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27|回復: 1

[医药临床] 针药并用治疗左侧感音神经性耳聋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7-2-18 16: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初诊 2014年12月13日。

杨姓女,60岁,退休工人。于一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左侧耳鸣,声如蝉鸣连续不断,听力急剧下降,在我院五官科查双耳A型图及电测听诊断为左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曾服维生素B1、复方丹参片等,疗效不明显。特来针灸科就诊。

查其面色虚浮微黄,语声略低,左侧耳鸣耳聋,夜眠差,夜晚十二时左右自觉恐惧不安,诊其脉双关浮起,苔白腻。诊断为左侧感音神经性耳聋

针灸治疗:针丘墟、神门,均取左侧。

中药用方温胆汤加菖蒲:姜半夏12克,枳实10克,陈皮15克,炙甘草5克,茯苓12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生姜3片,竹茹10克,大枣1枚。共针刺10次,中药6剂。听力恢复,偶有轻微鸣响。

按 胆为邪扰,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上扰清空,出现耳鸣耳聋,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强;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降制半夏毒性;加菖蒲通窍除痰、醒神健脑、去湿开胃;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同时针取丘墟、神门,以清代李梴〖医学入门〗之五脏別通理论,取心于胆通之义,针药并用,共奏安神清胆之效。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宇悠久久 發表於 2025-4-13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针药并用治疗左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案析

本案为典型胆经郁热、痰浊上扰所致耳鸣耳聋之证,治疗以温胆汤为基础方,配合特定穴位针刺,体现了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整体观与"针药并用"的综合治疗思想。

病机分析:患者年届花甲,面色虚浮微黄,脉双关浮起,苔白腻,此乃肝胆气机失调,痰湿内生之象。《素问·六节藏象论》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主决断,其经脉络耳。胆腑受邪,一则气郁化火,循经上扰清窍;二则痰湿内生,蒙蔽耳窍,故见耳鸣如蝉、听力骤降。夜半子时为胆经当令,胆气被郁更甚,故见夜半恐惧不安。此证符合《丹溪心法》"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之论述。

用药精要: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本案去人参、熟地等补益之品,专取半夏、竹茹化痰清热,陈皮、枳实行气解郁,更加菖蒲、远志开窍宁神,深得"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之旨。尤妙在用菖蒲一味,《本草纲目》谓其"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其芳香开窍之力,正合"耳聋治肺"(《医学纲目》)之训,通过宣通肺气而利耳窍。

用针奥义:取穴丘墟(胆经原穴)、神门(心经原穴),暗合"五脏别通"理论。明代李梴《医学入门》云:"五脏别通,心与胆通",针刺丘墟可疏泄胆经郁火,神门能宁心安神,二穴相配,使心胆相交,水火既济。现代研究显示,针刺此二穴可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毛细胞修复,与中药形成协同效应。

治疗启示:本案成功关键在于三点:其一,准确辨识胆经痰热证候;其二,针药配合形成"中药调理内环境,针刺疏通经络"的立体治疗;其三,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以化痰开窍救听力,后当健脾固本防复发。提示临床治疗感音性耳聋,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从胆论治,尤其对突发性耳聋伴情志症状者,此法常有奇效。

(注:文中治法具体实施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