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礼
第一部分:筵席边的射礼——投壶 柯列葩布,匪罕匪绸,虽就置犹弗然,矧逈绝之所投,惟兹巧之妙丽,亦希世之寡俦,调心术于混冥,适容体于便安,纷纵奇于施舍,显必中以微观,悦与坐之耳目,乐众心而不倦,环玮百变,恶可穷赞。——三国 魏 邯郸淳《投壶赋》 代题记
图:投壶之礼示意图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比耦;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故而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云:“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
不管什么原因,投壶脱胎于射礼是公认的,两者在形态、意趣、方法、规则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投壶是一种以矢代箭、以壶代侯的小型的射礼,是一种“筵席边的射礼”。
为什么要行投壶礼?不如问,问什么要行射礼?礼射是汉民族特有的民族礼仪,讲究道德引导、立德正己与君子之争,投壶之义即含礼射之义。
投壶的发展简史
《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这是投壶比较早的记载。《礼记》出现了一篇《投壶》,详细记载了先秦投壶的规则和方法。投壶活动在汉魏时期仍是王公大臣的娱乐活动,在河南南阳汉画馆中珍藏的一块刻有投壶场景的画像石常被提及,画像中部一壶一酒樽,壶内有两矢,樽内有勺,在鼓乐声中,宾主二人正抱矢投壶。投入壶中的为胜,投不中者为输,对输者要进行罚酒,由旁边的司射裁判。如图:
图:汉画像石中的投壶
东汉以前,投壶“礼”的意味较浓,魏晋南北朝开始向技艺多样化发展,增强了娱乐性。宋代大儒司马光对投壶有悖于古礼而娱乐化的趋势颇为不满。宋神宗熙宁五年,他著述了《投壶新格》一卷,根据古礼之义对投壶做了全面的总结。他说:“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何以言之?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他还对投壶的名称和计分规则,以“礼”的眼光,做了修改。在投壶方式上,司马光定有“有初”(第一箭入壶者)、“连中”(第二箭连中)、“贯耳”(投入壶耳者)、“散箭”(第一箭不入壶,第二箭起投入者)、“全壶”(箭箭都中者)、“有终”(未箭入壶者)、“骁箭”(投入壶中之箭反跃出来,接着又投入中者)等。
明代,随着社会发展日益繁盛,投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明《投壶奏矢》称,当时的投法有140种之多。到了清朝,投壶日趋衰落。但直到清朝末年宫中也还在流传。现在,北京中山公园内还有一个“投壶亭”,还保存了六只古代铜质投壶。
组图:各种投壶实物和投壶活动
图:明宣德掐丝琺瑯缠枝莲纹投壶
图:《投壶新格》投壶方式
图:投壶
图:古画中的投壶
图:韩国民间节日时的投壶
图:台南艺术大学投壶
“投壶之礼”和“投壶之戏”
投壶自产生时起就具有两种属性,一为礼仪,一为游戏。早期的投壶,“礼”的成为为主,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投壶游戏性的一面日益加重,规则也不断变化。
投壶,既具有与射礼相同的礼义,如立德正己、君子之争、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等,又具有投壶独特的礼义和价值。投壶是一种主人在宴会上娱乐嘉宾的游戏,同时又有防止宴饮欢乐过于放纵的作用。宾主礼让,安心宁神,既有游戏之乐,又保证了欢宴娱乐的分寸。投壶显然可以愉悦身心,矫正怠情。魏邯郸淳《投壶赋》曰:“调心术于混冥,适容体于便安。”“悦与坐之耳目,乐众心而不倦。”晋傅玄《投壶赋序》曰:“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