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相关人物
周景王(?—前520年),东周君主。他是周灵王的儿子。景王在位时,财政困难,连器皿都要向各国乞讨。
籍谈(?——?),姬姓,籍氏,名谈,又称籍父,是籍游的儿子,晋国大夫。
〖数典忘祖〗涵义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典忘祖〗出处
〖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数典忘祖〗辨析
〖数典忘祖〗读音:shǔ diǎn wàng zǔ
〖数典忘祖〗近义词:崇洋媚外
〖数典忘祖〗反义词:饮水思源
〖数典忘祖〗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数典忘祖〗造句
1、我们不能数典忘祖,把自己的祖国说得一无是处。
2、要大家都割舍掉对自己民族的感情,这种数典忘祖的事能做吗?
3、纵然是留学国外,也要记得自己的文化根源,岂可数典忘祖?
4、如今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人可多着呢!
5、你只知西洋的钢琴而不晓得国乐中的胡琴,真有点数典忘祖了!
6、他这种数典忘祖的作法,我个人期期以为不可。
7、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
8、他总是数典忘祖,真是不肖子孙。
9、没有祖先哪有我们?为人子孙切不可数典忘祖。
10、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可不能数典忘祖啊。
〖数典忘祖〗成语典故:
前527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去安葬穆后,籍谈担任副使。葬礼结束后,周景王和荀跞除去丧服饮宴,以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
周景王问荀跞:“伯氏,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这是为什么?”荀跞向籍谈作揖请他答复。
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从王室接受了明德之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进献给天子。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远离王室,天子的威信无法到达,我们拜服戎人都没时间,怎么能进献彝器?”周景王说:“叔氏,你忘了吧!叔父唐叔,是周成王的同胞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分得赏赐吗?密须之鼓和它的大路战车,是周文王用来大蒐礼检阅军队的。
阙巩之甲,是周武王攻克商朝时穿着的铠甲。唐叔接受了这些明德之器,用来居住在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的晋国地域上。这以后晋文公接受了周襄王所赐的大路、戎路的战车,还有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和勇士,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分得的赏赐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策书上,用土田来奉养它,用彝器来安抚它,用车马衣服来表彰它,用旌旗来显耀它,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所谓福。
这种福佑没有被记载,叔父的心哪里去了呢?而且你的高祖孙伯黡当初掌管晋国典籍,以正卿的身份主持国家大事,所以称为籍氏。等到辛有的次子董到了晋国,在这时才有了董氏的史官。
你是司典的后裔,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对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后,周景王说:“籍谈的后代恐怕不能享有禄位了吧!举出了典故却忘记了祖宗。”这就是成语“数典忘祖”的来源。
籍谈回国后,把这些情况告诉叔向。叔向认为周景王恐怕不得善终,作为天子没有服满丧期就饮宴奏乐,是不合于礼的。言语用来考核典籍,典籍用来记载纲常。忘记了纲常而言语很多,举出了典故也没用。
〖数典忘祖〗成语接龙:
数典忘祖→祖功宗德→德本财末→末路穷途→途穷日暮→暮色苍茫→茫茫苦海→海涸石烂→烂如指掌→掌上观文→文质彬彬→彬彬文质→质疑问难→难言之隐→隐天蔽日→日饮亡何→何所不为→为法自弊→弊帚自珍→珍禽异兽→兽心人面→面无惭色→色若死灰→灰身灭智→智小言大→大红大紫→紫绶金章→章决句断→断发文身→身名俱败→败德辱行→行若无事→事不有余→余响绕梁→梁上君子→子虚乌有→有约在先→先花后果→果行育德→德尊望重→重足累息→息迹静处→处安思危→危急存亡→亡魂丧胆→胆大心粗→粗茶淡饭→饭牛屠狗→狗追耗子→子夏悬鹑→鹑衣鷇食→食玉炊桂→桂林一枝→枝叶相持→持斋把素→素餐尸位→位不期骄→骄兵之计→计日以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膝之地→地丑德齐→齐大非偶→偶变投隙→隙穴之窥→窥豹一斑→斑衣戏彩→彩凤随鸦→鸦默鹊静→静言庸违→违世乖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蔬食→食不暇饱→饱经风雨→雨打风吹→吹网欲满→满谷满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