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相关人物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置之死地而后生〗涵义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置之死地而后生〗出处
〖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辨析
〖置之死地而后生〗读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置之死地而后生〗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置之死地而后生〗造句
1、在田耕大声疾呼,决心背水一战,力促华钢"置之死地而后生"。
2、为了体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更为了展示向地产老大们叫板的勇气。
3、毕竟辽小虎如今处境险恶,球员们都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辽宁队才可能决堤逢生。
4、军士去家二千里,后有黄河之难,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5、蔺相如可以说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是勇更是智慧的表现。
6、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更何况他们之间本身就不是生死之斗。
7、韶关农技专家依据物极必反的原理,采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深度物理刺激法,使其发生芽变,再经过多次汰劣留良,于2001年基本育成的。
8、终前为大将军之正军置之死地而后生所牵制,后为奇兵乘虚以入所败。
9、道理浅而易见,而事实上,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10、落后两球的险恶形势,反而激发起队员们的斗志,他们的补时阶段连进三球,反败为胜,真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成语典故: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