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97|回復: 0

[思維啟發] 王夫之性命论发微·人性是可以改变的吗?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7-1-7 09: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温故】在二0一七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即将到来的2017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发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王夫之性命论发微·人性是可以改变的吗?

王夫之性命论发微·人性是可以改变的吗?

王夫之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语出王夫之〖尚书引义太甲〗。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别开生面地诠释经学,创立了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具有总结性意义、独具特色的庞大哲学体系。比如在人性论上,王夫之提出了著名的性日生日成说,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就是这一学说的合理推论和重要内容。

性命是中国哲学里两个非常古老的概念,王夫之以前的哲学家多将其神秘化或予以僵化理解。王夫之认为,所谓的命并不神秘,它就是人所受于自然界,以之为生养的东西:从天(即自然界)授予人来说,可以叫命;从人受于天来说,则可以叫性。在这个基础上,他特别强调,人之性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生日成。他说: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则夫天命者,岂但初生之顷命之哉!形日以养,气日以滋,理日以成,方生而受之,一日生而一日受之,受之者有所自授,岂非天哉?故天日命于人,而人日受命于天。故曰: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换句话说,人在胎孕之中,受命而成性,在出生以后的长养过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受命以成性,这是伴随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

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说,是以他坚持的变动不居的宇宙观为基础的。中国哲学向来认为宇宙万物是生生不息的,如〖周易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王夫之认为,天地间的事物既有旧的也有新的,新的东西必然代替旧的东西,这对新生事物来说就是方生,这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就是动以入动,不息不滞。〖周易系辞传〗又说:日新之谓盛德。王夫之对此大为赞赏,他说: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虽其未消,亦槁而死故曰日新之谓盛德。很明显,王夫之的这种宇宙观和其性日生日成观点完全一致。

正是基于日生日成的人性论,王夫之特别强调人在修身养性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他结合人们身体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举例说:形之恶也,倏而赘疣生焉;形之善也,俄而肌肤荣焉:非必初生之有成形也。气之恶也,倏而疢疾生焉;气之善也,俄而荣卫畅焉:非必初生之有成气也形气者,亦受于天者也,非人之能自有也;而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如斯矣。这就是说,既然连我们的身体都时刻处在新陈代谢之中,那么我们的饮食起居,见闻言动势必需要择善而从,否则必将带来卤莽灭裂的危险。

所以王夫之说: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形受以为器,气受以为充,理受以为德。取之多,用之宏而壮;取之纯,用之粹而善;取之驳,用之杂而恶:不知其所自生而生。是以君子自强不息,日乾夕惕,而择之、守之,以养其性也。于是有生以后,日生之善益善而无有恶焉。这就是说,既然自然界日日给予我们耳目心智,那么我们就要尽最大努力,使这些本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耳聪目明、心怀正义,如此才能成为胸怀天下、扬善去恶的君子。

王夫之的上述议论,由〖尚书太甲〗篇而起。据〖尚书〗记载,商汤嫡孙太甲即位后,头两年还循规蹈矩,后来便欲败度,纵败礼,大臣伊尹将他放于桐宫,直到三年之后,太甲悔过自责,伊尹又迎他复位,此后太甲成为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太甲的例子充分表明,人性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修炼加以改善的。王夫之对此评价说:狎于弗顺之日,太甲之性非其降衷之旧;克念允德之时,太甲之性又失其不义之成。惟命之不穷也而靡常,故性屡移而异。抑惟理之本正也无固有之疵,故善来复而无难。未成可成,已成可革故君子之养性,行所无事,而非听其自然,斯可以择善必精,执中必固,无敢驰驱而戏渝也。大意是说,太甲与小人为伍逐渐变坏之时,其性并非初生时之性,当太甲后来尊德爱民的时候,太甲之性又与之前变坏之时大相径庭。性与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可成可革,所以君子养性必须保持定力,不能随随便便。王夫之这种基于性日生日成观念之上的修身哲学,无疑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张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