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大學與社會兩個層面,國學院儒學院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另一方面,對此的質疑聲也此起彼伏,這表明社會的聲音變得多元,是值得歡迎的現象。然而對於儒學研究的某些批評,卻令人難以苟同,故作以下幾點分析(恕不列舉觀點出處):
復旦教授為儒學研究正名 儒學民間推廣不等於庸俗化
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成立 1.有人認為在傳統文化熱的背景下,在哲學系的體制內各種國學院儒學班粉墨登場,並且夾帶着權力欲銅臭味的氣息,使得本應嚴肅從事學術研究的高校機構,被某些不學無術的江湖術士鬧得烏煙瘴氣。這類批評和指責顯然有所特指,倘若果真如此,則理應大聲撻伐,這樣的所謂國學或儒學不要也罷,然而儒學研究向來是一項嚴肅的學術事業,這是毋容置疑的。的確,在當今中國的大學體制內,哲學系承擔了儒學研究的主要任務,但在某些大學的歷史系或中文系也有從事中國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傳統,而儒學研究在廣義上也屬於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領域。如果我們將眼光投向世界,更會發現儒學研究在國外大學機構中大多並不歸入哲學系而是歷史或中文系。因此未來儒學研究更應整合文史哲的多元性資源,這並非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2.在另一些人看來,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含有太多的泥沙與沉渣,如胡適在百年前所說,儒學只是一種讓人穩當地做奴隸主或奴隸之術,在需要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現代社會尤其不應該弘揚所謂的儒學。這類批評顯然沾染了五四以來某些近代知識人激烈反傳統的思想情結。然而這種將現代與傳統對立起來的觀點已被歷史證明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倘若現代化必然意味着對傳統文化的徹底擯棄,唯有對傳統的自我否定才能向西方看起並實現現代化,實在是荒唐可笑的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 3.還有人認為傳統儒學是一套複雜的由信仰系統、政治治理、社會倫理和個人修養等理論所組成的文化系統,既是一種宗教價值,也是一種政治哲學,因此在當今大學以嚴分學術與宗教、學術與政治為根本旨趣的現代學術機制當中,無法容納這種包羅萬象的儒家文化的學科存在,否則便會使得主要從事教學和科研的現代大學出現不倫不類的怪胎機構跡近寺廟或教堂之類的信仰機構,從而嚴重干擾現代大學體制的學術純粹性。對於這類擔憂,竊以為純屬杞人憂天。理由很簡單,儒學研究並不是宣揚儒家式的宗教信仰或政治立場,故不至於衝擊或干擾現代大學的教學與科研的機制。誠然,儒學是一套文化系統,但儒學作為歷史文化的存在,更是一種人文精神傳統,對於其中所蘊含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被93年【世界倫理宣言】所認可的倫理價值觀等等,我們應當認真嚴肅地展開學術研究,若以冷嘲熱諷的態度,對儒學研究一概加以排斥,則是不可取的。 對以上三種意見提出反批評之後,我願意以長期從事儒學研究的普通學者的身份,對於當今儒學研究何以必要的問題聊述鄙見。主要談兩點:第一,目前在許多大學成立的各種學術機構可謂林林總總,其中或有魚目混珠的現象,對此自然應當進行批評。但是,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提倡或鼓勵發展跨學科或多學科的學術研究新模式,其必要性則是不容置疑的。儒家文化固然不是哲學一家可以一統江湖,其中必包含歷史、文學等各人文學科的研究領域,因此,未來儒學研究的理想模式本應包含文史哲多學科的存在,以充分展現以儒學為主、融合佛道的傳統中國文化的多元性、豐富性。因此,儒學研究的團隊組建更應吸取人文學科的各方面優秀人才,以共同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 第二,儒家思想文化在歷史上是一種多元性的存在,從功能上看,大致有學術性儒家、政治性儒家與民間性儒家等三種區分(也有學者主張另有精神性儒家一支,此不贅述)。學術性儒家概指儒家的學術思想,對其進行研究是歷來儒學研究的主流;政治性儒家概指儒家在政治層面的思想主張,如仁政思想、王道思想等等,對此展開學術研究也是歷來儒學研究的重點之一;至於民間性儒家,與儒家思想從來具有世俗性特徵有關,因為儒家思想從先秦時代發生之初起,從來就不是宗教哲學或經院哲學,而是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狀態中得以不斷存續和發展,特別是宋明以降,隨着科舉與書院等文化制度的確立與擴展,儒學思想走入民間並在下層社會得到極大發展,迎來了民間儒學發展的高峯,對此進行學術研究當然也是儒學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但是,在當今社會特別是在大學體制內的學者當中,對於儒學研究過於靠近政治或投身民間,存在一種深刻的擔憂,擔心學術研究出現權勢化附庸化甚至金錢化,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那些附庸化等現象也是應當加以反對的。 然而,從一種廣義上的學術視域來看,儒學所強調的入世精神及其社會關懷不應被排斥在學術研究對象之外,相反,我們更應提倡儒家思想中的這種現實關懷精神;另一方面,依據儒學的經世致用傳統,可以使大學的儒學研究與社會的儒學實踐產生積極的互動,而不至於引發兩者的矛盾衝突。也正由此,儒學在民間社會的推廣、對現實問題的思考,並不能等同於儒學附庸化或庸俗化。重要的是,對於各種不同面相的儒學思想展開綜合性的整體研究,就有必要將儒學研究本屬於中國哲學這一單獨學科體制當中釋放出來,而藉助儒學院以積極推動儒家文化研究的目的之一也就在此。 最後我想說的是,制度不在,文化猶存,也就是說,承載儒家文化傳統的舊有體制雖然已經不復存在(有學者由此得出儒家已成亡靈的結論),但是以儒學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人文精神、價值觀念卻無法泯滅。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究竟應當根據怎樣的文化信念來推進文化制度的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