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00|回復: 1

[成语典故] 大显神通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10-5 06: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显神通〗相关人物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

猪八戒,是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的角色。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

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

〖大显神通〗涵义

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大显神通〗出处

明·施耐庵〖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大显神通〗辨析

〖大显神通〗读音:dà xiǎn shén tōng

〖大显神通〗近义词: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大显神通〗反义词:牛刀小试、无能为力、一筹莫展

〖大显神通歇后语〗:孙悟空西天取经

〖大显神通〗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

〖大显神通〗造句

1、这个工程师每到关键时候就会出来大显神通

2、排灌站一到雨季就大显神通,多大的水一半天也能排尽。

3、虽然我左耳的重听极为严重,但这套软体仍然大显神通

4、新的研究表明,智能包括大量的使普通人也能大显神通的技能。

5、苏奕本以为那手镯终于要大显神通了,谁知那手镯只是闪了一道光便再无动静,苏奕也没有觉得周围有什么变化。

6、谢谢宋长老救命之恩,那我就上去不妨碍您大显神通了。

7、他来到这里,大显神通,汇集了108条河水,造出了一个西海来。

8、百事通,还是你大显神通时候了,别让大家失望,也别砸了你百事通的名号啊!

9、在经过半日的激烈的战斗,终于八人大显神通脱颖而出进入此次大会的八强。

10、一时间,各种族的兽人战士纷纷大显神通,战斗形成了一面倒的形势。

〖大显神通〗成语典故:

在天竺国玉华县,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半夜里被人偷走。孙悟空四处探访,在豹头山遇到两个虎口洞的狼头怪妖,正要去集市采办猪羊,原来它们大王昨夜里得了三般兵器,准备要开钉钯宴。孙悟空定住了两个小妖,夺了银两和腰牌回来。

经过商量,孙悟空三人决定将计就计,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八戒和悟空念动咒语,霎时就变得与那两个狼头怪妖一般无二,将腰牌挂了,沙僧装做贩猪羊的客人,一起赶着七八口猪、四五只羊,上大路,径奔那虎口洞而来。

〖大显神通〗成语接龙:

大显神通→通衢广陌→陌路相逢→逢场作乐→乐道忘饥→饥駈叩门→门不夜关→关山阻隔→隔墙有耳→耳后风生→生死之交→交臂相失→失张失致→致远任重→重气狥名→名正言顺→顺天从人→人微言贱→贱入贵出→出云入泥→泥猪瓦狗→狗彘不若→若合符节→节用裕民→民生在勤→勤学苦练→练兵秣马→马足龙沙→沙里淘金→金屋贮娇→娇皮嫩肉→肉飞眉舞→舞词弄札→札手舞脚→脚不点地→地北天南→南山铁案→案兵束甲→甲第连天→天真烂漫→漫天要价→价廉物美→美益求美→美人迟暮→暮夜无知→知心知意→意兴盎然→然荻读书→书不尽言→言出祸从→从天而降→降心下气→气宇不凡→凡胎浊体→体无完皮→皮破肉烂→烂如指掌→掌上观纹→纹丝没动→动心怵目→目濡耳染→染丝之变→变幻无穷→穷奢极欲→欲取姑予→予取予求→求贤如渴→渴而穿井→井底之蛙→蛙蟆胜负→负地矜才→才轻德薄→薄物细故→故剑情深→深信不疑→疑行无成→成千上万→万劫不复→复旧如初→初出茅庐

广义成在 發表於 2025-4-10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大显神通"的佛学渊源与文学演绎》

"大显神通"作为汉语成语,其内涵演变实为佛道思想交融的典型例证。考其本源,"神通"一词本出佛典,《大智度论》有云:"神通有三种:报得、修得、变化得。"此中所谓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原指修行者证悟的超越性能力。至唐代禅宗大兴,始有"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的日用化阐释,为后世世俗化运用埋下伏笔。

《西游记》第八十九回所载"大显神通"情节,恰体现明代三教合流的文化特征。孙悟空三人变化身形、智取兵器的描写,既承袭佛经中"方便善巧"的度化思想,又融合道教"七十二变"的方术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吴承恩笔下的"神通"展现具有严格伦理边界——三徒神通仅用于降妖护法,此与《楞严经》"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的警示遥相呼应。

从语言学角度考察,该成语的能产性颇值玩味。其动宾结构(大显+神通)形成特殊语法隐喻,将抽象概念实体化,与"大展宏图"等形成平行结构。而当代语用中出现的"智能软件大显神通"等新搭配,恰印证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理论——古老宗教术语已演变为普通能力夸饰语。

此成语在《西游记》中的运用尤具叙事功能。玉华县兵器失窃事件中,三徒各展所长:悟空善侦查变化,八戒工伪装潜伏,沙僧长配合策应。作者通过"大显神通"的情节设计,既推进叙事节奏,又深化人物塑造,更暗喻修行路上"戒定慧"三学的具体实践。这种文学化处理,使宗教概念获得审美转译,构成中国神魔小说的独特叙事范式。

今人使用此语,当知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密码。真正的"神通",在佛家为般若智慧的外显,在儒家是"赞天地之化育"的参赞,在当代语境中,则可理解为突破认知边界的创新能力。典故新诠之间,正是中华语言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