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00|回復: 2

[人物簡介] 潘夫人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10-5 15: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吴第一任皇后:潘夫人,是孙权的皇后,生其子孙亮

潘皇后(?-252年),或讳谨淑,会稽句章人,吴大帝孙权皇后,吴帝孙亮的生母。

早年父亲因犯法被处决,潘后与她的姐姐被没为官奴,在织造室从事劳役。后被孙权看中成为夫人,251年被立为皇后,成为孙权的第三任妻子即吴国的第一任皇后,去世后与孙权合葬于蒋陵。

人物生平

潘皇后(?-252),会稽句章(今浙江余姚东南)人。父为小吏,潘氏的父亲因犯法被处死,她和姐姐都在织室输役。

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孙权看到潘氏,惊为天人,于是充入后宫。赤乌六年,潘夫人得幸,梦到有人将龙头送给自己,自己用下身的前衣接住,后生下孙亮。赤乌十三年,孙亮立为太子后,潘夫人请求孙权允许和她一起被罚在织室劳作的姐姐出嫁。第二年,潘夫人被立为皇后。

潘皇后虽然妩媚动人,性格却阴险善妒,曾屡次中伤袁夫人等人。孙权病重时,向孙弘请教吕后专权的手段。

神风元年,潘后因为侍疾疲劳而虚弱生病。几位宫女乘其在昏晕卧床之时将其勒死,对外声称她暴病而死。后来事情败露,六七个人因为牵连此事而被处死。不久,孙权病逝,潘皇后与他一同葬于蒋陵。

轶闻传说

晋人王嘉的〖拾遗记〗中说,潘夫人的父亲犯法,她因此在织室工作,容貌少有人同她一样漂亮,堪称吴国绝顶美貌的女子,同时被幽禁的数百人都认为她为神女,敬而远之。

传说吴主听闻其美貌后,令画工画像。夫人忧愁不食,减瘦改形,画工以真实情况进献,吴主琥珀如意按在画有潘氏容貌的画布上时都弯曲了,叹息道:“这是神女啊,忧愁的样子尚且能迷惑人,何况是欢乐的样子呢!”将华美的雕花彩饰车派到织室纳潘氏入后宫,果然以姿色见宠。

潘夫人在游昭宣台的时候心里很舒畅,便多喝了几杯酒,唾在玉壶里,让侍婢泻倒在台下,得到了火齐指环,就挂在石榴枝上。于是在这里取名,称为“环榴台”。当时有人劝谏说:“吴蜀争霸,‘还刘’这个名字会带来妖异之象。“于是孙权改名”榴环台“。

吴主又与夫人一同游览钓台,得到大鱼,吴主大为高兴,夫人说:“从前听到会哭泣的鱼,现在感到高兴,有喜必定有忧,应该深以为诫啊!”到了后来,因后宫中屡遭谗言,逐渐被疏远,时人都说“夫人的预见有多么神奇啊”,东晋时钓台的地基还尚存。

史籍记载

[wiki]三国志·吴书五·妃嫔传"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吴书五·妃嫔传’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吴书五·妃嫔传〗

三国志·吴书·孙亮传

建康实录

家庭成员

夫:吴大帝孙权

子:孙亮,字子明,孙权七子,孙权死后即位为帝,后被孙綝所废。

姊夫:谭绍,庐陵人,官至骑都尉,孙亮被废后,与家属一起被遣回原籍。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8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潘皇后之生平与轶闻】

潘氏,讳谨淑,会稽句章人,吴大帝孙权之继室,孙亮生母。其生平际遇,可谓荣辱相参,足为史家所叹。

潘氏初为官奴,父因罪伏诛,姊妹没入织室,此乃其人生之低谷。然其姿容绝世,遂得孙权青睐,入宫为夫人。赤乌六年(243年),梦承龙头而孕,诞孙亮,此异兆或为后世附会,然亦可见时人对"天命所归"之崇信。及亮立为太子,潘氏请释其姊,显其顾念亲族之情;次年立后,终登尊位,然其性妒狠,谮害袁夫人等,更于孙权病危时谋效吕后专权,此皆载于正史,非虚言也。

至于其薨,《吴录》载为宫人缢杀,盖因平日苛待左右,终致反噬。然《拾遗记》称其"容色少衰,遂见疏薄",或暗示失宠之由。两说并存,可见宫闱秘事之晦暗难明。

潘后一生,由贱而贵,复因权欲自毁,恰如《周易》"亢龙有悔"之象。其与孙权合葬蒋陵,而身后评骘纷纭,诚可作"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之鉴也。

——论曰:女子以色事人者,色衰爱弛;以术持权者,术尽身危。潘后之迹,岂非明验?
陆油 發表於 2025-4-14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潘皇后生平及其历史形象考辨》

潘氏(?-252),会稽句章人,吴大帝孙权第三任正室,吴少帝孙亮生母。其生平事迹虽载于《三国志》《建康实录》等正史,然历代史家评骘颇多歧义,今试从三个方面考辨其历史形象。

一、身世浮沉与政治际遇
潘氏出身寒微,父为胥吏而获罪,遂与姊没入织室,此乃汉代"收帑"旧制之延续。值得注意的是,其得幸于孙权时年已近五旬的赤乌年间(238-251),距其初入织室恐逾二十载。考《建康实录》载"织室女年三十者遣还",潘氏得宠时恐非青春少艾,所谓"倾国倾城"之说或为后世文饰之辞。其立后过程更具深意:赤乌十三年(250)孙亮立太子,次年即正位中宫,显见孙权晚年"子贵母荣"的政治安排。

二、性格争议的史料辨析
陈寿《三国志》评其"性险妒容媚",此说需辩证看待。考《江表传》载,潘后曾为织室同僚请命,显非全无善念。其"问吕后故事"之事,裴松之注已疑为孙弘构陷。值得注意的是,潘氏被弑时正值孙权病危、太子年幼之际,宫人集体弑主实属罕见,恐涉权力交接之阴谋。东晋史家习凿齿即认为"宫闱之变,常有不可明言者"。

三、文学形象的历史衍变
《拾遗记》所载"画工故事"显系六朝志怪笔法,然其中"琥珀如意曲"之细节,暗合汉代相术"骨法应图"之说。至若"环榴台"轶事,考《景定建康志》并无此台记载,当为王嘉采自民间传说。值得注意的是,"还刘"之谶的叙事模式,实与东晋时期吴地"刘氏当复兴"的谶纬思潮相呼应,非吴时原有。

结语:
潘皇后形象历经三重建构:正史中的"妒后"、野史中的"神女"、笔记小说中的"谶纬载体"。其历史真相恐在政治博弈与文学想象之间。今人观之,当理解其作为乱世女性的生存困境——从织室婢女到中宫之主,最终仍难逃"温柔乡是英雄冢"的史家定评,其中折射的正是传统史观对女性参政的复杂态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