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37|回復: 1

[成语典故] 旗鼓相当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9-24 05: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旗鼓相当〗相关人物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旗鼓相当〗涵义

旗鼓;古代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相当:差不多,不相上下。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旗鼓相当〗出处

〖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旗鼓相当〗辨析

〖旗鼓相当〗读音:qí gǔ xiāng dāng

〖旗鼓相当〗近义词:半斤八两、平分秋色、各有所长、势均力敌、八两半斤、棋逢对手、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工力悉敌

〖旗鼓相当〗反义词:寡不敌众、众寡悬殊、相形失色、天差地别、云泥有别

〖旗鼓相当〗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旗鼓相当〗造句

1、一切逆境中应含有与逆境旗鼓相当或更大利益的种子。

2、欧洲盟友的整体经济实力同美国旗鼓相当,且人口更多军队更庞大。

3、你有本事就去找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不要只会欺负弱小。

4、这场拔河比赛,因为两队旗鼓相当,连比三场,难分高下。

5、他们兄弟俩各自经营一家企业,实力旗鼓相当

6、一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有坚定的决心,彼此旗鼓相当

7、朱子柳奋袂低昂,高视阔步,只片刻,先前的上风便渐渐落下,和他斗了个旗鼓相当

8、宿城有两大山庄,两家庄主不仅是亲戚,也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十几年来两家始终在明争暗斗。

9、相持几分钟之后,谷墨初明显感到右肩的伤口在隐隐作痛,他当机立断,不能在继续拖下去了,可是他与那股神秘力量旗鼓相当,一时无法脱身。

10、两围棋手旗鼓相当,要分出胜负恐怕很难。

〖旗鼓相当〗成语典故: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刘秀起兵反对,实力不断壮大,后来当上皇帝,建立东汉王朝。

光武帝刘秀虽然建立了东汉政权,但是边远地带却还没有完全统一。公孙述占据了四川一带,并且自己当起了皇帝。隗嚣(wěiáo)在甘肃一带自称西州大将军。而隗嚣和公孙述也有矛盾,双方不断发生斗争。于是,刘秀为了孤立公孙述,就想拉拢隗嚣。

有一次,刘秀听说隗嚣打退了公孙述的进攻,便立刻写信给隗嚣,表示愿意同他友好,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公孙述。信中说:我现在忙着在东方打仗,目前实在是没有力量攻打成都和公孙述一比高下,而且,我西方的兵力也很薄弱。如果公孙述侵犯汉中,甚至骚扰长安的话,我希望能得到你军队的帮助。这样,在西方战场上,我就可以和公孙述旗鼓相当了。后来,隗嚣就归顺了刘秀,成为光武帝的将领。

〖旗鼓相当〗成语接龙:

旗鼓相当→当行本色→色如死灰→灰心短气→气急败丧→丧师辱国→国难当头→头没杯案→案兵束甲→甲第连云→云英未嫁→嫁鸡逐鸡→鸡鸣戒旦→旦种暮成→成群结党→党同伐异→异地相逢→逢机立断→断章截句→句比字栉→栉风沐雨→雨散云收→收因种果→果然如此→此唱彼和→和睦相处→处堂燕雀→雀屏中选→选贤与能→能说惯道→道路侧目→目无尊长→长年累月→月露风云→云布雨润→润屋润身→身体力行→行若狗彘→彘肩斗酒→酒酣耳热→热闹非凡→凡胎肉眼→眼明手快→快人快事→事与愿违→违时絶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车羸马→马壮人强→强嘴拗舌→舌尖口快→快人快语→语近词冗→冗词赘句→句栉字比→比手划脚→脚高步低→低声哑气→气愤填膺→膺箓受图→图财害命→命中注定→定乱扶衰→衰当益壮→壮气吞牛→牛童马走→走马上任→任其自然→然荻读书→书空咄咄→咄咄怪事→事宽即圆→圆顶方趾→趾踵相错→错落高下→下马看花→花簇锦攒→攒零合整→整躬率物

 
赵就改的 發表於 2025-4-14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旗鼓相当"的军事渊源与文化意蕴》

"旗鼓相当"作为汉语经典成语,其军事本源可追溯至《周礼·夏官》所载"司马振铎,群吏作旗"的古老军制。考《后汉书·隗嚣传》"鼓旗相当"的原始语境,实为光武帝刘秀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与陇右军阀隗嚣的外交辞令。此语既折射出东汉初年群雄割据的复杂局势,更暗含传统兵法"知己知彼"的智慧精髓。

从军事制度史角度考察,"旗"为《孙子兵法》所谓"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的指挥体系核心。汉代军制规定"五人为伍,伍长执旗",而"鼓"则属《尉缭子》强调的"三官"(鼓、金、旗)之首。二者相当,实指两军指挥系统效能的对等,较之单纯兵力对比更具战略维度。刘秀致隗嚣书简中特举此喻,恰体现其作为军事家对战争要素的精准把握。

该成语的演化过程颇具深意。魏晋时期《三国志》裴注引《魏略》载"旗鼓相望",至唐代《晋书》演化为"旗鼓相敌",最终在宋代类书《太平御览》中定型为今貌。这种语词流变,实为古代军事术语向日常生活语汇转化的典型例证。值得注意的是,明清兵书如《纪效新书》仍保持"鼓旗"原始词序,而文学创作则多采"旗鼓"结构,可见专业术语与俗语的分野。

在文化哲学层面,"相当"二字蕴含儒家"中庸"与兵家"奇正"的双重智慧。《淮南子·兵略训》言"均势则战",与《孟子》"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思想在此达成微妙平衡。刘秀运用此语的外交实践,恰是"以文德怀远人"的治国方略体现。现代语境中该成语的褒义倾向,实源于这种对等竞争、相互制衡的良性互动理念。

当代使用需注意三点要义:其一,宜用于动态平衡系统,如《棋经》所谓"敌手等戏";其二,当避免与"势均力敌"混用,后者侧重静态力量,前者强调互动过程;其三,英文对译"well-matched"仅得形似,未传神韵。观今日商业竞争、学术争鸣诸领域,得"旗鼓相当"真谛者,方能在竞争中相互成就,此即古人"并争之世,竞进之道"的现代启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