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85|回復: 1

[成语典故] 寄人篱下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10-7 07: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寄人篱下〗相关人物

张融(444—497)中国南朝齐文学家、书法家。字思光,一名少子。

〖寄人篱下〗涵义

寄:依靠;篱:篱笆。愿意是想鸟巢一样寄居在篱笆底下,用以比喻依附别人生活,无法自立。

〖寄人篱下〗出处

〖南齐书·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寄人篱下〗辨析

〖寄人篱下〗读音:jì rén lí xià

〖寄人篱下〗近义词:依人篱下、俯仰由人、仰人鼻息

〖寄人篱下〗反义词:自立门户、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寄人篱下〗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寄人篱下〗造句

1、林姑娘不愿意过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

2、我宁可住在这破茅草屋中,也不愿去寄人篱下,看人脸色过日子。

3、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委曲求全的性格。

4、你写文章要是一味模仿别人的风格,寄人篱下久了便会失去自己的特色。

5、我得赶快出去找份工作,总不能一辈子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6、我虽生来孤苦,从小寄人篱下,受尽痛楚,但能发愤图强,努力不懈,乃有今日的成就。

7、想到此种寄人篱下的生活,非英雄好汉所当为。,他的内心就极为苦闷。

8、我富足有余酒食征逐,还没到饥不择食寄人篱下,到他们门里混饭吃,成为他们圈牢养物的地步。

9、一个身世坷坎的孩子,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但他却继承了精灵大陆几大种族的优点,在艰难的环境下他的生存能力也一步一步得到提升。

10、自从父母双亡后,他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寄人篱下〗成语典故:

在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有个名叫张融的读书人,是长史张畅的儿子、郎中张纬的孙子。他生性怪僻,举止奇特。张融虽然身材矮小,面貌丑陋,但走路的时候却喜欢昂首挺胸,旁若无人,而且他反应机敏,对别人的提问常常对答如流。

南齐太祖萧道成在没有做皇帝的时候,就很欣赏张融的才学和品格。张融能言善辩,讲话幽默。有一次张融请假回乡,萧道成问他家住在哪里。张融回答说:“我住在陆地上但不是房屋里,住在船上但不是水上。”萧道成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就问张融的亲戚张绪。张绪告诉皇上说:“张融家住在东山附近,没有固定的住处。暂且将一只小船牵上岸边,全家人住在里面。”萧道成听了哈哈大笑。还有一次,萧道成曾当面答应授任张融为司徒长史,然而却很长时间没有正式下诏书。一天,张融骑着一匹瘦得可怜的马上下朝。萧道成看见了就问他:“你的这匹马怎么这么瘦啊?你每天给它多少饲料?”张融回答说:“我答应喂它一石粟,可是我并没有真的喂给它啊!”萧道成明白了张融的意思,随即正式下诏授任张融为司徒长史。

有一次,萧道成与张融探讨书法。萧道成说:“你的书法已经颇有骨力,但还缺少二王的法度。”张融回答说:“陛下不应该说我缺少二王的法度,应说二王缺少我的法度。”在写文章方面,张融也主张要有独创性,要有自己的风格。他在〖门律自序〗中写道:“作为男子汉大丈夫,写文章应当像孔子删编〖诗〗、〖书〗,制定〖礼〗、〖乐〗那样,发扬自己的创造性,为什么要模仿别人,像鸟雀那样寄居在人家的篱笆下面呢?”

〖寄人篱下〗成语接龙:

寄人篱下→下笔成章→章决句断→断梗飘萍→萍水相逢→逢场作乐→乐不可极→极口项斯→斯斯文文→文过其实→实心实意→意望已过→过从甚密→密云不雨→雨过天青→青蝇吊客→客死他乡→乡壁虚造→造微入妙→妙想天开→开心见肠→肠肥脑满→满而不溢→溢美之语→语长心重→重熙累洽→洽闻强记→记功忘失→失精落彩→彩衣娱亲→亲痛仇快→快意当前→前挽后推→推食解衣→衣锦昼行→行不胜衣→衣弊履穿→穿云裂石→石火光阴→阴阳怪气→气克斗牛→牛听弹琴→琴瑟不调→调朱弄粉→粉装玉砌→砌红堆緑→緑水青山→山吟泽唱→唱对台戏→戏蝶游蜂→蜂附云集→集思广议→议论风发→发政施仁→仁柔寡断→断梗飘蓬→蓬生麻中→中风狂走→走马赴任→任重才轻→轻重失宜→宜嗔宜喜→喜行于色→色色俱全→全神贯注→注玄尚白→白雪茫茫→茫无涯际→际遇风云→云涌飙发→发人深思→思断义绝→绝子绝孙→孙康映雪→雪窗萤几→几不欲生→生聚教养→养精蓄锐→锐挫气索→索垢吹瘢

 
田冉昌 發表於 2025-4-10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寄人篱下"之文化意蕴与处世哲学》

"寄人篱下"一词,典出《南齐书·张融传》,其字面意象取自飞鸟暂栖篱间,深层则隐喻人生依附之态。张融"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之语,实为士人精神独立之宣言。细究此语语境,乃张融面对权贵征召时所作表态,其"何至因循"四字尤见风骨,将被动依附与主动创造形成鲜明对比。

考其字形,"寄"从宀奇声,本义为托付,引申有暂时、非本然之意;"篱"从竹离声,本为隔离之物,在此却成暂栖之所。二字组合,构成强烈的空间隐喻——以他人界限为自身存续之所,此中矛盾正是成语张力所在。张融其人"居船非水,在陆非屋"的生存智慧,恰是对"寄人篱下"困境的创造性超越。

从思想史观之,此语折射南北朝士族政治下的生存困境。当时门阀制度森严,寒士欲展抱负,往往不得不依附权贵。然张融以"制礼乐"自期,实承孔子"述而不作"之教而更进一层,暗含"士当为天下立制度"的儒家理想。其反诘语气中的激愤,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异曲同工,共构六朝士人精神抗争的谱系。

今人用此成语,多侧重其"仰人鼻息"的消极面,然张融本意实含积极警示。观其生平,虽曾暂栖权门,终以《海赋》《门律》等独创之作留名青史,恰证"寄人篱下"非常态,自立创新方为正道。故智者当如张融,纵处困厄亦存"制礼乐"之志,将暂时依附转化为精神蓄势之机。

现代社会虽无封建篱障,然职场依附、学术跟风等新型"寄人篱下"现象犹存。真正的处世智慧,当如《周易》"穷则变,变则通"之训,在暂栖时积累羽翼,终至"自立门户"之境。张融的生存策略提示我们:物理空间的依附未必导致精神矮化,关键在保持"制礼作乐"的主体意识。此即成语历千载而弥新的现代启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