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9|回復: 1

[人物簡介] 淳于丹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10-5 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吴将领:淳于丹,在史上与淳于琼无关系,是陆逊的部将

淳于丹,吴将。蜀主刘备侵吴,丹为都督陆逊阶下末将。时蜀军有埋伏,逊与丹五千军,去取蜀将傅彤营。丹引军至,蜀伏兵出,丹夺路而走,折兵大半,又遇番将沙摩柯。丹死战得脱,背后三路军赶来。比及离营五里,吴军徐盛、丁奉二人两下杀来,蜀兵退去,救丹回营。丹带箭入见逊请罪,逊勉之,遂定下火烧之计。

人物描写

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以抗刘备。诸将请命,逊教皆退不用,却使末将淳于丹出战以探敌营。丹于黄昏时分,领兵前进,到蜀寨时,已三更之后。丹令众军鼓噪而入。蜀营内傅彤引军杀出,挺枪直取淳于丹;丹敌不住,拨马便回。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赵融。丹夺路而走,折兵大半,正走之间,山后一彪蛮兵拦住:为首番将沙摩柯。丹死战得脱,背后三路军赶来。比及离营五里,吴军徐盛、丁奉二人两下杀来,蜀兵退去,救了淳于丹回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4-14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淳于丹之役与陆逊战略试探》

淳于丹者,东吴偏将也,史载其事迹虽简,然于夷陵之战中实为陆逊战略布局之关键一着。观其受命探营、败绩请罪之过程,恰可窥见陆逊用兵之深意与吴蜀对峙之态势。

一、末将受命,非在胜负而在探实
当刘备倾国来犯,陆逊拜都督而诸将不服,此际择淳于丹为先锋,实含三重深意:其一,以末将试敌,不损主力;其二,佯败诱敌,察蜀军虚实;其三,安骄刘备之心。丹率五千军夜袭傅彤营寨,果中埋伏而溃,此非丹之无能,乃陆逊预料中事。《三国志·陆逊传》载"逊观其间隙",正谓此类试探性进攻为后续火攻铺陈。

二、败军之责与统帅之度
丹身中流矢回营请罪,逊不责反慰,足显名将器局。昔曹操割发代首以肃军纪,陆逊则容败将以蓄大势。盖夷陵蜀军"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若无丹之败绩,吴军或难知蜀伏兵分布、番王沙摩柯之骁勇及傅彤部反应之速。此败恰成火攻情报之基,故逊曰"非汝之过",实非虚言。

三、战术败笔与战略胜着
论者或讥丹"夺路而走""折兵大半"为将略不足,然细究其突围过程:先拒傅彤,次破赵融,复死战沙摩柯,终得徐盛、丁奉接应,可见其韧劲。丹之败退路线更无意间暴露蜀军伏兵三路合围之习,为陆逊后续"以火分攻"提供战法依据。此正如《孙子兵法》"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之妙用。

结语
淳于丹之役,表面为吴军小挫,实乃陆逊战略棋盘之重要落子。其人以败绩成全火攻奇策,恰印证《吴子》"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之兵机。后世读史者当透过胜负表象,见统帅运筹之微奥,方不负古人"败中藏胜"之兵家智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