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隱儒(1916—1993)是有名的古籍版本學家,在古籍版本鑑定與研究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原名魏文莊,曾用名魏文潛,河北辛集(原束鹿縣)人,早年供職於中華書局,1949年以後轉入中國圖書公司、新華書店、中國書店,後來供職於北京市文物局,從事古籍版本研究、鑑定。在二十世紀以來的古籍版本鑑定、印刷史研究方面,魏隱儒稱得上獨樹一幟,成就卓著。他長期浸淫於古舊書的整理、鑑定與研究,『每訪得珍籍善本,輒反覆探討,翻檢前人著錄,求教書林故老,察其優劣,辨其真偽,而且勤於積聚資料』(慕湘【中國古籍印刷史·序】)。他不僅具有鑑別真偽的『法眼』,更筆耕不輟,所著之【中國古籍印刷史】【古籍版本鑑定叢談】【印刷史話】【古籍鑑賞】【藏書家傳略】【古籍裝訂修補知識】【書林掇英——魏隱儒古籍版本知見錄】等,是古籍版本研究與鑑定、印刷史論方面的扛鼎之作。藏書家和散文家黃裳(1919—2012)稱其『在版本著錄上所下的功夫有突過前人之處,舉凡書名、卷數、作者、斷代、行格、版式、封面、刻工、題跋、藏印、紙張諸項無不一一著錄,使一書的全貌粲若列眉,對藏書家和版本研究者都是絕好的參考資料。所著諸書,都爲作者目見,絕無轉相援引、不盡不實之病』(黃裳【書林掇英——魏隱儒古籍版本知見錄·序】),可謂知人之論。正因如此,大凡涉獵古籍者,未嘗不以其書爲入門之徑者。
在古籍版本之外,魏隱儒同時還是一個在藝術上造詣很深的書畫家。他自幼喜愛書畫,臨習過【芥子園畫傳】及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柳公權的【玄秘塔】、歐陽詢的【醴泉銘】、趙孟頫的【神道碑】等,練就一身過硬的童子功。年及弱冠,魏隱儒便考入北平私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受過系統的中國畫專業訓練。他還是李苦禪(1899—1983)的嫡傳弟子,其繪畫中的雄鷹便明顯有李師影響之痕。他擅長花卉、翎毛,尤長於畫鷹。其畫從李苦禪上溯至徐渭、陳淳及八大山人,對吳昌碩、齊白石也有所借鑑,在書畫鑑藏界有一定的影響。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魏隱儒的畫進入藝術市場,受到收藏家的追捧。
在1979年7月5日魏隱儒致書畫鑑定家蘇庚春(1924—2001)的信札中,便可看到書畫家身影的魏隱儒:
庚春同志:您好!
6月5日來函,早經收到,省文物商店也於6月27日來信,談及庫存畫作幾千張,銷售很少,每月才售出三四幅畫,故將畫作退回。分心之處,表示感謝。退件已分別交榮寶齋、外貿收購。
據說北京書畫銷售情況也不好。寶古齋、北京畫店,都進行整頓,暫停收新畫,外貿也暫不收新人的畫。我已給他畫了一年多,仍繼續收。自廣州回京後,黑龍江文物店、新疆文物店派人來京徵求作品,我給他們畫一二尺小畫數十張,忙了一陣。
5月底調至故宮,代中央紀委把康生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依仗權勢巧取豪奪的圖書文物,搞一內部展覽。我搞古書部分,現已基本完成,回到文物局。昨遇馬保山,今見趙存義,談您對我熱心照顧,不勝感激!請轉告省文物店,退件早已收到,不另寫信。祝
近好!
魏隱儒79.7.5。
收信人及地址爲:『廣州市延安2路401號省博物館,蘇庚春同志啟』,『延安2路』即今之『文明路』,爲廣東省博物館舊館所在地(新館已於2010年搬遷至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東路二號)。寄信人地址爲:『北京市安定門外興化西里1號樓3單元102號』,信箋上『北京市文物管理處』爲『北京市文物局』的前身。在信中,魏隱儒談及繪畫代銷之事及近來的工作情況。雖然只是寸箋短札,但卻蘊含豐富的信息,有助於我們了解一個古籍版本專家的另一面。
蘇庚春早年曾隨父親蘇剔夫(1888—1963)在北京琉璃廠經營字畫店貞古齋。1949年以後,他轉入字畫古玩店寶古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因工作需要,蘇庚春南下廣東,先後任職於廣東省博物館和廣東省文物鑑定站。魏隱儒寫此信時,蘇庚春尚在廣東省博物館工作,這一年的八月七日,他被任命爲該館保管部副主任。由於他在京、粵兩地的影響力,再加上其時廣東得風氣之先,爲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故『文革』後很多書畫家(尤其是來自北方地區的書畫家)都藉助於蘇庚春的地緣和人脈優勢,委託其代爲尋找鬻畫門路。廣東省文物商店、廣州市文物商店(粵雅堂、博古齋)、集雅齋及廣東省博物館下屬公司藝林軒等都是當時畫家售畫的主要場所,信中所言『省文物商店』即爲『廣東省文物商店』。據信中所言,當時廣州的新畫行情並不理想,『庫存畫作幾千張』而『每月才售出三四幅畫』,所以魏隱儒的畫也只能和其他人的畫作一樣作『退件』處理。從信中還可知,在廣州市場之外,『北京書畫銷售情況也不好』,但寶古齋、北京畫店及外貿部門、黑龍江文物店、新疆文物店等機構也仍在代售魏隱儒畫作,說明彼時整個書畫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魏氏繪畫依然還是被書畫經營者所看好。
在工作方面,魏隱儒談到這年5月借調到故宮去參與整理抄沒的康生所藏文物事宜。他主要負責康生藏書的整理工作。據有關文獻記載,這批『藏書』不乏善本圖書,魏隱儒發現了這些書大多來自於藏書家劉盼遂(1896—1966)、阿英(1900—1977)和傅惜華(1907—1970)等人,『文革』中被康生所掠奪。書上大多鈐了康生的『戊戌人』『康生』『歸功』『康生看過』『大公無私』等印鑑。信中所提到的詳細時間,正好可以與這段歷史互證。信中還談及『馬保山』和『趙存義』,都是有名的文物鑑定專家。馬保山又名馬寶山(1911—2004),河北衡水人,曾在琉璃廠做學徒,從事碑帖書畫鑑藏,尤精於碑帖鑑定,曾鑑藏孫過庭的【景福殿賦】、顏真卿的【裴將軍帖】、元代張遜的【雙鉤竹】和盛懋的【秋江待渡圖】等名跡,著有【書畫碑帖見聞錄】;同時兼擅繪畫,善畫山水、松竹,出版有【馬寶山先生畫集】,分別於1977年和1979年爲蘇庚春作【松柏竹石圖】和【山水圖】等;趙存義(1917-2001),河北冀縣人,曾爲貞古齋齋主蘇剔夫的學徒,長於書畫鑑定。據此不難看出,魏隱儒、蘇庚春、馬保山、趙存義等既是鄉友,又是同道中人,他們有著相似的藝術經歷,是二十世紀初以來從琉璃廠和藝術市場中走出的文物鑑定家群體的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