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6|回復: 0

[成语典故] 两虎相争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8-29 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两虎相争〗相关人物

陈轸,战国时期纵横家。

〖两虎相争〗涵义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两虎相争〗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两虎相争〗辨析

〖两虎相争〗读音: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两虎相争〗近义词:两虎相斗

〖两虎相争〗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

〖两虎相争〗造句

1、接下来的两虎相争确实令人胆战心惊。

2、没错,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对咱们可是好事!

3、这样的两虎相争,要想一个活口不留的灭掉对方,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4、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宁虎到是很看好那桑木,在天宝阁的斗兽场,这桑木是常胜将军,夺冠的希望最大。

5、如今讨贼军和北洋军两虎相争,一时半会是不会结束的;给了讨贼军钱物,那北洋军来要怎么办?索性都不给!

6、在此后的岁月里,也必然是两虎相争的局面,至少陈胜目前是这样认为的。

7、这李文龙实力也不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8、众喽罗见少寨主胜了,自是欢呼雀跃,他们虽然不想寨中无强人带领,又过回以前的日子,但同样不想看到两虎相争的局面。

9、十年前终极一班的老大碰到十年后的king怎么可能相安无事,他们一定拼个你死我活的,正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10、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即使她知道自己的男人是千年难遇的“魔脉”。

〖两虎相争〗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陈轸来到秦国,正赶上秦惠王为一件事发愁呢。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也没分出胜负,而且战争也没有停止。

秦国是当时的一个大国,秦惠王想凭借自己的实力来阻止这场战争,一是彰显一下自己的实力;二是以阻止战争为借口,然后乘虚消灭两国。于是他就问左右的大臣,大臣们都各执一词,有的认为阻止这场战争好,有的认为不该阻止这场战争,秦惠王没有决定下来。惠王见众官的说法都不一样,一时间不能决定,所以就想听听陈轸的想法。

陈轸听秦惠王诉说完自己的烦恼以后,先不谈这场战争,而是给秦惠王讲了一则〖两虎相争〗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卞庄子,以开旅馆为业,因此人们也叫他馆庄子,他还雇了一个小伙计。卞庄子为人喜好勇武,而且自己也很厉害,只身敢同老虎搏斗。

有一天,一个牧童跑来,对卞庄子说:“不好了!两只老虎正在争吃我的牛呢!你快帮帮忙把老虎赶跑吧!”

卞庄子听到后,浑身热血沸腾,好像在燃烧,马上就提着宝剑随着牧童跑到山上。到了山上,只见一大一小两只老虎正咬住一头牛,牛拼命地挣扎着。卞庄子二话不说,拔出宝剑就要去刺杀老虎。

这时,跑来的旅馆小伙计一把拉住卞庄子说:“两只老虎正争着要吃牛,吃到了甜头,必然争抢起来,争抢起来必然互相搏斗。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死’,死的那一只肯定是小老虎。等小老虎死了以后,大老虎肯定也要受伤。到时候你刺杀那只受伤的老虎,轻而易举。这样一来,你只要刺杀一只老虎,就可以获得刺杀两只老虎的美名。”

卞庄子认为小伙计说得有道理,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等着。

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因为怎样分得食物的问题互相搏斗起来,大老虎被小老虎咬伤了,小老虎被大老虎咬死了。这时卞庄子拿起宝剑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果然一举两得,获得了刺杀双虎的美名。

陈轸讲完了故事,对秦惠王说道:“现在韩魏两国相攻,一年也没停止。这必然使大国受伤,小国灭亡。大王讨伐受伤的大国,这不是一举消灭了两个国家吗?这同卞庄子刺虎是同样的道理。”

〖两虎相争〗成语接龙:

两虎相争→争强斗狠→狠心辣手→手不释书→书生之见→见可而进→进退无据→据理力争→争强显胜→胜友如云→云屯鸟散→散兵游勇→勇冠三军→军令如山→山珍海错→错认颜标→标新领异→异草奇花→花前月下→下回分解→解骖推食→食不重肉→肉眼凡夫→夫人裙带→带砺山河→河汉江淮→淮南鸡犬→犬吠之警→警愦觉聋→聋者之歌→歌声绕梁→梁孟相敬→敬陈管见→见利忘义→义正辞严→严刑峻法→法力无边→边尘不惊→惊魂落魄→魄散魂飘→飘洋过海→海内鼎沸→沸反盈天→天生尤物→物阜民丰→丰肌弱骨→骨鲠在喉→喉长气短→短吁长叹→叹老嗟卑→卑以自牧→牧豕听经→经邦纬国→国色天姿→姿意妄为→为期不远→远交近攻→攻玉以石→石烂江枯→枯本竭源→源清流清→清莹秀澈→澈底澄清→清夜扪心→心回意转→转愁为喜→喜不自禁→禁网疏阔→阔论高谈→谈笑自若→若不胜衣→衣不兼采→采兰赠药→药到病除→除患兴利→利傍倚刀→刀山火海→海屋筹添→添枝接叶→叶落归根

〖两虎相争〗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想成功,就得善于利用对方的内部矛盾,先坐观成败,然后就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