居民捕鱼为食,穴地而居(即东省所谓鱼皮鞑子)。峨人设口收皮,朝臣有重罪者,流窜于此。




侵夺中国领土最多的是沙皇俄国。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将两国边界最东段乌第河以南一块列为“待议地区”,没有划定归属,但在俄国势力扩张到远东后,不经过任何谈判就占据了这一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乌底河公中地方考

  廷杰谨案康熙二十八年分界盟约清文第一条内云乌地河以南兴安岭以北中间所有地方河道暂行存放俟各还国察明后或遣使或行文再行定议雍正五年定例云乌特河等处地方暂置为两边公中地方均不得侵占居住案乌地河乌特河皆即此乌底河也

  ○界碑地考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十二月丙子遣官与俄使分立界碑其在格尔必齐东岸者则大清一统志盛京通志皆载之其在额尔古纳河者则钦定皇朝通志载之大清一统志曰分界石碑在齐齐哈尔城西北二千五百里黑龙江城西北一千七百九十里格尔必齐河口东岸 【 廷杰谨案此或有误宜云在齐齐哈尔城西北一千七百九十里黑龙江城西北二千五百里里到方合】 盛京通志曰分界石碑在吉尔巴齐河口东岸 【 谨案吉尔巴齐河即格尔必齐河也舆图云安巴格尔必齐河志云大格尔必齐河】 钦定皇朝通志金石略云御製与俄罗斯定约分界碑文康熙二十九年国书行书俄罗斯蒙古捷提诺五种书额里古纳河摩崖此外立碑地方诸书皆未记述惟杨宾柳边纪略载威伊克阿林界碑其略曰威伊克阿林极东北大山也上无树木惟生青苔厚常三四尺康熙庚午与俄罗斯分界天子命镶蓝旗固山额真巴海等分三道往视一从亨乌喇入一从格林必拉入一从北海遶入所见皆同 【 时方六月大东海尚冻】 遂立碑於山上碑刻满洲俄罗斯喀尔喀文廷杰谨案方略言立界碑於格尔必齐河诸地则不止一处明矣大清一统志盛京通志皆止载格尔必齐河而不及额尔古纳钦定皇朝通志止载额尔古纳河而不及格尔必齐盖当日珥笔诸臣各纪其所知也或遂疑康熙时本无立碑威伊克山之事谓杨宾草野传闻未足为据而何愿船北徼界碑考以杨宾系康熙时人亲至黑龙江所记必有所本且曰我圣祖神灵首出威加四海格尔必齐河界碑系在黑龙江北岸额尔古纳河界碑系在黑龙江南岸皆在龙江一省之西北境其龙江省之东北隅袤延数千里断无不立界碑之理则其勒石於威伊克山有必然者然疑其山当在外兴安岭极东北隅近北海处则又未为翔实也

  廷杰谨案平定罗刹方略康熙二十七年五月癸酉上命内大臣索额图都统公国舅佟国纲及尚书阿尔尼左都御史马齐护军统领马喇往主其议并派八旗前锋兵二百护军四百火器营兵二百每翼前锋参领一员署前锋参领一员署前锋侍衞二员每旗护军参领二员署护军参领六员每翼火器营协领一员参领一员每旗章京一员令都统郎坦班达尔沙副都统纳秦札喇克图率之偕往何氏北徼界碑考则云二十七年五月时俄罗斯使臣费要多罗等至色冷格地方遣使来期我使至彼集议圣祖命大臣索额图都统公佟国纲尚书阿尔尼左都御史马齐护军统领马喇往主其议并率汉翰林部属等官暨西洋官二员兵万余人前往均谓以噶逆阻道还方略又载二十八年四月复遣索额图等赴尼布楚就议官兵同往者量增於前又命调黑龙江兵千五百人各带仗械由水路赴尼布楚与索额图等会十二月丙子遣官立碑於格尔弼济河诸地西清黑龙江外纪载分界盟约清文云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衞内大臣索额图内大臣都统一等公舅舅佟国纲都统郎谈都统班达尔善镇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护军统领玛喇理藩院侍郎温达会同俄罗斯察罕汗使臣俄昆尼等在尼布楚地方公议得云云合诸书观之则当日分界大臣官属甚众柳边纪略所云固山额真巴海三人不过镶蓝旗一旗之员固属可信且康熙二十八年己巳於十二月遣官则立碑当在二十九年纪略云康熙庚午亦与钦定皇朝通志金石略云康熙二十九年相符又言时方六月情事亦合廷杰又案亨乌喇即吞从 【 从:在第二字河下】 河此入者由齐齐哈尔东逾内兴安岭顺吞河入混同江也格林必拉即格楞河从此入者由爱珲旧城东逾外兴安岭南枝顺格楞河入混同江也北海即指索伦河东海湾从此遶入者由雅克萨城东北至钦都河源上外兴安岭东抵索伦河口沿海滨遶入混同江也盖威伊克阿林在混同江南岸奇吉泊下今其地名特林即威伊克阿林之合音界碑巍然尚存并有一碑额曰永宁寺亦勒满蒙汉数体字当系立界碑时所建固非在外兴安岭极东北隅近北海处也据此则由混同江北岸濒海至索伦河由索伦河至格尔必齐河源外兴安岭上诸处亦必有碑故方略以立界碑於格尔弼济河诸地该之惜有识者不及见及见者不能识即威伊克阿林之界碑犹几至湮没失传耳

○外兴安岭山脉河道中俄分属考

  何愿船曰兴安岭亦曰新安岭有内外二岭内兴安岭盘旋黑龙江省境内数千里襟带三江之左右 【 松花江黑龙江嫩江也】 以山在内地不具记若外兴安岭则为北徼分界之山实吉林黑龙江二省外障所系於边防甚钜而诸家志乘言之甚略今故详徵典实以备掌故按一统志云大兴安岭在敖嫩河北小肯特山东自此绵亘而东直抵黑龙江入海处会典事例云山之南为中国地山之北为俄罗斯地案盛京通志云盛京统部疆域北至黑龙江外兴安岭五千一百余里俄罗斯界黑龙江将军所辖疆域北至外兴安岭三千三百余里俄罗斯界黑龙江城北至外兴安岭二千五百里俄罗斯界今按外兴安岭横亘数千里为北徼之大分水岭其袤延与新疆之天山相等然天山随地异名盖以百数外兴安岭则别名甚少惟职方外纪有东金山之目或以为即外兴安岭别名然据地图金山阿林自外兴安岭以北连峯不断直抵东北海隅与诺斯哈达相连则知山脉长远几及万里允为东北钜镇矣又曰外兴安岭山脉自鄂嫩河源肯特山分支东北行连峯不断达俄罗斯境皆曰外兴安岭又东北曰杨阿林楚库河出焉又东北乌的河出其北麓又东北伊坦珠河出其北麓此三水均西北流注色楞格河又东北分东西二支西支包白哈尔湖之东之北遶列讷河源沿其西至北海其东支东北行恩吉德河出其南麓南注黑龙江又东北尼布楚河出焉南流至尼布楚城注黑龙江又东北衞底穆河出焉西北流注於列讷河自此分为二大支一东行抵海为外兴安岭一东北抵俄罗斯之郭列穆斯科境为金阿林二大支之闲广袤各数千里尽窝集也

  东抵大拉该海南与中国相接外兴安岭一支折而东行安巴格尔必齐河出焉河以东属中国河以西属俄罗斯又东行卓罗克齐河绰鲁纳色勒乌鲁穆河格尔必齐河鄂尔河鄂尔多昆河乌尔苏河波罗穆达河皆出其南麓注黑龙江属於中国其北麓窝集属俄罗斯又折而东北行有额尔格河巴尔坦河皆出南麓属中国其北麓窝集属俄罗斯又折而东行南麓有托克河精奇里江诸水属中国北麓有拉玛河东流注大拉该海属俄罗斯由是分为南北二支其南支又分为二一折而南行千余里为达尔剔萨阿林阿尔吉河乌能河乌拉喀河皆出西麓钦都河恩古里泊宁尼河杨奇尼河皆出南麓二麓之水皆注黑龙江属於中国一折而东南行麓水南流者曰西里穆底河曰恒滚河曰噶穆河皆属中国麓水东流者曰达温河曰鄂和达河曰乌拉克河曰乌底雅河曰鄂斯都尔纳萨河曰阿老河诸水皆属俄罗斯曰乌底河自此以南至索伦河为瓯脱地山脉又东南行索伦河出北麓东注海是为中国吉林省三姓副都统所辖地又东南行沿噶穆河之北岸又折而东行抵混同江海口其西麓南麓水皆注噶穆河及混同江其东麓水曰阿拉河玛尼噶河吉特河其北麓水曰鄂古河图胡鲁河皆注於海此皆外兴 【 脱安字】 岭之南支也其北支东北行沿拉玛河北岸而东有鄂拉河纳勒春河出东麓注大拉该海又折西北行其东麓所出诸水为达达哈河奔什纳河山脉遂与金阿林一支相合廷杰谨案通志於盛京统部疆域黑龙江将军所辖疆域及黑龙江城北至外兴安岭俄罗斯界俱详里到而何氏於安巴格尔必齐河以东外兴安岭以南大拉该海以西凡属中国诸地又皆一一指明此东北中俄分属之定界言边防者当究其朔也
都司一奴儿干都司卫三百八十四:
朵颜卫、泰宁卫、建州卫、必里卫旧《会典》作兀里、福余卫,已上洪武间置,
兀者卫、兀者左卫、兀者右卫、兀者后卫、赤不罕卫、屯河卫、安省卫,已上永乐二年置,
毛怜卫、虎儿文卫、失里绵卫、奴儿干卫、坚河卫旧《会典》有温河撒力卫,已上永乐三年置,
古贲河卫、右城卫、塔鲁木卫、苏温河卫、斡滩河卫旧《会典》有滩纳河、兀者前卫、卜颜卫、亦罕河卫、纳怜河卫、麦兰河卫、兀列河卫、双城卫、撒剌儿卫、亦马剌卫、斡兰卫、亦儿古里卫、脱木河卫、卜剌罕卫、密陈卫、脱伦卫、嘉河卫、塔山卫、阿速江卫、速平江卫、木鲁罕山卫、马英山卫、土鲁亭山卫、木塔里山卫、朵林山卫、兀也吾卫、吉河卫、札竹哈卫旧《会典》有撒竹篮、福山卫旧《会典》作福、三肥河卫、哈温河卫旧《会典》作哈里河、木束河卫、撒儿忽卫、罕答河卫旧《会典》作忽答河、札童卫已上永乐四年置
阿古河卫、喜乐温河卫、木阳河卫、哈兰城卫、可令河卫兀的河卫、哥吉河卫、野木河卫、纳剌吉河卫、亦里察河卫、野儿定河卫、卜鲁丹河卫、好屯河卫、喜剌乌河卫旧《会典》作喜速乌、考郎兀卫、亦速里河卫、阿剌山卫、随满河卫、撒秃河卫、忽兰山卫、古鲁浑山卫、阿资河卫、甫里河卫、答剌河卫旧《会典》作纳剌河、撒只剌河卫、阿里河卫旧《会典》作阿吉河依木河卫、亦文山卫、木兰河卫、朵儿必河卫、甫门河卫,已上永乐五年置
纳木河卫、童宽山卫、兀鲁罕河卫、塔罕山卫、者帖列山卫、木兴卫、友帖卫、牙鲁卫、益实卫、剌鲁卫、乞忽卫、兀里溪山卫、希滩河卫、弗朵秃河卫、阿者迷河卫、撒察河卫、斡兰河卫、阿真河卫、木忽剌河卫、钦真河卫、克默河卫、察剌秃山卫、呕罕河卫、阮里河卫、列门河卫、秃都河卫、实山卫、忽里急山卫、莫温河卫、薛列河卫已上永乐六年置
卜鲁兀卫、葛林卫、把城卫、札肥河卫、忽石门卫、札岭上卫、木里吉卫、忽儿海卫、伏里其卫、乞勒尼卫、爱河卫、把河卫、和屯吉卫、失里木卫、阿伦卫、古里河卫、塔麻速卫,已上永乐七年置
木兴河卫、木剌河卫旧《会典》作木束河卫、喜申卫、使防河卫旧《会典》作使方河、甫儿河卫、亦麻河卫、兀应河卫、法因河卫、阿答赤河卫旧《会典》作阿答古、木山卫、葛称哥卫,已上永乐八年置
督罕河卫、建州左卫、只儿蛮卫、兀剌卫、顺民卫、囊哈儿卫、古鲁卫旧《会典》作古鲁山满径卫、哈儿蛮卫、塔亭卫、也孙伦卫、可木河卫、弗思木卫、弗提卫,已上永乐十年置
斡朵伦卫,永乐十一年置
哈儿分卫、阿儿温河卫、速塔儿河卫、兀屯河卫、玄城卫、和卜罗卫、老哈河卫、失儿兀赤卫、卜鲁秃河卫、可河卫、乞塔河卫、兀剌忽卫,已上永乐十二年置
渚冬河卫、札真卫、兀里哈里卫、忽鲁爱卫,已上永乐十三年置
吉滩河卫、亦马忽山卫,已上永乐十四年置
阿真同真卫、亦东河卫、亦迷河卫,已上永乐十五年置
建州右卫、益实左卫、阿答赤卫、塔山左卫旧《会典》作塔山前城、讨温卫旧《会典》作“成”,已上俱正统间置寄住,毛怜卫,
此下正统已后续置:可木卫、失里卫、失木鲁河卫、忽鲁木卫、塔马速卫、失烈木卫、吉滩卫、和屯卫、禾屯吉河卫、亦失卫亦力克卫纳木卫、弗纳河卫、忽失木卫、兀也卫、也速伦卫、巴忽鲁卫、兀牙山卫、塔木卫、忽里山卫、罕麻卫、木里吉河卫、引门河卫、亦里察卫、只卜得卫、塔儿河卫、木忽鲁卫、木答山卫、立山卫、可吉河卫、忽失河卫、脱伦兀卫、阿的纳河卫、兀力卫、阿速卫、速温河卫、纳剌吉卫、撒剌卫、亦实卫、弗朵脱河卫、亦屯河卫、兀讨温河卫、甫河卫、剌山卫、阿者卫、童山宽卫、替里卫、亦里察河卫、哈黑分卫、秃河卫、好屯卫、乞列尼卫、撒里河卫、忽思木卫、兀里河卫、忽鲁山卫、弗儿秀河卫、没脱伦卫、阿鲁必河卫、咬里山卫、亦文卫、写猪洛卫、答里山卫、古木河卫、剌儿卫、兀同河卫、出万山卫、者屯卫、喜辰卫、海河卫、兰河卫、朵州山卫、者亦河卫、纳速吉河卫、把忽儿卫、镇真河卫、也速河卫、者剌秃卫、也鲁河卫、亦里河卫、失里兀卫、斡朵里卫、秃屯河卫、者林山卫、波罗河卫、朵儿平河卫、散力卫、密剌秃山卫、甫门卫、细木河卫、没伦河卫、弗秃都河卫、者列帖卫、察札秃河卫、出万河卫、者帖列卫、兀失卫、忽里河卫、失里绵河卫、兀剌河卫、爱河卫、洽剌察卫、卜忽秃河卫、没伦卫、卜鲁卫、以哈阿哈卫、速江平卫、兀山卫、弗力卫、失郎山卫、亦屯卫、木河卫、竹墩卫、河木卫、哈郎卫、岁班卫、失山卫、考郎卫、筑屯卫、黑里河卫、右城卫、弗河卫、文东河卫、阿古卫、弗山卫、兀答里卫、纳速河卫、失列河卫、朵儿玉卫、兀鲁河卫、弗郎罕河卫、赤卜罕山卫、老河卫、竹里河卫、吉答纳河卫、者不登卫、也速脱卫、阿木河卫、颜亦卫
已下添设:山答卫、塔哈卫、弗鲁纳河卫、行子卫、兀勒阿城卫、阿失卫、吉真纳河卫、法卫、薄罗卫、塔麻所卫、布儿哈卫、亦思察河卫、失剌卫、卜忽秃卫、撒里卫、你实卫、平河卫、忽里吉山卫、阿乞卫、台郎卫、塞克卫、拜苦卫、所力卫、巴里卫、塔纳卫、木郎卫、额克卫、勒伏卫式木卫、树哈卫、肥哈答卫、盖千卫、英秃卫、乞忽卫、阿林卫、哈儿速卫、巴答卫、脱木卫、忽把卫、速哈儿卫、马失卫、塔赛卫、札里卫、者哈卫、恨克卫、哈失卫、交枝卫、葛卫、艾答卫、亦蛮卫、哈察卫、革出卫、卜答卫、蜀河卫、秃里赤山卫、赛因卫、忙哈卫
所二十四
兀者托温千户所、哈鲁门山千户所、兀者揆野木千户所、兀的罕千户所、兀者稳免赤千户所、得的河千户所、鱼失千户所、五年千户所、兀者已河千户所、真河千户所、兀的千户所、屯河千户所、哈三千户所、兀者屯河千户所、古贲河千户所、五音千户所、锁郎塔真河千户所、兀者揆野人千户所、敷答河千户所、兀秃河千户所、可里踢千户所、哈鲁门千户所、兀讨温河千户所、兀者撒野人千户所
站七
别儿真站、黑龙江地方莽亦帖站、弗朵河站、亦罕河卫忽把希站、忽把希站、弗答林站、古代替站
地面七[编辑]
弗孙河地面、木温河地面、埇坎河地面、撒哈地面、亦马河咬东地面、可木地面、黑龙江地面
寨一
黑龙江忽里平寨



女真北山野人元、明代,该名词还包括今黑龙江下游的“野人”、外兴安岭甚至东西伯利亚、 堪察加沿海的居民就是“北山野人 。北山野人说的北山指的奴儿干之山,即外兴安岭及鄂霍次克海北岸山区,次部人乘鹿出入即清处使鹿部之一,亦即清代奇勒尔族,以捕各种海产进贡明“清两朝。 野人女真是对散居女真人的一种泛称,并未形成像建州、海西女真那样的联盟集团。明末居住黑龙江以南地区的不少氏族和部落,被努尔哈齐和皇太极征服后,南迁到浑河流域,后来成了满族的一部分;但分布在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区的诸部落,大多未纳入满族共同体,于清初形成了今天居住我国和俄罗斯境内的赫哲(俄罗斯境内的称那乃)、鄂温克(埃文基)、鄂伦春(鄂罗奇)、费雅克(尼夫赫)等族。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楚科奇人形成于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区,他们由此向北迁移时,同化了一部分尤卡吉尔人和爱斯基摩人,由此形成了楚科奇族。他们的祖先就是正宗的北山野人女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6-5-29 12:00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宣六慰
明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三个宣抚使司和六个宣慰使司的总称。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寮国军民宣慰使司。其中,孟养宣慰使司、木邦宣慰使司部分在今缅甸境内,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在今泰国境内,车里宣慰使司的部分、寮国宣慰使司的全部在今寮国境内,余均在中国云南境内。明代宣慰使司设宣慰一人,从三品;周知一人,正四品;副使一人,从四品;佥事一人,正五品。宣抚司设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从五品;佥事一人,正六品。宣慰使、宣抚使管辖司内军民之政,原属吏部。后明朝政府因宣抚司、宣慰使司都领有土兵,于洪武末年改由兵部管辖,但实际上没有全部贯彻。宣抚使、宣慰使定期朝贡,按年交纳定额赋税,称为差发,战时听供朝廷征调。明代统治者设置宣慰使司、宣抚司等土司制度,以土司治土军民,是借助传统统治权力来达到控制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目的。



1413年,即永乐十一年,明朝在云南南部设立十个宣慰司,为:麓川平缅、木邦、孟养、缅甸、八百、车里、寮国、大古喇、底马撒、底兀剌。当时拥有几乎缅甸全境、泰国北部、寮国北部、印度东部一区,毗邻孟加拉国,可观印度洋之潮。

但从1531年开始至1606年,缅甸、寮国的地方势力逐步攻陷了这些宣慰司,在一番长期而艰巨的拉锯战和扯皮之后,中国的西南疆域退缩到了和今天相差无几的地方。只有越南以北、缅甸以东的地方的汉化速度超过独立速度,成为了延续至今且及其稳固的中国领土。而曾经存在过的印度洋出海口则成为了昨日黄花。

【大明極盛全圖】




——文章:至昊
       出品:昊国学宫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