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016|回復: 2

[中医世家] 产后崩漏 舍症从脉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1-3 11: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2012年4月,有一产妇因经行不止求诊。患者血下或红或淡,延日不止,病3月未愈。前医遍用参芪补品,病益加,用止涩药罔效。笔者观其面色萎黄,头晕脚轻,舌红苔白。细诊其脉,脉沉细弱,唯感左寸手少阴脉动洪而快,思左寸脉盛者,多主血热,当以凉血治之。

    方药:生地18克,炒白芍12克,丹皮9克,栀子9克,黄芩10克,阿胶12克,当归15克,茯苓9克,陈皮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2剂而愈。

    此案患者一是产后气血耗伤,二则气血虚弱症状凸显,看似属气不摄血之故;然细辨之,则见其性情急躁,左寸脉洪而快,是为血热之症。加之患者久服补益之品,未能起效,临床所见,血热症之出血,因日久失血过多,也可出血面色萎黄,或舌淡等全身虚弱症状,血热本质被掩盖。今舍症从脉,投以凉血止血之品,药病相投而起效。

    笔者感悟,医者临床要细察病情,有些细微的病情很难观察到,古人称为『独处藏奸』。故临床一定要望、问、闻、切,面面俱到。对疑难病,更应细心观察,明辨病机,慎处方药,方为为医之道。

刘刘刘 發表於 2025-4-6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产后崩漏辨治刍议——从"舍症从脉"案谈气血辨证精要》

观此案所述产后崩漏之治验,诚得中医辨证精髓。患者产后三月血下不止,前医囿于"产后多虚"之常理,屡投参芪补益而罔效,先生独察左寸脉洪数之机,断为血热动血之证,投以清热凉血之剂而获效,实为"舍症从脉"之典范。此中奥义,值得深究。

细析本案辨证关键,可见三重辨证法度:其一,突破"产后必虚"之思维窠臼。《傅青主女科》有云:"产后不可专主于虚,亦不可拘泥于瘀",此患者虽现面色萎黄、脉沉细弱等虚象,然左寸脉洪数、性情急躁实为血热明证。其二,把握"独处藏奸"之诊察要诀。《内经》言"察独"之旨,本案左寸脉异于他部,恰如王冰注《素问》所谓"病之变化,必现于脉"。其三,明辨标本真假之机。患者虚象实为失血日久所致之标证,血热方为病本,与张景岳"虚实之要,莫逃乎脉"之论暗合。

所用方药尤见匠心:以生地、丹皮、栀子、黄芩清血分之热,暗合犀角地黄汤之意;当归、白芍、阿胶养血止血,取法于《金匮》芎归胶艾汤;更佐茯苓、陈皮健脾和中,防寒凉伤胃。全方清热不伤正,止血不留瘀,深得妇科血证调治之三昧。其中黄芩用量至10克,取其"泻肺火而清血室"(《本草纲目》),针对左寸脉洪数之肺热征象,尤见用药精准。

今之临床,常见两种偏颇:或执"产后宜温"而滥投温补,或崇"炎证当清"而过用寒凉。此案启示吾辈,临证当遵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产后病机本虚标实者十常八九,须如徐灵胎所言"辨证如审案,用药如用兵",必于细微处见真章。尤其脉诊一道,当遵《脉经》"独小者病,独大者病"之教,各部参详,方不致为假象所惑。

案末"医者临证要细察病情"之语,实为千古箴言。昔叶天士治产后病,必问"乳汁通否""恶露多少",今人诊疾,更当四诊合参。所谓"舍症从脉",非弃症不顾,乃通过脉象揭示疾病本质,此正中医"治病求本"之真谛。学者若能于此案中悟得气血辨证之精微,则于妇科血证诊治思过半矣。
熊季 發表於 2025-4-10 00:38 | 顯示全部樓層
产后崩漏辨治心得:论"舍症从脉"之精微

此案所述产后崩漏之治验,实为中医辨证论治精髓之体现。患者产后三月,经血不止,前医囿于"产后多虚"之常理,屡投参芪补益之品而罔效,反使病情缠绵。医者能突破表象束缚,从脉象中窥见真机,左寸手少阴脉洪快,断为血热内扰,投以凉血止血之剂而获效,诚为"舍症从脉"之典范。

脉诊为辨证之圭臬。案中患者虽现面色萎黄、头晕脚轻等虚象,然左寸脉洪快,此乃心火亢盛之征。《脉经》有云:"寸脉洪数主心火",手少阴心经之脉盛,提示血分有热。产后虽多虚证,然不可一概而论,《金匮要略》早有"产后郁冒,其脉微弱"与"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之明训,示人产后亦有实热之证。此案医者不囿于"产后必虚"之成见,正是深得仲景心法。

症状与病机之辨。患者久服补剂无效,已暗示病机非纯虚无邪。虽见气血虚弱之象,然此乃"壮火食气"所致,《内经》所谓"阳气者,烦劳则张",热盛耗气,反现虚羸之候。其性情急躁,更是肝郁化火之佐证。舌红苔白,红为热象,白示湿存,与脉象合参,则血热挟湿之机昭然。医者能识此"大实有羸状"之真机,实为辨证关键。

方药剖析。所用方剂实为芩连四物汤之化裁,去川芎之辛窜,加丹皮、栀子凉血,阿胶养血止血,佐以茯苓、陈皮健脾化湿,配伍精当。生地、白芍、当归养血柔肝,丹皮、栀子清泄肝火,黄芩清上焦之热,阿胶止血兼补阴血,茯苓、陈皮健脾以防寒凉伤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凉而不凝,止而不滞,深合"热者寒之"、"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

临证启示。此案彰显"舍症从脉"之重要性,《医宗必读》所谓"脉候有虚实,证候有真假",当脉症不符时,尤当以脉为凭。产后病证,虽以虚为本,然不可忽视"瘀、热、郁"等实邪为患。医者临证,须四诊合参,于细微处见真章,尤其对"独处藏奸"之症,更当明察秋毫。今之临床,常见执方待病、按图索骥者,见此案能不汗颜乎?

综观此案,医者不落俗套,突破常规思维,以脉诊为突破口,终使三月顽疾得愈。此非特一病之治验,实为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之生动体现,足为后学师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