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42|回復: 2

[医药临床] 〖本经〗大枣补脾肺 缓阴血 和阴阳 调营卫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8-24 09: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本经〗)

大枣气平味甘,纯和凝重,左右上下咸宜,四达不悖而最善补脾肺。肺主一身之元气,脾主一身之血气,肺脾得大枣补益,气血充盈调和,诸病症皆因之痊愈,本节经文之大意如此。

中焦脾胃虚弱,常有胃脘疼痛不适病症,如各种慢性胃炎,多系劳倦内伤、饥饱无常、生冷辛辣刺激、肝气横逆所致。无论寒积或湿热內郁,皆以补益中焦为要。余常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大枣为基础用药,合以清导行滞、理气疏肝、温阳建中、活血清热诸药,务使药力游溢脏腑、洒陈经络,寒热瘀积之邪气自去,胃气渐平而胃炎渐愈。脾土虚弱,中气下陷,中州大气旋转不利则清阳不升,九窍闭塞,余常以补中益气之法,治大便秘结、小便涩淋不畅以及耳聋、鼻塞等,可证〖本经〗所论大枣通利九窍之含意。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三焦为营卫之本,脾肺之运化又为三焦之本,大枣补土、补血、化气即补益脾肺正气,则三焦得益,卫气开发,汗出而外邪去,此解表方药多辅大枣故也。

桂枝汤为解肌发表之第一方,药后遍身漐漐然微似有汗者则愈,不可令汗出如水流漓;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服药后可不经发汗而病解,或得微汗而解。桂枝、小柴胡之能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之功效,与重用大枣十二枚补益脾肺、和营调卫之功密切相关。桂枝汤诸多加减用方,如欲发奔豚之加桂汤;腹满时痛之芍药汤;腹满大实痛之加大黄汤;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之加葛根汤也必用大枣十二枚。而小柴胡汤诸多加减用法,除胁下硬满去大枣外,也皆用大枣十二枚。余仿仲景桂枝、小柴胡方意用九味羌活汤、葱豉汤解表散寒,常加大枣数枚,唯风热、温热、暑热、温毒诸症即便虚馁,辛凉解毒、分消降火诸方皆不用大枣,大枣甘而微热故也。

大枣虽性平,较大剂量补益之力也大。素体血虚之人复感外邪,正气为之抑阻,气血运行不利,四肢不能温养,四肢厥冷而遍体寒气盛,仲景当归四逆汤重用大枣二十五枚温养脾胃,养血通脉;炙甘草汤治脉结代、心动悸者,以大枣三十枚温养胃气以资营血之本源。炙甘草、生地、桂枝等始能『通心脉、利血气』,『主伤中,逐血痹』,通行心脏郁滞之气血也;薯蓣丸以大枣百枚为膏,山药、人参益气调中,阿胶、生地等养血滋阴,余药始能祛风散邪,理气开郁,以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又十枣汤治心下硬满、引胁下痛、水气癖结之悬饮,水肿腹胀之属实证者,非以芫花、甘遂、大戟苦寒峻下,直达水饮结聚处攻之不足以除。但峻下伤正气,佐以肥实大枣十枚,安中而调和诸药,缓解其毒性,峻下而不伤正,配合成方,寓有深意。深师朱雀汤(即本方更加大枣十二枚),疗久病癖饮,停痰不消,头时时眩痛,眼睛、肌体、手足、十指甲尽黄,并疗胁下支满饮,辄引胁下痛。

养益诸方,未必以大枣为主药,然大枣甘平以补脾肺,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凡气血、阴阳、津液、脉络、骨髓、脏腑一般虚损大约适用之。黄疸、胀满、湿痰、积滞、温热、暑湿、热毒诸病前后,大约皆忌之。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 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4-15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经》大枣补益脾肺要义阐微

《神农本草经》论大枣"安中养脾,助十二经"之效,实为补益脾肺之要药。其味甘性平,质厚味浓,具中和之性,能斡旋中州而灌溉四旁。今就经旨要义,分三端详述之。

一、培土生金之枢机
大枣甘缓补益,尤擅调理中焦。《素问》言"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大枣能安中和胃,正合"中央土以灌四傍"之旨。余临证见脾虚胃痛者,恒以四君子汤配伍大枣,取其甘缓和中,佐白术之燥、茯苓之渗,使补而不滞。至若东垣补中益气法,更以大枣佐黄芪、升麻,俾清阳得升,浊阴自降,九窍不利诸症遂除。此正应《本经》"通九窍"之说,实乃脾升胃降之枢机得复使然。

二、调和营卫之妙用
大枣在经方中之运用,尤见仲景心法。桂枝汤取大枣十二枚,与生姜相伍,一守一走,助营卫交会。盖卫气出下焦而温分肉,赖中焦之转输。大枣补脾以资卫源,和胃以助营化,故能"和阴阳、调营卫"。小柴胡汤用大枣,非独补虚,实寓"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深意。余治外感兼虚者,于九味羌活汤中酌加大枣,取其补中托邪之功,然风热温病则当慎之,恐甘温助热也。

三、养血通脉之殊功
大枣色赤入血,质润补津。《金匮》当归四逆汤用大枣二十五枚,合当归、桂枝,成养血通脉之剂。盖"四肢者,诸阳之本",血虚寒厥者,非大剂量枣肉不能温养。至若炙甘草汤用三十枚,薯蓣丸竟至百枚,皆取"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义。大枣在此类方中,非仅佐使之任,实为化生精血之基,故能助诸药"逐血痹""通心脉"。

要之,大枣之用,其要在"和"字: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然今人用枣,多作饴糖之代,或仅取调味,失其真义。须知仲景用枣,自有法度:补中不过十二枚,养阴须至二三十,薯蓣丸百枚为膏,又别有深意。学者当于经方中细究其配伍之妙,始得《本经》真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