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相关人物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七步之才〗涵义
指的是曹植有七步成诗之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七步之才〗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之才〗辨析
〖七步之才〗读音:qī bù zhī cái
〖七步之才〗近义词:文不加点
〖七步之才〗反义词:呆头呆脑
〖七步之才〗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七步之才〗造句
1、他很有文学才华,上中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2、她文思敏捷,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3、他长于写作,有七步之才。
4、此情此景,颇有几分曹植七步之才的意思。
5、速度是有了,可质量就未必能跟得上,因为我不是曹植,暂时还没有他七步之才的能力。
6、楼上雅娘拊掌大笑,道:说的妙,说得妙极!才思敏捷,不愧是七步之才的俊才!——钟公子,我很赞同萧公子这个点评。
7、如此一来,才有了朝堂上,王居正落井下石,李麟七步之才,扭转乾坤的一幕。
8、古人做诗,那也是需要构思推敲的,象曹植那样七步之才者,毕竟凤毛麟角,这钟文博自然不是其中一个。
9、二郎,不愧为武功第一才子,这也是七步之才啊!
〖七步之才〗成语典故:
曹丕登位后,命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曹植果真在七步之内做出诗。曹丕也受此诗所感,放了曹植。
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与卞皇后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操改变对他的看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就在这一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七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曹丕想了想,说道:“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忖,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七步之才〗成语接龙:
七步之才→才气无双→双桂联芳→芳兰竟体→体规画圆→圆颅方趾→趾踵相接→接二连三→三分鼎立→立竿见影→影影绰绰→绰绰有裕→裕国足民→民有菜色→色飞眉舞→舞凤飞龙→龙雏凤种→种学绩文→文房四艺→艺不压身→身轻言微→微服私行→行崄侥幸→幸灾乐祸→祸及池鱼→鱼书鴈信→信而有征→征敛无度→度日如年→年壮气锐→锐挫气索→索隐行怪→怪声怪气→气消胆夺→夺胎换骨→骨肉相连→连三接四→四平八稳→稳步前进→进退出处→处之晏然→然糠自照→照萤映雪→雪窗萤火→火耨刀耕→耕当问奴→奴颜婢色→色厉胆薄→薄技在身→身败名裂→裂石穿云→云屯蚁聚→聚萤映雪→雪飘如絮→絮絮叨叨→叨在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辨惑→惑世诬民→民和年稔→稔恶盈贯→贯穿今古→古是今非→非昔是今→今来古往→往古来今→今愁古恨→恨之入骨→骨化形销→销声匿影→影形不离→离题万里→里勾外连→连天匝地→地下修文→文似其人→人约黄昏→昏迷不省→省衣节食
〖七步之才〗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读书不能死读书,不能读死书,要灵活,懂得举一反三,懂得根据自身所处环境的不同而随机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