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16|回復: 1

[人物簡介] 苏飞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10-11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汉武将:苏飞,先后跟随刘表与孙权,曾被甘宁救了一命

苏飞,原为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部将,任江夏都督。苏飞与甘宁交好,但是数次向黄祖推荐都失败。甘宁决定投效孙权时助其逃离。后来甘宁率吴军攻破江夏,苏飞兵败被俘。孙权打算将苏飞处斩,但是因为甘宁用性命担保而赦免了苏飞。降吴后官至军都督。

人物故事

公元208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苏飞为黄祖军中都督,其时有巴郡人甘宁,有雄猛逸才,然而出身帆贼,苏飞数荐甘宁,黄祖皆不肯任用,更令人诱化甘宁手下之人。甘宁欲离黄祖而去,恐不能得出,独自忧闷不堪。苏飞知其意,乃置酒以邀甘宁,说道:“我曾荐卿数次,惟主公不能加用。日月逾迈,人生几何,卿宜自远图,或可得遇知己。”

甘宁想了良久,方道:“虽有此志,不知何所可为。”

苏飞便道:“我将荐卿为邾长,于是去就之事,你该会圆滑以处吧?”

甘宁起谢道:“我实在幸甚。”

苏飞便以此告黄祖,听由甘宁赴邾县。于是甘宁招怀亡客并义从者,得数百人。

吴书〗曰:初时,孙权破黄祖后,先制两个盒子,用以盛载黄祖及苏飞的首级。苏飞令人告急于甘宁,甘宁道:“飞即使不言,我又岂会忘掉他呢?”

孙权为诸将置酒,甘宁下席叩头,血涕交流,向孙权言:“苏飞畴昔旧恩,甘宁若不遇飞,必已捐躯于沟壑之间,不得致命于至尊麾下。如今苏飞虽罪当夷戮,然宁特向将军乞保其命。”

孙权感其言,谓之道:“如今为君赦之,若其走去则如何?”

甘宁道:“飞得免分裂之祸,受更生之恩,纵至尊加以驱逐飞尚必不走,岂会图谋亡命出走呢!若果真如是,宁顾以头相代。”

孙权乃赦苏飞。

史书记载

苏飞为黄祖军中都督,其时有巴郡人甘宁,有雄猛逸才,然而出身帆贼,苏飞数荐甘宁,黄祖皆不肯任用。甘宁欲离黄祖而去,恐不能得出,忧闷不堪。苏飞乃荐甘宁为邾长,以告黄祖。于是甘宁得以渡江投吴。孙权破黄祖后,欲以黄祖及苏飞的首级作祭献。苏飞令人告急于甘宁,甘宁在庆功会中下席向孙权顿首哭告,为苏飞求情,孙权乃赦苏飞。

梅花 發表於 2025-4-14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苏飞与甘宁的生死道义——兼论三国士人择主之道》

苏飞之事,见于《吴书》而显于《江表传》,其与甘宁的一段生死交谊,实为汉末士人择主困境的典型写照。细究其事,可窥见三国之际"士无定主"时代背景下,武将群体面临的道义抉择与生存智慧。

苏飞为江夏都督时,独具慧眼识甘宁之才。按《吴书》所载"数荐甘宁"而黄祖不用,此中已见苏飞知人之明。其助甘宁赴邾县之举,表面看是举荐属官,实则为挚友谋出路。所谓"日月逾迈,人生几何"之语,非但见其通透,更暗含对黄祖不能任贤的失望。这种在旧主与新途间的矛盾心态,正是建安年间士人普遍的精神困境。

及至孙权破江夏,苏飞面临杀身之祸时,甘宁"血涕交流"的保奏,完成了这段道义之交的升华。值得注意的是甘宁保奏时的说辞结构:先言"畴昔旧恩",再论"更生之恩",终以"以头相代"作结,层层递进中暗合《春秋》"以德报德"之义。孙权最终赦免苏飞,表面是感甘宁之义,实则彰显了吴主收揽人心的政治智慧。

苏飞降吴后官至军都督的结局,颇具深意。考汉末降将命运,多不得善终,而苏飞能保全名节又得任用,实赖其两点特质:一则始终持守"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对黄祖尽忠,对甘宁重义;二则具备实用之才,故能见容于孙权。这种"义利双行"的生存智慧,正是乱世武将在道义与现实间找到的平衡点。

反观这段史事,苏飞与甘宁之交超越了简单的私人恩义,实为汉末士人群体在王朝崩解过程中重构价值体系的缩影。当"忠君"的绝对准则瓦解后,"知己""报恩"等人际伦理成为新的精神支柱。苏飞故事所以流传千载,正因其生动诠释了"义"字在乱世中的特殊重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