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相关人物
屈瑕(?-前699年):楚武王之子,芈姓,熊氏,名瑕,曾担任楚国最高官职“莫敖”,故史称“楚莫敖”。
〖城下之盟〗涵义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城下之盟〗出处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城下之盟〗辨析
〖城下之盟〗读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
〖城下之盟〗近义词:身不由己
〖城下之盟〗反义词:自食其力
〖城下之盟〗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城下之盟〗造句
1、在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为通商口岸,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
2、以某种较大的让步为钓饵,诱胁中国订立城下之盟。
3、别废话,想招揽我就等过几天我心情好了再说,城下之盟老子我可不认。
4、战争结束后,失败的国家,也只有签订城下之盟。
5、虽然天聪元年(天启7年),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率三万大军入朝鲜,迫使朝鲜签订城下之盟。
6、老吕,今天就咱们两人,我也就跟你说吧,还记得道光年间几千的洋人就打得咱们大清几十万的大军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在,最后乃至签下那城下之盟的事么?
7、看这等情况谁敢不答应?这跟城下之盟有何区别。
8、如今敌众我寡,只好签下城下之盟,以减少伤亡。
9、清朝统治者屈服于外敌压力,屡次签订城下之盟。
10、落后就要挨打,城下之盟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城下之盟〗成语典故:
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当时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据〖左传·桓公十二年〗载,有一次,楚国侵略绞国,集中兵力攻打绞国国都的南门。
绞国人坚决保卫,严守不出。楚军一时倒也攻它不下。“莫敖”(楚国官名)屈瑕说:“绞国人轻率,缺乏计谋,我们可以采取诱骗的办法引诱他们出城。
让我们的伙夫去打柴,故意不派士兵保护,他们见了一定会出来抓的。”带兵的将领,依计而行。绞国人果然出来,一下就抓去了30个楚国人。第二天,绞国人更加大胆,争着从北门纷纷出城,追到山里去抓打柴的楚国人。楚军预先在山里设下埋伏,这时就一面堵住北门,一面伏兵齐起,把绞国打得大败。
于是强迫绞国订立了“城下之盟”。“城下之盟”,指战败国在敌人兵临城下(或大军压境)的严重威胁下被迫订立的屈辱性条约。
〖城下之盟〗成语接龙:
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立云垂→垂帘听政→政出多门→门闾之望→望尘靡及→及宾有鱼→鱼龙曼延→延颈跂踵→踵事增华→华星秋月→月下老人→人烟稠密→密密层层→层见叠出→出口成章→章决句断→断长续短→短见薄识→识微知著→著述等身→身体发肤→肤末支离→离魂倩女→女中尧舜→舜日尧天→天渊之别→别有肺肠→肠肥脑满→满腹狐疑→疑误天下→下塞上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心静气→气克斗牛→牛农对泣→泣不成声→声罪致讨→讨恶翦暴→暴虐无道→道微德薄→薄技在身→身家性命→命途多舛→舛讹百出→出言成章→章句小儒→儒雅风流→流言惑众→众怨之的→的一确二→二童一马→马龙车水→水月镜花→花花公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昏菽麦→麦秀两岐→岐出岐入→入情入理→理正词直→直口无言→言必有据→据为己有→有文无行→行不贰过→过隙白驹→驹留空谷→谷马砺兵→兵临城下→下阪走丸→丸泥封关→关门落闩→闩门闭户→户曹参军→军临城下→下里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