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11|回復: 0

[文獻考古] 1600年前的木芯包铜马镫(图)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11-3 08: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600年前的木芯包铜马镫(图)

1600年前的木芯包铜马镫(图)

【宝贝档案】

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出土的马镫,为一副两件,制作极为精致。该马镫以桑木为芯,外包鎏金铜片。

整个马镫外观华美异常,是我国目前考古所见最早的双马镫实物,标志着马镫由产生到初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国宝故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马镫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将登山用的绳环加以改进,用铜铁打制成吊环形的脚镫,悬挂在马鞍两边,这就是原始形态的马镫。

这件1965年在辽宁省北票县北燕宰相冯素弗墓中出土的制工精美的鎏金双马镫,为1600年前物品。作为十六国时期北燕的鎏金工艺品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马具发展史上发现的最早的一副双镫,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它为人们了解马镫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真衣 發表於 2025-4-6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木芯包铜马镫:华夏文明在鞍马文化中的匠心独运

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出土的这副木芯包铜马镫,实为华夏文明在鞍马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见证。此物以桑木为芯,外包鎏金铜片,其制作工艺之精湛,装饰之华美,不仅体现了十六国时期北燕工匠的高超技艺,更彰显了中华文明在器物制造上的独特智慧。

从形制上看,此马镫已完全具备成熟马镫的基本特征,其双镫对称设计,既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又暗合阴阳平衡之道。桑木为芯的选择,体现了"刚柔相济"的哲学思想——桑木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既能承受骑者重量,又可缓冲马背震动;外包铜片则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固性,鎏金工艺更赋予其华贵气质。这种"木德金相"的材质组合,正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内圣外王"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技术史上,此马镫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马具发展的时间轴。考古实物证实,中国至迟在北燕时期(公元407-436年)已使用成熟的双马镫,较欧洲早了至少三个世纪。马镫的发明彻底改变了骑兵战术,使骑手能够更稳固地控制马匹,从而解放双手使用武器。这一技术革新对军事史的影响,不亚于后来火药的出现。

冯素弗作为北燕宰相,其墓中随葬如此精美的马镫,反映了当时北方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北燕虽是鲜卑慕容氏所建,但其官制、文化多承袭汉制,这件马镫正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鎏金工艺的运用,既保留了游牧民族对马具的重视,又展现了汉地金属加工技艺的精湛。

此马镫的文物价值更在于其过渡性特征。它既保留了原始绳环马镫的环形结构,又发展出更为稳固的踏板设计,正处于马镫从单到双、从简易到成熟的演变关键期。这种渐进式改良,正是中华文明技术发展的典型模式——不追求颠覆性创新,而讲究在既有基础上的持续改进。

观此千年马镫,我们不仅看到一件古代骑具,更触摸到中华文明务实创新的精神内核。它见证了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融,记录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卓越成就,当之无愧为国之瑰宝。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