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0|回復: 1

[医药临床] 辛开苦泄疏肝利胆治疗胆囊炎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7-2-18 15: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患者张某,女,38岁,职工,2001年5月21日初诊。

主诉 右上腹部疼痛1周。既往有胆囊炎、慢性胃炎病史。本次发作因饮酒后突发右上腹部剧痛,疼痛向后背放散。经B超检查为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单发)。查体:右上腹麦氏点压痛(阳性),腹肌紧张,无反跳痛。刻下症:右上腹部疼痛,胸肋胀满,胃脘隐痛,恶心呕吐黄绿苦水,口苦口干,小便黄溺,大便干结,舌红苔白黄,脉弦数。

诊断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息肉(单发)、慢性胃炎。

辨证 肝胆湿热,胆胃郁热,气机郁滞,胃失和降。

治则 辛开苦泄,疏肝利胆。

处方 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合方加减

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制半夏12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干姜6克,党参15克,甘草6克,大黄20克(后下),芒硝10克(烊化),元胡10克,川楝子20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15克,丹参10克,木香10克。7剂,水煎服,1日1剂。

饮食禁忌 少食油腻辛辣。

二诊 服药后泻下臭秽物较多,腹痛明显好转,口苦减轻,舌苔稍黄腻,脉弦。证属肝胆湿热,气滞血瘀。以乌梅仙女汤加减。拟方:威灵仙10克,乌梅30克,女贞子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丹参20克,大黄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赤芍20克,茯苓20克。连续服用月余,病情痊愈。

加减 胆结石加金钱草、半枝莲、海金沙利胆排石;黄疸加茵陈蒿、山栀子、大黄清热退黄;呕吐重者重用生姜、半夏各30克,降逆和胃;腹痛重者加五灵脂、炒蒲黄、制乳香、制没药,化瘀止痛。

按 急性胆囊炎,常因饮酒及饮食不当而诱发,发作时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可向右侧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胆囊息肉是慢性胆囊炎长期炎症刺激形成的赘生物。中医辨证属于胆胃郁热,气机郁滞。以辛开苦泄,疏肝利胆之法治之。方中柴胡、枳实疏肝理气;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半夏、干姜辛开降逆;大黄、黄连、黄芩苦寒宣泄;党参、甘草益气健脾;元胡、丹参、川楝子、枳实、木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威灵仙、乌梅、女贞子三药对治疗胆囊息肉有显著效果。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阿弥佗佛 發表於 2025-3-29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辛开苦泄法治疗胆囊炎案析

本案患者以肝胆湿热、胆胃郁热为主要病机,兼见气滞血瘀之象。初诊选用半夏泻心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正合“辛开苦泄”之旨,既疏利肝胆,又调和脾胃,其组方思路可析如下:

一、辨证与治则要点
患者胁痛、口苦、呕恶、便结、脉弦数,显系肝胆湿热蕴结,胆气上逆,胃失和降。故以柴胡、黄芩疏肝清胆为君;辅以半夏、干姜辛开散结,黄连、大黄苦降泄热,构成“辛开苦泄”核心结构,契合《内经》“火郁发之”之旨。更佐芒硝通腑、元胡川楝子行气活血,蒲公英、败酱草解毒散结,共奏疏肝利胆、通腑化瘀之效。

二、方药配伍精要
1. 辛开苦降调气机:半夏、干姜之辛,配黄连、黄芩之苦,辛开以宣畅气机,苦降以清泄郁热,恢复胆胃通降之职。
2. 通腑泻热是关键:大黄、芒硝急下行滞,使湿热从腑而泄,此乃“六腑以通为用”之体现。
3. 兼顾气血:丹参、木香、元胡等活血行气,针对久病入络之瘀滞,防息肉进一步恶化。

三、二诊转方思路
初诊后腑气得通,湿热稍减,故减峻下之品,转用威灵仙等柔肝利胆,既防辛燥伤阴,又续清余邪。此阶段当注重疏调与清化并举,兼顾胆囊息肉之宿疾。

结语
本案层次分明:先以通泻治标,后以调和收功,体现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然胆囊息肉属有形之积,需长期调治,后期可酌加乌梅、薏苡仁等软坚散结之品,配合情志疏导,方收全功。

(全文4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