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36|回復: 1

[医药临床] 小儿急性口腔炎治验一则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7-1-7 07: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贾某,女,1岁6个月,宁晋县某村人,2014年6月8日诊。

主诉 发热1天。今早不明原因发热,精神萎靡,在家自行服用小柴胡冲剂无效,前来就诊。

刻诊 发热39.3℃,精神差,拒食,查见:口腔内、咽部散在红点伴轻微溃疡。舌红苔薄,脉浮数有力。

辨证 心脾蕴热,邪毒外发。

治则 清心泻脾,解毒生津。

处方 蚤休5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知母6克,黄连3克,竹叶6克,花粉6克,桔梗3克,元参10克,藿香3克,神曲10克。3剂,水煎服。

2014年6月10日二诊 服药效佳,自诉服药1剂后身持续微汗出,发热退,后体温一直正常,精神食欲均好转,口唇、颊黏膜出现散在溃疡,但疼痛感减轻,余可。原方2剂,愈。

【按】 本病一般多见于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先出现高热者居多,体温常达39℃以上,之后出现口腔黏膜的红色疱疹及溃疡,孩子常因剧烈疼痛而拒食,中医理论认为是心脾积热,邪毒外发所导致。临证时一般选用大青叶、蚤休、连翘三药相伍为君,组方清热力强,善祛风解毒退热;知母、花粉、元参清热生津凉血;黄连、竹叶清心利尿;藿香、桔梗可引药入口腔黏膜;神曲健胃导滞,以免苦寒清热药伤胃。诸药合用清心脾热邪,解毒生津退热,服后即可取得佳效。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龙坊令 發表於 2025-4-11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儿急性口腔炎辨治心要——兼论"心脾蕴热"证治机理

本案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继见口腔黏膜红疹溃疡,属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细析其理,颇有深意。

一、病机阐微
1岁6个月幼儿"纯阳之体",脾常不足而心火易亢。夏季暑热当令,内外合邪,致心脾积热循经上炎。舌红脉数乃热盛之征,拒食神萎系火毒内扰之候。尤妙在辨"浮数有力"之脉,既见邪热外发之机,又示正气抗邪之力,故可放手清解。

二、组方精义
方中蚤休、连翘、大青叶为君,取蚤休专解郁热毒,连翘清心散结,大青叶凉血消斑,三药相须,直折燎原之势。辅以知母、花粉、元参构成"甘寒凉润"法度,既防苦寒化燥,又寓"壮水制火"之妙。黄连配竹叶暗合导赤散意,使热从小溲而泄。更佐藿香、桔梗为"舟楫之剂",载药上行口腔;神曲护中州,斡旋升降。全方清透兼顾,标本同治,深得儿科"清灵"要旨。

三、证治延伸
临证若见:
高热惊厥加钩藤、蝉蜕;
便秘溲赤加大黄、栀子;
舌绛少津增鲜生地、麦冬;
久热不退可参入青蒿、白薇。

现代医学谓此病多由柯萨奇病毒所致,与中医"热毒"说颇相契合。然需注意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相鉴别,尤当警惕邪陷心包之变证。

四、调护要点
治此类疾,当嘱:
1. 饮食宜绿豆粥、梨汁等清凉之品
2. 忌辛辣炙煿及发物
3.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金银花露漱口
4. 高热时配合物理降温

此案启示:治小儿热病贵在察机审势,既不可因稚阴稚阳而投鼠忌器,亦不可孟浪攻伐伤其生生之气。把握"心脾蕴热"病机关键,方能效如桴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