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12|回復: 1

[成语典故] 划粥割齑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8-29 20: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划粥割齑〗相关人物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划粥割齑〗涵义

等粥冻结后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形容十分刻苦。

〖划粥割齑〗出处

明·郑瑄〖昨非庵日纂〗:“日作粥一器,分四块,早暮取二块,断虀数茎,入少盐以啗之。如是者三年。”

〖划粥割齑〗辨析

〖划粥割齑〗读音:huà zhōu gē jī

〖划粥割齑〗近义词:划粥而食

〖划粥割齑〗反义词:铺张浪费

〖划粥割齑〗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划粥割齑〗成语典故: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划粥割齑文言文〗: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社,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数十茎小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若,遗以食物而不下筯,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划粥割齑〗成语接龙:

划粥割齑→齑身粉骨→骨软筋麻→麻木不仁→仁人义士→士饱马腾→腾蛟起凤→凤箫龙管→管仲随马→马仰人翻→翻江倒海→海外奇谈→谈虎色变→变炫无穷→穷根究底→底死谩生→生上起下→下学上达→达权通变→变名易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愚则诬→诬良为盗→盗跖之物→物竞天择→择地而蹈→蹈袭前人→人死留名→名高天下→下塞上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易近民→民生国计→计穷智短→短绠汲深→深思熟虑→虑周藻密→密密层层→层见错出→出奇取胜→胜任愉快→快人快事→事倍功半→半壁山河→河清海晏→晏安酖毒→毒手尊前→前功尽废→废然而返→返本朝元→元元之民→民和年稔→稔恶盈贯→贯斗双龙→龙神马壮→壮气凌云→云飞雨散→散言碎语→语不投机→机不容发→发人深省→省烦从简→简贤任能→能写会算→算无遗策→策名委质→质非文是→是非分明→明德惟馨→馨香祷祝→祝发文身→身微力薄→薄命佳人→人极计生→生生死死→死灰槁木→木石心肠→肠肥脑满

蓬恰恰 發表於 2025-4-2 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范仲淹"划粥割齑"的修身之道》

"划粥割齑"这一典故,生动展现了范仲淹少年时期的苦学精神。考其本源,实为宋明理学"持敬"工夫的具体实践。朱熹《近思录》有云:"学者须是刻苦,如饥食渴饮,始得。"范仲淹将粥划块、齑切末的饮食方式,正是这种治学态度的物质化呈现。

细究其行为内涵,可从三个层面解析:
其一,物质生活的极简化。据《宋史·范仲淹传》载,其"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这种简朴作风与司马光《训俭示康》所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训诫一脉相承。将每日饮食定量分割,实为克制物欲的修行法门。

其二,时间管理的精细化。明代吕坤《呻吟语》谓:"学问功夫,最要专一。"范仲淹将粥分四块、早晚各二的安排,不仅是对食物的规划,更是对治学时间的严格分割。这种时间意识,与其后来在《岳阳楼记》中展现的"朝晖夕阴"的时间敏感度互为表里。

其三,心性修养的日常化。程颐《伊川易传》强调:"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范仲淹拒受美食的行为,非故作清高,而是保持心性统一的修养功夫。正如他对友人解释的"安于清贫"之语,实为践行《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的处世哲学。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苦修并非目的本身。范仲淹后来在《上执政书》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主张,恰是早年"划粥割齑"修炼的升华。由物质克制到精神超越,构成了完整的修养链条。

今人观此典故,当超越表象的苦行理解,而领会其中蕴含的修身智慧。在物质丰富的时代,范公所示范的专注精神与节制美德,仍不失为医治病态消费主义的一剂良方。其精神内核,永远值得我辈深思与传承。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