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94|回復: 0

[成语典故] 削足适履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23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削足适履〗相关人物

楚平王(?―公元前516年),名弃疾,继位后改名居,又称陈公、蔡公,是楚共王幼子,楚灵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在位。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

〖削足适履〗涵义

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削足适履〗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削足适履〗辨析

〖削足适履〗读音:xuē zú shì lǚ

〖削足适履〗近义词:刖趾适屦、因噎废食、因小失大

〖削足适履〗反义词:因地制宜

〖削足适履歇后语〗:削足适履——盲目迁就

〖削足适履〗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削足适履〗造句

1、我们要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2、不考虑自己的国情,照搬外国的做法,削足适履,一定会失败。

3、这个削足适履的倾向,更是因为作者所起的书名以及在首章引入的激活行文的暗喻而加重。

4、作诗不能为了迁就平仄而削足适履,硬凑一些不合适的字词。

5、因为经费张罗无着,原计画只好削足适履,改弦更张。

6、如今期限已迫在眉睫,只好减少一些工程,削足适履,先求完工再说。

7、我相信没有人会去削足适履,毕竟只有适合的东西才是好的。

8、为迁就少数人的意见,随便更改符合大众利益的方案,无异是削足适履的作法。

9、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为了活着,既不是为了某种交易,也不是为了被赋予某种概念,更不是为了削足适履以纳入某种体系形式。

10、企图削足适履,将它们嵌入某种欧洲模子,是愚蠢的。

〖削足适履〗成语典故: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

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骊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骊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破一位正直的大臣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刘安评论这两件事说:“听信坏人的话,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像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犹削足适履),太不明智了。”

〖削足适履〗成语接龙:

削足适履→履薄临深→深文附会→会道能说→说是谈非→非驴非马→马不停蹄→蹄闲三寻→寻死觅活→活蹦乱跳→跳梁小丑→丑类恶物→物议沸腾→腾蛟起凤→凤子龙孙→孙康映雪→雪北香南→南船北车→车无退表→表里受敌→敌国外患→患难与共→共为唇齿→齿甘乘肥→肥遯鸣高→高不可攀→攀藤揽葛→葛屦履霜→霜露之病→病病歪歪→歪风邪气→气义相投→投鼠忌器→器满意得→得意忘形→形输色授→授柄于人→人人皆知→知人善任→任贤使能→能写会算→算无遗策→策驽砺钝→钝学累功→功德圆满→满腔热枕→枕方寝绳→绳墨之言→言归正传→传风搧火→火然泉达→达官贵人→人非土木→木本水源→源源本本→本乡本土→土洋结合→合两为一→一倡百和→和气致祥→祥麟威凤→凤凰来仪→仪表堂堂→堂皇富丽→丽句清词→词言义正→正人君子→子曰诗云→云涌飙发→发秃齿豁→豁然贯通→通商惠工→工力悉敌→敌惠敌怨→怨天怨地→地上天宫→宫邻金虎→虎掷龙拿→拿腔作势→势焰熏天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