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19|回復: 0

[思維啟發] 文化评析·匠之不存,技将安在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7-1-16 17: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日,有关故宫的一则新闻引起人们的热议。2002年,故宫启动『百年大修』规划,按照计划这一工程将持续至2020年。但从2014年起,该工程却中止了一年多时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拥有传统修护技艺的老工匠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返聘继续在故宫工作,成为工程中止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熟练修护文物传统技艺、掌握传统技法的工匠越来越少,工匠断层、人才流失、工艺失传,严重影响文化遗产保护与修护工作。就在今年,一则『辽宁最美野长城被抹平』的新闻引发舆论持续关注,现在『故宫维修中止』又引起人们热议,这两则新闻其实反映了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缺少掌握传统技艺的熟练工匠。

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各种价值,离不开对文化遗产实物本体的保护与传承。没有对文化遗产实物本体的有效保护,就无所谓负载在遗产上的诸多价值。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需要一支工匠队伍。这支队伍掌握传统技艺、熟悉符合规制的建筑物料,可以修复历经风雨的文化遗产,由此,文化遗产的生命才会在这些工匠手中不断延续。

以福建尤溪土堡保护为例,作为一种堪比土楼的建筑艺术形式,福建土堡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其修复使用的方法已经与传统方法明显不同,这种『新』方法对建筑安全的潜在影响,是土堡长期保存的隐患。放眼全国,与福建土堡保护类似的问题在许多地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壁画修复、古建筑维修、雕刻技艺,这些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建筑技艺本身实际上也已经成为一种需要保护的遗产,而掌握这些技艺的工匠,或年事已高,或转做他行,或传承无人,致使这些支撑文化遗产的『匠』与『技』正在消失。

『匠』之不存,『技』之难在。悠悠中华文明史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中国工匠的存在。万里长城的雄伟、敦煌壁画的惊艳、苏州园林的精致、龙门石窟的庄严,今天,我们手中攥着的这些国宝,无不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把这些宝贝完好地传承给下一代,是每一代中国人的使命。

留住文化遗产中的『匠』与『技』,找回守护民族历史传家宝的那些技艺、绝活、高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工匠队伍,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人在则技在,技在则艺传。为此,高校的职业教育和专业设置都应关注这一问题,抢救那些尚在的老工匠们的技艺,抢救文化遗产的实物本体,将中华传家宝完整地交给下一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