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数字化整理之学术意义刍议》
顷见黄老岐伯先生所辑《影摄甲骨文字及其今字对照表》,收录四万八千余例,蔚为大观。此等规模之甲骨文汇编,实为古文字学研究领域之重要里程碑。今不揣浅陋,就甲骨文整理工作之学术价值略陈管见。
一、材料辑录之突破 传统甲骨著录受制于技术条件,多采用摹写方式。今以高清影像呈现原刻风貌,可清晰辨识刀笔走势、龟甲纹理等微观特征。如48097号"雨"字,其斜点排列方式与今本《说文》籀文可相印证;48100号"龙"字角部刻画,正可解"允执厥中"之"允"字本义。此等技术进步,使学者得窥殷人契刻之原始状态。
二、文字考释之新证 对照表中48088-48092连续五例"贞"字变体,揭示占卜术语书写之时代差异。48104号"祀"字与金文《大盂鼎》字形相承,可证周礼因袭殷制之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48095号特殊合文,或为未见于著录之新见字形,对补苴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颇具价值。
三、数字人文之范式 是编采用"影像+编码"的著录体例,每字独立编号,既承续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之学术传统,又符合现代数字人文研究规范。四万八千余字的系统编码,为构建甲骨文语料库奠定基础,使计算机辅助文字识别、字形聚类成为可能。
四、存疑待考之处 然48102号字形与48099号重出而编号不同,或为同一甲骨之正反面拓影?又48103号释文未详,疑与周原甲骨"囟"字近似。此类细节尚待编者进一步说明,亦可见甲骨整理工作之艰巨。
甲骨文字研究自孙诒让《契文举例》发轫,迄今百三十年。今得此集大成之作,非惟可助益于《甲骨文字诂林》之补订,更为汉字发展史研究提供全新材料。建议编者后续可增补出土编号、缀合信息等内容,则嘉惠学林之功更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