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23|回復: 0

[端午节(五月初五)] 让端午唤醒文化记忆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6-9 21: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让端午唤醒文化记忆

粽香浓、雄黄烈;龙舟竞逐、吟诗折柳;插艾条、菖蒲辟邪,带铜钱、肚兜祈福……端午临近,这一中国节,再次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塑造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端午节内涵丰富,从其各种别名中可见一斑。天中节、龙舟节、浴兰节、端阳节、诗人节……顾名可思义,岁时节点、人神祭祀、祈福纳祥、家庭人伦,是构成端午文化的多重景深。『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对诗人屈原的纪念,更让这个节日有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有人极而言之,『没有端午,何以中国』,正是因为端午富含中华文化基因,既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表达,更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

不过,就像很多传统节日一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端午也曾在『古今』和『中西』之间,一度失落。

自『古今』而观之,高楼大厦的生活,远离了田野山林,难以采摘艾草、菖蒲;流动时代的人们,虽能买到粽子,却少了一大家子包粽煮粽食粽的其乐融融。自『中西』而观之,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成了『闯入者』,其商业化、娱乐化、趣味性,对中国传统节日生态造成不少冲击。这样的『古今之变』『中西之惑』背后,是中国社会三千年未有之大转型,也是人类文明亘古未有之大交融。置身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大潮之中,基于农耕文明而形成的端午节俗,该如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场景?如若让端午传统持续失落,无疑会有损文化认同感、消散文化向心力。

然而,中华文化却也正是在『古今』『中西』之间,获得了更大张力。文化恰似长河,既有大浪淘沙沉淀的河床,也有奔腾澎湃汇入的支脉,因而不舍昼夜、源远流长。外在环境越是变化,文化传统越需坚守,只有这样,传统方为传统——这是考验文化守成定力的重要维度。但传统也不是死水、不是静物,主动适应变化,创新表现方式,注入时代气质,传统方有生机也更具价值——这是考验文化应变创新能力的重要维度。

端午文化,应该更可以在传承中别开生面。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正可为端午提供新的载体、创制新的手段、赋予新的内涵。比如,立足对屈原的纪念,发掘『诗人节』传统,读诗诵诗赛诗,重塑『诗如海』的端午;比如,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实现『数字化』的端午;比如,顺应全球化大趋势,推动东亚国家共建共享端午文化,打造『走出去』的端午。在这些方面,政府、企业、媒体、社会都可大有作为。端午如是,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又何尝不是这样?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觉,关键是文化创新。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创新形塑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从这个角度看,弘扬端午文化,正是为了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