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65|回復: 1

[中医世家] 芍药药对 妇科必备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11-3 12: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芍药是临床常用中药,以芍药为主方者数以百计。同时,芍药也是中医妇科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应用配伍广泛,用之得当,疗效可靠。

【芍药配当归】

    当归补血和血,芍药和血敛阴,临床常用于气血不足,气血不调之证,二药在方中常等量相配。血虚明显,则倍用当归;月经先期,当归减量,以防其活血之性。〖金匮〗当归芍药散治妇人怀孕腹中痛,取当归配芍药以养血安胎。对于气血不足之胎动不安者,也可用当归白芍入方治之。

【芍药配熟地】

    芍药配熟地常见四物汤,该方补血滋阴,通治血中百病。一切补血诸方,皆可由四物汤化裁。妇人之病,重在肝肾,肝主藏血,赖肾水以涵之;善补血者,求之于肝肾,白芍配熟地,正合此意。熟地入肾,壮水补阴,白芍入肝,敛阴养血,已癸同源,肝肾双补,此配合最为妇科常用。

【芍药配川芎】

    川芎为血中气药,其上行至头,下达血海,通行十二经络,有活血化瘀作用。妇人病,气血壅滞者,必须辛散,川芎有良好的辛散行血作用。若见妇人气盛者,又赖酸为之收,白芍可敛肝之液。故川芎配白芍,一散一收,相得益彰。凡妇人气机不调,月经先后无定、经水不畅或月经量多、延日不止者,均可用川芎配芍药,动中有守,补而不滞,使气通血盛,疾病无忧。

【芍药配桂枝】

    桂枝通阳和卫,芍药和营养血,名方桂枝汤,即取桂枝芍药等量相配,一动一静,滋阳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故后人称之为群方之冠。妇人产后,百脉空虚,受虚邪贼风之侵,见畏寒身热者,每以桂枝伍白芍,解肌发汗,调和营卫。若加川芎、荆芥等药,则共起行血搜风作用,可解表而不伤正,敛阴而不留瘀,故称之为桂枝生化汤。

【芍药配柴胡】

    芍药配柴胡,最常见于逍遥散,用于肝郁脾虚之证。妇人以血为本,调经肝为先。女子阴类也,常不足于血而有余于气。临床若情志不畅,则肝失柔和,肝气横逆,则见胁痛寒热、口苦头晕、月经失调,常用白芍养血,以涵肝木主体,配柴胡辛散,以顺肝之性,最合〖内经〗『木郁达之』之旨,且疏柔相济,动静兼顾。

【芍药配白术】

    肝藏血,脾统血,白术健脾运促生化,使气血充盈而统之,白芍补肝敛阴而藏之。临床常见肝脾二脏功能失调所致的月经过多、经行延日不止者,可重用白术、白芍。芍药配白术,如名方痛泻要方,为泻肝补脾之良药;逍遥散中芍药配白术,亦双补肝脾,相得益彰。

【芍药配黄芩】

    芍药配黄芩,见于〖伤寒论〗之芍药汤,治太阳少阳合病之下利腹痛。用黄芩泄大肠之热,芍药以益太阴之虚、虽下利而又须补中者。妇人妊娠胃热,或孕后脾虚下陷而成泻痢,胃热肝气上冲等证,取芍药可开血分之结,黄芩以泄血分之热,或少佐以白芍、黄连;若早孕恶阻,因肝胆火旺而犯胃者,也可用白芍、黄芩调治,取白芍酸敛以益肝阴,黄芩苦寒以泻胎火。

【芍药配大黄】

    〖伤寒论〗中治太阳病腹满而大实痛,立方桂枝加大黄汤,重用芍药配大黄,下积和营而止腹痛。芍药入营分活血行瘀,以赤芍为宜,大黄入血分逐瘀行滞。笔者临证用赤芍配大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之发热起伏、下腹疼痛,以及妇人少腹癥块及肿物,伴有经行量少色黑等症效佳。

【芍药配附子】

    肾中真阳可温煦五脏六腑,以行脏腑气血,若阴凝寒客,或肾阳虚衰,临床均以附子回阳逐寒,并可配白芍和营止痛。笔者临证治寒凝胞络之痛经,取附子辛温大热,祛寒壮阳,合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并缓解附子辛热燥烈之性,二药合用,温阳祛寒而不伤阴动血,故诸症速愈。

周佐 發表於 2025-4-6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芍药在妇科方剂中的配伍精要》

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之功。《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中品,谓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在妇科临床中,芍药配伍变化尤为精妙,今择要析之。

一、养血调经配伍
当归-芍药乃"动静相宜"之典范。当归辛温走而不守,芍药酸寒守而不走,《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取二药等量,正合"血以流通为贵,以敛摄为顺"之旨。临床见血虚兼瘀者,可依李东垣"当归倍芍"法;若经水先期量多,则当遵张景岳"减归增芍"之训,此中剂量变化,深合"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之要义。

熟地-芍药构成"肝肾同调"结构。熟地滋肾填精,白芍柔肝养血,二药相伍暗合"乙癸同源"之理。四物汤以此为基础,其变方达百余首,如《妇人大全良方》加减四物汤,即以熟地30克配酒芍15克治血虚发热,体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配伍智慧。

二、调和气血配伍
川芎-芍药展现"开阖相济"之妙。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与芍药配伍形成"辛散酸收"动态平衡。《傅青主女科》生化汤变方中,川芎6克配酒芍12克,既防川芎辛散太过,又助芍药活血不滞,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时,尤显"疏泄不忘固摄"的配伍思想。

桂枝-芍药构成"阴阳相须"格局。桂枝汤以等量配伍示人"营卫和谐"之道,妇科化裁为桂枝生化汤时,仍保持1:1比例。近贤蒲辅周治疗产后外感,常以桂枝9克配炒芍12克,稍佐荆芥穗,既存原方调和之旨,又增疏风之效。

三、脏腑功能调节配伍
柴胡-芍药体现"刚柔相济"之法。逍遥散中柴胡6克配白芍15克,正合"肝体阴用阳"之性。当代妇科名家罗元恺治疗经前乳胀,常以醋柴胡配酒芍,既顺肝木条达之性,又养肝阴之体,深得"木郁达之"三昧。

白术-芍药形成"肝脾同调"体系。痛泻要方中白术3倍于芍药,遵"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训。国医大师夏桂成治疗更年期经乱,善用土炒白术30克配炒白芍10克,取"培土荣木"之意,疗效卓著。

黄芩-芍药配伍尤宜血热证候,黄芩苦寒清热,芍药酸寒敛阴,二者合用可治热扰冲任之月经先期。朱南孙教授常用黄芩炭9克配生白芍12克治疗崩漏,既清血室伏热,又防寒凉凝血。

结语
芍药在妇科应用,贵在把握"养血不忘调气,补虚不离通瘀"的原则。其配伍精要在于:
1. 与血药配则调其动静
2. 与气药合则衡其开阖
3. 与脏腑药伍则求其平衡

历代医家通过芍药配伍变化,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妇科方剂体系,实为"方药之枢机,妇科之圭臬"。临证当详辨体质,审察病机,方能将芍药之用发挥至"致中和"的境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