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12|回復: 0

[成语典故] 乐不思蜀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9-16 0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乐不思蜀〗相关人物

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刘备之子,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

〖乐不思蜀〗涵义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辨析

〖乐不思蜀〗读音:lè bù sī shǔ

〖乐不思蜀〗近义词:乐而忘返、流连忘返、乐不可支

〖乐不思蜀〗反义词:归心似箭、安不忘危、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乐不思蜀〗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乐不思蜀〗造句

1、你到了外国,可不能乐不思蜀,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2、这个富翁到了纸醉金迷的巴黎后,便乐不思蜀,决定不再回香港了。

3、久在北京的他有点乐不思蜀了。

4、哪知他人到了外国,就乐不思蜀,连信都不写回来了。

5、金钱,美人,权力,应有尽有,保证你乐不思蜀永远活在快乐中。

6、世界最大的一个对冲基金的研究主管称,最近是一个“乐不思蜀”的氛围,主流基金和对冲基金都采取同样的策略:从债券市场跳到股票市场,然后转向外汇市场,再转向新兴市场。

7、他们已经出国玩了几天,竟然一点都不想家,简直乐不思蜀呢!

8、有的人一到城里,狠快沉迷于五光十色中,乐不思蜀,早忘故乡事了。

9、伴随着这些娱乐设施,林峰还真有点儿乐不思蜀的感觉,同时也和龙组的其他人拉近了不少关系,当然龙组里本来也有几个林峰认识的,都是刘家军校的。

10、想不到他上台北后,就乐不思蜀,怎麽也不肯回来了。

〖乐不思蜀〗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乐不思蜀文言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乐不思蜀白话文〗: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乐不思蜀〗成语接龙:

乐不思蜀→蜀犬吠日→日居月诸→诸如此例→例行差事→事不过三→三长两短→短褐不全→全受全归→归马放牛→牛骥共牢→牢不可破→破烂流丢→丢三忘四→四不拗六→六马仰秣→秣马厉兵→兵出无名→名正理顺→顺风驶船→船坚炮利→利己损人→人言啧啧→啧啧称赞→赞口不絶→絶后光前→前俯后仰→仰取俯拾→拾带重还→还原反本→本小利微→微言大谊→谊不容辞→辞赋注评→评头品足→足兵足食→食方于前→前度刘郎→郎才女姿→姿意妄为→为仁不富→富室大家→家累千金→金兰之交→交臂失之→之死靡二→二缶锺惑→惑世盗名→名标青史→史不絶书→书香门户→户曹参军→军不血刃→刃迎缕解→解甲归田→田连阡陌→陌路相逢→逢场游戏→戏彩娱亲→亲仁善邻→邻女詈人→人浮于事→事半功百→百媚千娇→娇声娇气→气壮如牛→牛口之下→下里巴人→人生若寄→寄迹山林→林栖谷隐→隐鳞藏彩→彩笔生花→花团锦簇→簇锦团花→花样翻新→新故代谢→谢兰燕桂→桂馥兰香→香火因缘

〖乐不思蜀〗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能沉迷享乐之中,同时要牢记优良传统,不可数典忘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