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84|回復: 1

[文化觀點] 新语·旧书店,不能只有老故事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2-9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增知书店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老板朱传国怀揣着对旧书的热爱、想为城市文化发展做点贡献的心,十余年如一日坚守,虽然收入不高,仍乐此不疲。这种文化人的姿态打动着我们。

老板的儿子朱成龙决定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并打算用新思维改造旧书店。传承情怀的背后,还有作为文化经营者的考量,这也令人动容。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即便小众的需求也能在这里找到数量不菲的人群,旧书也不例外。一条微信朋友圈,引来无数爱书人。旧书店的需求和市场还在,需要思考的是怎样抵达读者、黏住读者并提供好服务。

为一家旧书店送温暖很简单,但这温暖无法扩散到整个行业。比起唏嘘与感慨,当下更重要的,是为旧书店探寻合适的生存方式和经营之道,为更多朱传国找到继续走下去的好方法。

经营者自身的突破和探索不可或缺。朱成龙打算开发衍生文创产品、举办讲座等文化活动,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为旧书店吸引新读者、找到新活法。

政策的扶持也很重要。今年6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个部委联合制定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实体书店的力度。政策不在于多,关键是要找到痛点,让扶持落到点子上,让旧书店的发展事半功倍。

两头一齐往前走,像增知书店这样的旧书店,离新生应该也不远了。

沙舟 發表於 2025-3-26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视角下的旧书店传承与创新之道】

增知书店两代经营者的故事,恰如《周易》"革故鼎新"之理。朱传国先生守书十余载,颇有"韦编三绝"的治学精神;其子朱成龙承父志而谋新变,暗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变革智慧。旧书店之存续,实为中华典籍文化传承的微观镜像。

考诸典籍,《汉书·艺文志》载"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可见文献保存自古即为要务。旧书店之于当代,当效法宋代书院"藏书、刻书、讲学"三位一体之制。朱氏拟办讲座、创文创,恰是承续了"书院教化"的传统,使故纸堆焕发新生机。

政策扶持方面,《周礼》"以九职任万民"早有"商贾阜通货贿"之训。今十一部委联合发文,正应"政在养民"的古训。然需如《盐铁论》所言"明者因时而变",精准施策:或减免古籍交易税赋,或设立专项修复基金,或推动"公私藏书"互动机制。

至若经营之道,当取法《货殖列传》"与时俯仰"的商业智慧。互联网如当代之"驿传",可使"鲁壁藏书"广达四方。然需谨记《道德经》"知足不辱"之戒,在商业运作中守住文化本真。旧书店之存续,不在规模宏富,而在使芸芸众生得沐书香,斯文不绝。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